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森林公园建设探析——以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森林公园建设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千岛湖山水资源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完善森林公园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引入FSC标准作为公园建设长期的目标和规范,致力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全面提高森林公园建设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森林公园资金运行机制及发展思路——以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森林公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小陇山森林公园为例分析了我国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业发展及资金运行状况。提出对森林公园重新分级的政策建议,并对不同级别的森林公园设计相应的资金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5.
6.
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生态足迹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城市森林公园的游客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计算出2006年公园的人均均衡旅游生态足迹0.010896hm2,其中旅游餐饮的生态占用比重最大,达45%;林地的土地类型占用最多,为44.72%,旅游生态效率为240美元/hm2,反映出城市森林公园的旅游是一种生态占用较低,旅游生态足迹效率也较低的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民营经济在资金供给、推动区域内生增长、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等均具有重大价值性。为此要通过多种渠道,激发民间内在发展能量,促使一大批农村新生民营企业产生和发展;农村民营企业要致力于把自身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积极谋求生存及发展的市场空间,不断增强资本实力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9.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赋予了电大远程教育重要的使命.远程教育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重庆忠县花桥镇新农村建设中电大远程教育现状的调研,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电大远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电大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首先要厘清科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进而分析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集中表现为科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跨跃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供销合作社作为长期为农服务的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载体,其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产生的新需求,应对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培育龙头企业,构建新农村流通网络,更好地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村干部是群众中的骨干,理应积极参与。其中村会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角色,必须找准位置,发挥主观能动性,起到村会计应有的重要作用。一、找准主体位置,积极参与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级财务一直是最敏感的问 相似文献
16.
17.
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农民以往有机找活难、有活无机干的弊端,解决了集体经济统不起来、国家经济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当前许多地方已暴露出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偏差和实践误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是经济建设,阐述了沪川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培育和夯实经济增长点为核心的经济建设之路,提出了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游客环境行为对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一方面通过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实证分析,以问卷调查方式实地调研了该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及其管理的现状,运用SPSS软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游客不良环境行为发生的频度和公园游客管理现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另一方面结合"刺激-反应"原理以及"破窗效应"的理论研究,尝试性的构建了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模型,并以此为框架提出了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的优化建议,如管理资源层面的突破,管理原则层面的提升等,以期为改进森林公园游客环境行为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尤其必须把生产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加快地域经济,壮大产业发展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支撑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