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吉林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还没有形成产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目前主要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扶持,但吉林省现行的财政扶持政策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因此,本文针对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相应的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并借鉴日本的政策经验,提出促进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综合信息     
《中国工会财会》2004,(3):42-43
2004年仍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已经伴随国人6个年头,2004年还将继续实施。新积极财政政策新在哪里?财政部长金人庆认为其内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赤字规模近期还难以作大的压缩,但随着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的不断增长,赤字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都会持续下降;二是丰富和完善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三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整合国债投资和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并对财政资源配置提出新的要求,大力调整其使用方向和结构,逐步减少对一般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的直接投资,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用问题进行了理论和现实分析.同时,还就今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作者认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运用需要解决好公平和效率问题,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作为实际经济运行中已经运用起来的调控工具,对于它的研究与探索,大多数集中于它的运用操作,与货币政策的异同,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等等方面。但研究什么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究竟如何,人们关心还是不够的,关键在于人们还没有看到在既有的关于财政政策认识格局下,政策的设计与操作会有怎样的矛盾与无法解释的现象。再认识财政政策,认识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目前已经显示出了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按照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应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松"搭配.从我国近年所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来看,确实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者在配合操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面对不稳定的国际环境,若要实现经济增长,我国须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松"组合,而且还需进一步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白和金指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好于预期,积极财政政策不宜过早淡出,要使货币政策接替财政政策担当主角,还有待于进一步创造相关的制度条件和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融分析     
《安徽农村金融》2008,(12):80-81
积极财政政策明年将继续担纲 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宏观调控的新思路。从此,实行了4年之久的稳健财政政策淡出人们的视野,积极财政政策重新走向前台。中央政府这一大手笔能不能奏效,中国经济能不能走出“寒冬”?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还会出台新的措施以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明年仍将继续担当重任。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财政政策转型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新世纪的第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果断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新政”,预示着我国从2004年以来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向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型。新积极财政政策被期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实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还必须避免矫枉过正,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换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晓琳 《税务纵横》2003,(10):19-20
由于我国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是以国债的大量发行和财政赤字的扩大为基础的,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可能会超出我国财力所能负荷的范围与程度。于是,有人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问题。笔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虽然是种短期政策,不会长期维持,但目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谈出的条件还不具备,应继续实施,发挥其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评估全球不确定性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分析增加货币供给和扩大央行资产规模两类货币政策、以及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两类财政政策应对外部冲击的效果。采用全球不确定性指数和全球流行病不确定性指数作为不确定性冲击的度量指标,并在模型中加入中国流行病不确定性指数作为外生变量。结果显示,全球不确定性对我国总需求造成较大负面冲击,国内货币与财政政策都做出了积极应对,并且扩张型财政政策还起到了降低全球不确定性的有益作用。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渠道、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投资和出口渠道作用于总需求,消费渠道拉动总需求的效果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未来宜将降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作为宏观政策补短板的重点,以带动消费内循环。同时还需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预防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内经济造成二次冲击。  相似文献   

11.
Australian governments have recently moved from cash accounting to accrual accounting. Accrual accounting has been accompanied a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level by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key fiscal policy measure: the ‘fiscal balance’. This paper explains and evaluates this new fiscal measure. It concludes that, given the present fiscal policy of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fiscal balance is a superior fiscal policy measure to the ‘cash’ budget balance measure which it replaced. However, from the alternative ‘golden rule’ policy standpoint, fiscal balance is not a meaningful fiscal policy measure — although its stock counterpart, net financial liabilities, certainly is.  相似文献   

12.
Fiscal rules are necessary to protect monetary policy from the consequences of unsustainable or active fiscal policy for inflation. Monetary unions, such as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EMU), require even stronger fiscal rules to avoid free riding by regional fiscal authorities on the common monetary policy. By contrast, in a fiscal federation,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ternalises the effect of active regional policies on the overall price level. Federal fiscal policy contributes to price stability either by enforcing fiscal rules or by adjusting its own stance. Following Canzoneri, Cumby and Diba (2001), we test whether federal and regional governments in Germany behave in an active or passive way. We find evidence of a spillover effect of unsustainable policies on other regions. The 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 offsets the effect on the price level by running passive policies. The Bundesbank's prime objective of price stability is therefore endorsed by fiscal policy. The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regulation of fiscal policies in the EMU.  相似文献   

