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东、中、西部地区问的发展差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地理走势为西高东低,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上恰恰倒了过来。80年代以来,由于地区倾斜政策的推动,地缘优势的发挥,东部地区迅速跃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开始越拉越大。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1981-1989年,中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0%,相当于同期东部地区的92%,到了90年代,中部和西部增长率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63%和50%;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西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地区经济的振兴,决定着中国21世纪的命运,已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一、中西部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头戏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急剧拉大,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由1980年的49.4%下降到1994年的41.4%,东、中、西部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速度之比由1990年  相似文献   

3.
1996年汇总全国地方财政收入预测值为40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东部地区将达到23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3%;中部地区1072.54亿元,增长18.54%;西部地区552.16.亿元,增长17.07%。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增幅之比由1995年的l:0.969:O.947变为1996年的1:0.989:0.977,中、西部地区加速增长,与东部地区相对差距将有所缩小。从各省情况来看,新疆、福建、青海、广东、河南、江西将以超过25%的增幅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继续下降,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各地汇总将达到21719亿元,增长16%,比1995年增长幅度下降3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投资增长速度继续加快,西部地区持续下降,西部与东、中部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东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14364亿元,增长16.15%;中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4791亿元,增长16.66%;西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2564亿元,增长13.97%,东、中、西部地区占全部固定资产的份额为66.14%、22.06%、11.80%,东、中部地区略有增加,西部地区继续下降。在各省、区、市中,安徽、湖南、青海、河南、北京、浙江、广东、广西、甘肃、江苏、湖北等省将以超过全国平均增幅的速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整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各地经济都有很大发展。由于各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就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从全国看东部比西部发展快,南方比北方发展的势头猛。从青海看,也是东部比西部发展快。1980年,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31.2∶16.5,1991年则为55.8∶29.3∶14.9。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比重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中、西部则分别下降了1.9和1.6个百分点。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收入的地区差别也在扩大。除城镇居民外,东、中、西部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1980年为1.39∶1.11∶1.1991年扩大到1.71∶1.06∶1。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  刘勇 《开放导报》2008,(3):32-37
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区域经济继续保持普遍加速高位运行态势,地区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增长速度继续呈"西部东部快、中部慢"格局,差距继续有所缩小;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总量比重结构差距呈"地带缩小、省区拉大"态势。2008年我国区域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趋势,增长速度可能稍有放缓,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绝对差扩速放缓、相对差距略有缩小"态势。本文提出了2008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汪芳  李丽红 《特区经济》2008,(5):260-26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分别选取浙江、湖北和新疆作为东、中、西部地区的代表,对我国中、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进行实证和比较分析,剖析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内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八五”期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也相伴而生,即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这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调查资料表明,按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划分,1995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最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18元,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别为3546元和3669元,和东部地区相比,绝对收入差距分别达1672元和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陕西等12个省市,该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的不合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很不合理我们首先来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人均挣产值的变化。(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人均净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第二产业人均净产值,东部地区也优势明显,中、西部地区差距并不明显;第三产业人均净产值,东、中、西部的差距明显拉大,拉大的速度要快于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征是地区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而这种地区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为沿海与内陆之间的差距。 一、沿海与内陆差距扩大概况 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沿海地区就属于这类先富起来的地区之一。沿海与内陆在改革开放期间,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都加大了与内陆的差距。 1978年沿海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66元,内陆地区288元,沿海地区为内陆的1.61倍。1991年沿海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242元,内陆地区1228元,沿海为内陆的1.72倍。无论绝对量还是相对量,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实力差距都拉大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趋于扩大。据统计,按不变价格计算,1978年上海市与贵州省人均GDP差距为2322元,1994年扩大为7498元;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均GDP差距由1978年的177元扩大到1994年的1063元。这种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扩大,引起了各地区间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扩大。在1985—1995年间,低收入地区(除广西外)居民人均收入的相对水平都在下降,而绝大部分高收入地区居民人均收入的相对水平却在迅速提高。这就意味着在我国出现了"好的相对更好,糟的相对更  相似文献   

12.
我最关心三件事:西部大开发是否有新举措;建设新农村是否有具体扶持政策;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西部大开发对兰州来说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整个“十五”期间,兰州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企业改革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11.2%,2005年达到12.4%,这在兰州的发展史上是很少见的。整个“十五”期间我们提出三个重点:第一个是重点地带。兰州在整个西北地区处于“座中连四”的优势地位。国家有4条铁路和6条公路通过兰州,又是属于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上的一个重要支点。在西部地区,这条经济带…  相似文献   

13.
<正>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经济获得了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如果与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东西差距在不断扩大,这具体表现在:增长速度上的差距,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和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东西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增长缓慢,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程度低,农村经济特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会遇到的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据统计,1978年东、中、西部GDP分别为全国GDP平均水平的122.53%、81.9%、67.2%;人均GDP全国为379元,东、中、西部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从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微观视角评估了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的前期实施效果。基于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采用边界匹配的双重差分法,对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工资差距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明显缩小了区域间企业工资差距,且2002年之后促进作用愈加明显;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缩小企业间工资差距的主要作用机制可总结为:基础设施建设效应、财政补贴效应和税收优惠效应;企业异质性检验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员工工资的提升,但对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未来的政策导向应更加注重西部地区的微观企业,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差异化的政策激励。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对当前及未来完善和修正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缩小东中西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地区发展能力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表现在诸多方面,但发展能力是最大的差距。为此,西部大开发必须把能力的提高作为根本。 首先,提高资源配置能力。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即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作为政府来说,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西部各级地方政府,在对西部进行投资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西部地区的最薄弱环节,也就是木桶最短的那块板,把最短边补长了木桶盛水才多。也就是说,西部要快速发展,就必须突破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地区发展格局有决定性的影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研究报告,2004年以来,由于中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大省采掘业和关联产业快速发展,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综合成本上升和结构调整导致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北部沿海地区由于综合优势发挥带来增长加速等因素,全国经济几何中心北移,东、中、西部和东北这四大经济板块之间的差距,同时呈缩小趋势,全国由基尼系数反映的省际差距随之缩小。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投入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投入总量大幅度增加。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投入的教育投入格局逐步形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但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教育投入水平低、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依然较突出;东、中、西部教育投入水平的差距有所扩大。一、教育投入总量大幅度增加进入90年代,我国教育总投入有了较大增加,且增长速度加快。1991—1995年全国教育投入累计为5983.4亿元,年均投入1197亿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指标测度法对2000~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地方政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在政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应不断改善居民经济福利,提高政府效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徒建玲 《发展》2004,(6):43-45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东部地区经济差距拉大.东、西部经济的差距和矛盾,已日益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