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近几年,火暴的房地产市场引发了关于房地产泡沫的大争论。数位知名经济学者陆续发表文章,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相当严重,接近于崩溃的边缘。与此相反,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发表了《怎样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其基本结论是:中国房地产泡沫论并不成立,中国房地产金融危机在可控范围内。学术界、房地产业界以及政府对于房地产的泡沫形势判断到底谁对谁错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先对房地产泡沫进行整体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火暴的房地产市场引发了关于房地产泡沫的大争论.数位知名经济学者陆续发表文章,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相当严重,接近于崩溃的边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房地产行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泡沫成分。目前,一些学者认为房地产行业是暴利行业,房地产是中国最佳的寻租场所,是比股市圈钱还要来得快、风险又小的聚宝盆。而房地产商则倾向于从房地产行业出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不是暴利行业,房价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我国的房地产是否存在寻租行为,以及应该如何去解决与规避这些寻租行为,成为影响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人均角度判断上海房价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底,上海房地产市场平均价格达到了511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4.3%,跃居全国首位。许多普通消费者大呼:“房价太贵.买不起房”。房地产业内人士也对上海房价的走势与合理性产生分歧,一部分人认为.上海作为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必然会上升.楼市不存在泡沫,也有人认为,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必须要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相协调.目前上海房价存在着一定的泡沫.楼市崩盘为时不远。  相似文献   

5.
受上世纪九十年代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在1998年进行了财政和货币的扩张政策以刺激中国经济。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扶持房地产市场以带动经济的发展,每年房地产行业为我国GDP的增长率贡献在2%。经过几年的发展,自2004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泡沫,房地产是否过热和泡沫程度的大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上半年,浙江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2%,房屋租赁价格同比上涨2.1%,土地交易价格同比上涨17.4%,浙江房地产市场的多项指标已位居全国前列。有人认为,浙江省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是房地产泡沫的标志,应当加以以抑制。那么,目前浙江省的房地产市场究竟有没有泡沫?从哪些方面检验泡沫?本文侧重从房地产供应、交易和消费三个层面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供应层面先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增长率来看(见表1)。1990年~2001年间浙江省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金额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即从1990年的9.5亿元快…  相似文献   

7.
通过从宏观层面对比中日经济、对比中日房地产的各类指数以及建立计量模型的途径,分析中国整体经济和房地产业现状,并提出具体的建议,以缓解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泡沫危机。首先对比中日主要经济指标来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和分析中国经济的现况。接着计算房价收入比、房价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比率、中国房地产贷款增长率与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率,并且综合这3个指标来预估全国和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程度,得出中国整体目前没有房地产泡沫而大城市却出现了泡沫的结论。然后选取商品房价格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城镇居民的住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为解释变量,建立计量模型,讨论影响中国房价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3个解释变量都对被解释变量有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房地产行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泡沫成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各种效应入手,通过对新台币升值的剖析,总结出人民币升值导致房地产市场产生泡沫的原因,并根据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背景,提出战轻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期中国一系列相关金融数据的公布,市场关于境外热钱进入中国的种种猜测进一步加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对热钱涌入中国的规模和途径仍存在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快速进出的热钱正成为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热钱进入的规模、方式、目的以及影响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已经与消费能力的提高渐渐脱节。据有关权威报告,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警报让人忧虑,我国去年商品房的空置率为26%,过热的投资使房地产业成为新的高危产业。在房地产开发经营融资不断社会化、多元化的过程中,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及泡沫的破裂不仅影响房地产开发商、参与者,还将影响向房地产开发提供各种服务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严重时还可能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或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这个市场出现泡沫会对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稳定因素。面对我国房产市场投资过热,政府自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就作出了适时开征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税费,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决定,由于房地产税种庞杂,是否开征物业税和怎样开征,一直是理论界和业内人士研讨的重点。不久前,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减少银行贷款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吴强 《中国改革》2005,(1):39-39
近段时间,有关房地产问题的争论空前热烈。尽管各方对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泡沫是否很严重,以及房地产价格是否还要继续高涨,看法不一致,但有两个现象没有人会否认:一是最近两年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价格普遍快速上涨;二是在一些城市、一些地区,商品房价格已经远远出了普通老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冬天以来,几大一线城市楼市下跌的消息陆续传来,如此前11个月内北京商品房现房销售和期房销售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4.5%和2.9%,于是一时之间“拐点”之说风起云涌。同对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一样,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在去冬今春也相继引起“百家争鸣”,一方认为从去年冬天以来,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某些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出现降价的趋势,他们估计由于相关因素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房地产业成为整个社会财富的重要构成,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力量,但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与急剧转型,出现了房地产市场泡沫经济现象。基于实证研究结论,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及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成因,以典型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泡沫数据为依托,从银行的角度,针对防范房地产泡沫提出了实行紧缩的房地产信贷政策,调整房地产信贷结构,加强房地产信贷监管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再科学一些──关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科学一些──关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几点思考孙德宏1.房地产市场的周期问题近来,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问题,诸学者讨论渐渐多了起来,应该说这是人们从更科学一些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所谓科学,主要表现在房地产界的人们开始从更现实,更注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股市过热问题的讨论日趋激烈,我国证券市场泡沫问题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经济学家的唇枪舌剑、研究工作者的学术探讨、市场参与者的观点看法,将中国证券市场的泡沫问题正式提到了理论政策研究的高度。股市泡沫问题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对决策者来讲,及时化解股市泡沫,能够避免其破灭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严重冲击;对投资者来讲,可以避免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走势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研究的焦点是房地产价格是否偏高,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而本文主要从税收及收费的角度对现行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讨论,力求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房地产税收体系,以充分发挥税收在调节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稳定经济方面的职能。一、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建设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国计民生。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建立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自从房地产商品化后,房地产业也迅速发展,商业附加值越来越高,渐渐成为市场的投资热点。而针对其发展的税种并没有相应的加以完善,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房价一路攀升,似乎还有直线上升的趋势,居高不下的房价在某些大型品牌化城市促使购房热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纷纷产生房价会涨的预期,争先恐后的购房,笔者认为如果不积极实行房地产税制改革,我国的房地产泡沫会越涨越大,难以收场。一、实行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要性1、从居民个人角度而言,房屋作为个人休憩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房地产市场价格能够真实反映居民消费的需求,则就不会存在泡沫,也不会产生如今的局面。但是,从全局看,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炒房者或者投机者的炒房行为和投机行为。由于目前我国证…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测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方法很多,本研究采用功效系数法,在对四类预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房价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均GDP、房地产造价和土地价格是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建议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从源头控制成本,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以多渠道、多途径促进房地产市场合理、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