13.
郭杰  王宇澄  曾博涵 《金融研究》2019,466(4):56-74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引致重点扶持行业资本回报率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降税引资和增税增收的权衡;此时,地方政府将会降低产业政策重点鼓励行业的实际税率。借助国家“五年规划”重点行业的划分度量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策鼓励显著降低了相应行业的实际税率水平;并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越高,实际税率下降幅度越大;机制分析表明这可能是通过降低对鼓励行业的征税努力的方式实现的。分企业类型研究发现,实际税率的降低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而非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以及产业、财政政策协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财政的分配职能主要是通过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来实现的。对任何国家的政府而言,财政收支平衡应该是其财政的最高目标。尽管凯恩斯以后,有些国家政府实行以赤字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需求、实现就业。但是,如果一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过大、收支难以平衡的话,那么国民对政府调控经济,发挥其职能作用的信任程度就将大打折扣。在我国,财政收支管理的“越位”与“缺位”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收入地出两条线的管理也显得极不协调,需要及时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税收分成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竞争中,税收分成比例的提高将直接导致地方政府增加生产性公共支出,发挥生产性支出的产出外部性,提高产出水平和自身税收收入水平,实现福利最大化。一系列经验分析显著地验证了上述结论,即当地级市政府的税收分成率提高10%,该地区生产性支出占比将提高1.39%。本文的分析和结论有助于解释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变动的原因,从而为政府间税收分配改革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Problems of intergovernmental policy coordination can take many forms and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ith continuing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fiscal competition problem where the non-cooperative choice of taxes and transfers among governments typically leads to a suboptimal outcome. We look at the effect of two widely used corrective policies: revenue sharing and expenditure sharing (or intergovernmental matching grants). Our main result is that these two corrective policies have opposite effects depending on the form of competition between governments, namely whether governments compete in taxes or expenditures. More precisely, for any form of competition, revenue sharing is desirable exactly when expenditure sharing is not and vice versa.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the choice of the optimal corrective policy requires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non-cooperative behavior among governments. Our second main result is that neither revenue sharing or expenditure sharing can be sustained as a Nash equilibrium among governments, although all governments would benefit from one of these two corrective policies. Central intervention is therefore inevitable unless governments can pre-commit to the optimal corrective policy before setting their fiscal policies.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财政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界依然缺乏针对其特征的定量识别分析。本研究基于1997—2017年国务院-省-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借助计算机文本分析技术,定量识别了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治理特征及其动态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治理目标上,地方政府强调发展目标,在公平目标上的关注有提升空间;治理方式上,地方政府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治理方向上,“五位一体”词频的变化反映了地方政府财政治理顺应时代需求。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仍然是关注重点,第二产业词频略有下降而第三产业词频有上升趋势。(3)市政府与国务院、省政府工作报告均有较高的文本相似度,表明地方政府积极贯彻上级政府的政策安排。这一研究对于廓清地方政府财政治理状况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并对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保障房指标,超比例投资建设经济适用房造成经济适用房空置,为盘活空置的经济适用房,拟向中高收入人群提供经济适用房。本文将这二项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第一个政策解决了财政资金问题,却遇到意向不到的问题;第二个政策可以解决空置经济适用房占用财政资金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将遇到与国家一些法律法规发生冲突的难题。向中高收入人群提供经济适用房的利弊得失,实际是在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和施政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4-2006年取消农业税的自然实验,使用1994—2009年的县级面板数据首次从实证上检验了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成立这一假说。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取消农业税改革导致的财政冲击越大,县级地方政府在改革后设立融资平台的概率越高。这一发现在不同模型设定下保持稳健,并通过了基于改革前样本和利用其他税种收入变动构造的安慰剂检验。我们还排除了上述发现由扩权强县和财政省直管县等其他财政制度改革驱动的可能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面临更激烈的区域间竞争、初始财政禀赋较低的县更倾向于设立融资平台。本文丰富了关于财政压力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财政体制与金融制度之间复杂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对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效应的评价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财政体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在规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规范财政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程度、强化各地区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