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重点研究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知产生的影响,政治认知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意识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知产生了多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谢敏 《改革与开放》2016,(23):68-69
当代中国理性民族主义作为时代进步的思想价值体系,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影响群体当中,最为突出当属大学生群体,文章基于这个视角,先从当代中国理性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当代启示入手,试图发现当代中国理性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又从影响中得到启发,从而丰富理性民族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表现形态及原因,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包括网络思政教育、培育大学生理性民族主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郭秋艳 《理论观察》2014,(12):144-145
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中国可以说不——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的问世和畅销为其标志。中国现代意义的民族主义产生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即中国面临民族存亡危机的时刻,因而,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有非常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是理性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化为一体,以救亡图存为中心,认为西方文明对中国构成威胁,同时也是中国自由的必经之道,这是主流形态;另一方面是狂热民族主义,在"深受伤害和打击"意识的作用下,往往产生一种非理性的,盲目排外的意识。由上述可知,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国家未来的希望,树立理性民族主义思想的正确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民族主义的内涵,当代大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大学生应树立民族主义思想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性民族主义的培养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试析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民族主义是互联网兴起后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体现,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现象,它越来越引人关注。作者分析了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网络民族主义的主体构成、意识感和语言行为,并从政治参与和市民社会的角度透视了它与政府和中国外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为此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文化主题;加强管理,完善与网络社会相应的法律法规;高校要对大学生上网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等,力图做到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技术下信息储备的海量性、信息发布的即时性、信息传递的交互性、信息内容的虚拟性对人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趋利避害,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论述了如何发挥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优势,以克服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完善学校配套设施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技术监控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及各种国际因素的影响下,借助互联网,公民以网络为平台,发表言论表达情绪,一定程度上成为爱国主义的一部分。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应运而生。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网络民族主义还不够成熟,因此,在网络民族主义对中国社会及外交产生更深刻影响的过程中,应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普及对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应该与时俱选,深刻意识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意义,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策略,创新教育形式.加强网络伦理和法制教育,规范网络行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网络民族主义是互联网兴起后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体现,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治现象,它越来越引人关注。作者分析了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网络民族主义的主体构成、意识感和语言行为,并从政治参与和市民社会的角度透视了它与政府和中国外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界定了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概念,介绍了我国网络民族主义理论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网络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网络民族主义的特点。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网络民族主义的建议:积极引导网络民族主义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积极引导网络民族主义由非理性向理性转化;积极引导青年人群体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于洪娟  杨萍 《魅力中国》2014,(15):162-16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宣传、引导、理论建构和价值实践功能,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赛南  郭琼琼 《魅力中国》2010,(23):205-205
随着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在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在民族主义口号下缺乏理性、情绪化的举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及时发现这一问题的危险性,并积极地采取措施,使大学生在民族主义诉求向着健康的、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在复杂环境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必须严格规范对商业门户网站的管理;建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加强网络道德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有助于其知识的扩容与更新;能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发挥文化的调适功能;能为大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场所,为在现实生活中胜任角色打好基础;扩大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提高交往能力;为形成和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促进新的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生长和个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新颖的信息文化形式,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其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应该深入研究和探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加强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改进网络文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等,同时希望以此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网络文化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手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开展对在读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大致情况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使用手机网络的态度,特别是对手机网络的依赖程度。并就此阐述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合理利用手机网络,提高个人素养和学识水平。结合当前高校实施信息化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升课程教学素养新模式,以模式创新推动新时代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