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永忠 《经济师》2008,(6):73-73
文章分析了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的重要性,阐述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和员工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指出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是中国劳动关系法制化、规范化所必须付出的。这种规范,最终会惠及企业、劳动者、社会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使中国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尤其是雇佣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改变直接导致了员工心理契约的破坏。通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资关系现状的分析,提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努力和员工缔结良好的心理契约,并实施有效的心理契约管理,这对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组织的绩效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吉红  嵇连生 《经济师》2011,(4):92-92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不仅有利于更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制度上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注     
《经济导刊》2008,(2):6-7
劳务派遣再掀劳动合同法争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不过1个月,争论再起。近来,一些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设法解聘正式员工,然后再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员工,从而达到既节约成本又规避责任的目的。针对这些  相似文献   

5.
王惠琪 《时代经贸》2008,6(1):82-82
《劳动合同法》对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企业要在正确认识《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学习宣传《劳动合同法》的精神和内容,切实贯彻《劳动合同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理论模型的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有助于知识员工和知识密集型企业达成"双赢",但是可能导致体力员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双输"。《劳动合同法》之所以备受争议,其对低端劳工市场的消极影响是主因,外界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和就业压力是辅因,而且,主辅因的结合打乱了政府预期的经济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7.
陈耀川 《经济纵横》2007,(12):20-22
2007年,可以称之为“劳动关系年”,在这一年里,媒体爆出骇人听闻的“黑砖窑”事件,间接影响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天平,立法天平对劳动者的倾斜,使得《劳动合同法》在还没有正式实施的情况下,已经拨动了诸多企业脆弱的神经,中央电视台“清理门户”辞退“新闻民工”,华为老员工“主动辞职”等等戏码接连上演。  相似文献   

8.
刘巧玲 《经济师》2009,(9):65-66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劳动合同法》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企业的发展模式。应由以低劳动成本为基本竞争手段转变为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逐步适应《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从制定、修改、颁布到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雇成本是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以企业态度调查为依据,探讨了《劳动合同法》对我国企业解雇成本及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合同法》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劳动合同法》增加企业解雇成本的同时,促进了企业调整手段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不得收取员工任何的抵押金、保证金,“但是我们企业送货的司机以前曾多次出现卷款逃跑或业务员将货款放入自己腰包的事,不知该如何防范。”广东东莞道沼镇的某民营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劳动合同法》的一些新规定,令他们感到管理难度的压力俱增。同时,七成以上负责人均表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必将令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而且管理难度也相应提升。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7,(4):92-105
本文分析2008年《劳动合同法》是否会降低企业投资水平,并在宏观层面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对国有企业投资的影响较弱;但是会显著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这些效应对民营上市公司存在一个"阵痛"期。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民营经济投资占比高、民营经济提供就业多的区域。这表明,相对于具有雇员软约束的国有企业,以强化员工保护为目的的《劳动合同法》会降低民营企业的投资水平,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就政府政策而言,要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替代性的政策,以对冲《劳动合同法》给企业增加的雇员负担。  相似文献   

12.
1.关于金融危机与实施《劳动合同法》的争论 自2008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年多来,争论颇多。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的企业受到较大影响,有的企业处于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在这种情况下,争论就更加激烈。一种观点是把企业困难的原因直接归咎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甚至有的人直言不讳的提出“中国危机的真正原因就是《劳动合同法》”。他们认为,《劳动合同法》过度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使企业的用工成本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认为实施《劳动合同法》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调整我国目前被扭曲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会严重损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会增加正规企业的劳动成本,也不会严重加剧失业。但《劳动合同法》对经济社会的最终影响还要靠时间来检验。  相似文献   

14.
《经济纵横》2008,(1):92-93
饶俊:我利用到全国各地出差的机会,从人力资源角度主动向安利的员工宣传《劳动合同法》,让员工更加了解《劳动合同法》。在北京讲的时候员工很开心,说Ⅸ劳动合同法》对我们来讲很有保护,我说你觉得哪一条在保护你们呢?他们说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等等,我说签无固定期限合同就保护劳动者了吗?我跟员工解释,不要以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就真的保护了你,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国家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企业到底都有多大影响?能完全执行新《劳动合同法》的企业又有多少呢?记者在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温州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劳动人事改革和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员工关系管理和劳动争议处理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2008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劳动合同法》,企业如何正确理解适用新法,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员工关系管理,避免劳动争议,从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士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引导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新的劳动法规下如何树立劳动争议的预警和防范意识,更加科学有效地建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技术,以避免劳动争议,防范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7.
杜云淑 《经济师》2011,(12):63-64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对全省高速公路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劳动合同法》中关于试用期、劳动合同的订立、解除、赔偿等方面的解读,并结合高速公路系统在劳动用工制度方面的工作实际,进一步说明了建立并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劳动关系再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不仅仅是保护劳动者的,而且是通过保护劳动者来构建一个规范的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劳资双赢的.从劳动关系的平衡方式、企业用工制度的规范途径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策略三个方面论述<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等相关法规在适应新形势、新发展下的变化的补充,可以加深对<劳动合同法>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1日,备受瞩目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与《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将事业单位纳入调整范围。医疗事业单位对聘用的编制外人员依照《劳动合同法》管理,通过总结五年多来的管理经验,对《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劳动合同法》颁布到实施半年里的表现来看,2007年10月1号以前《劳动合同法》颁发以后,中国劳动合同法属于自觉自发的学习和研究阶段;从2007年10月1日开始中国企业掀起应对《劳动合同法》的高潮,一潮高过一潮,华为起了重要的标志性作用,对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宣传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此揭开了中国企业应对《劳动合同法》的序幕:集体劝辞、逆向派遣、提前改变合同,遣散事实用工,大限之前的集体终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