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国会虽然以IMF规则指控人民币汇率机制,但是由于OMF协定》的软约束义务、国际上对均衡汇率的计算无法统一,IMF执行董事会颁布的决定缺乏强制执行力,人民币汇率机制符合IMF规则。即便WTO可能受理汇率争端,但是由于WTO无法明确“阻碍GATT条款意图”的含义,美国难以认定人民币汇率机制违反GATT第15.4条汇率不是影响价格差异性的条件,加上反倾销措施针对的是具体产业,人民币汇率机制未导致倾销;虽然人民币汇率可能被认定为财政资助,但是判断“授予利益”必须考虑均衡汇率,并且人民币汇率并非针对具体产业,因此难以认定人民币汇率构成补贴。而汇率法案拟采取的几种制裁手段,由于汇率机制都不是决定因素,因此中美双方存在谈判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2018年3月发生的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与20世纪80至90年代出现的日美贸易战极为相似,本文根据日美贸易战的历史,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对比分析了当今中美贸易战的形成原因与导致的结果,以及未来应对中美贸易战的策略。同时也对现已进行的研究做一个补充,对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贸易战,应对贸易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0月11日,美国参议院在一片争议声中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指出,美国此举严重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中国随后将对应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但是美欧等国常被拿来说事儿的政治稻草,更是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者处心积虑对付的重要目标。虽然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30%,但美国仍然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以下称S.1619法案),试图通过国内立法将货币汇率低估与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救济工具挂钩,要求美国政府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关税。  相似文献   

5.
美国众议院2010年9月高票通过了《公平贸易汇率改革法案》,该法案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于将汇率政策贸易化,即将"汇率根本性低估"视为"出口补贴"的贸易措施。在国际法框架下,该法案存在如下缺陷:汇率政策贸易化不符合《IMF协定》与《WTO协定》有关管辖权限的分工;美国无权单方面认定它国汇率是否根本性低估;汇率根本性低估不具有SCM协定所规定的"财政资助"与"专向性"特征,因而不构成出口补贴。中国应坚持汇率主权在我的原则,多方化解美国汇率压力,在必要时可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  相似文献   

6.
2010年的时间齿轮刚刚转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就迫不及待地挥舞“狼牙棒”,拼命制造舆论,逼迫人民币升值。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财长盖特纳和一些可爱的国会议员连发高调,针对人民币汇率强硬讲话,暗示美国政府今年4月将把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度上升2%,汇率为1$=8.11RMB。至此,争论已久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终于尘埃落定。此次汇率改革中采用的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不是许多学者之前所提出来的钉住一篮子货币,为什么呢?本文试通过对钉住汇率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沿革的分析进而对本次人民币汇率改革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雷蒙 《WTO经济导刊》2010,(11):93-93
近来,关于全球货币战争的说法甚嚣尘上。而处在矛盾漩涡正中的则是中美两国。其实,中美关于人民币是否低估及低估多少的争论由来已久,只不过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而再次被炒作为话题。9月29日,美国会众议院以348票对79票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矛头直指中国。  相似文献   

9.
田丰 《中国海关》2011,(11):74-74
如果美国最终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那么中国将有足够的理由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析了美国加征关税事件是否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加剧波动。以人民币汇率波动为指标,采用事件分析法,实证美国2017年11月到2019年3月这段时间发布的对华加征关税决定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否产生了显著性影响。研究证明基于市场的预期和现实影响,美对华相互加征关税显著影响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双边汇率,但影响效应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1.
龚峰 《中国商论》2020,(8):101-102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美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化,也加剧了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直至80年代日美贸易战白热化,随着广场协议的推行,日元汇率大幅度升值,缩小了贸易顺差。但也给日本经济与贸易造成致命重创,以至于日本失去了30年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日美贸易战对于日本经济与贸易的影响,从而提出日美贸易战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传真 《现代商业》2013,(17):132-133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两国高度关注的问题。而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内出现经济萧条、高失业率等问题,希冀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来转嫁本国危机及风险,并于2011年10月11日依旧由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汇率法案,中美汇率矛盾日益激化。文章以该事件为切入点,找出隐藏在中美汇率背后的原因,然后通过相关经济金融学方面的知识对于中美贸易顺差日益扩大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中美贸易顺差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8)
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特别是美国参众两院先后通过关于汇率改革法案,不断质疑人民币汇率政策。汇率主权是国家货币主权的应有之义,主权国家有权决定并且改变本国的货币价值,不受其他国家干涉。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稳定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国的地位,改变人民币汇率自然会影响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敏感神经。中国政府应该在坚持货币主权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灵活的法律手段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寻求国际合作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万劲  谢晨 《商场现代化》2006,(33):287-288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决定理论进行评述并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的汇率制度的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当前中美贸易战的现实,使用包含金融加速器机制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结合传统利率规则和基于外汇市场干预的汇率安排等双工具货币政策组合,研究了美国发动贸易战对中国贸易均衡、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的整体影响,进而分析了不同汇率安排下外汇储备需求规模的动态调整。研究发现,面对不利贸易条件和进口需求降低的冲击时,中国需要根据具体经济形势在金融稳定、贸易均衡及实体经济稳定等目标之间做出相应的汇率安排;对于中美贸易战中出现的人民币外源性贬值,可以适度干预汇率,以维持金融稳定;为应对中美贸易战的不利冲击,对提升商品出口退税率、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和升级产业技术水平造成的人民币汇率的内源性升值,可以通过放开汇率干预、畅通汇率传导机制方式增强经济体系调节内外均衡的能力和弹性。长期而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现象的主要特征,人民币汇率保持不变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而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不绝于耳,2005年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为什么同样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的政策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大受赞扬,而在几年后却饱受批评,显然,这是纯粹的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同样的人民币该不该升值、升值多少合适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新选择问题。因此探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国人民币汇率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历史进程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作用.并对汇率机制的改革做了必要的思考,提出了一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侃 《商场现代化》2006,(25):368-369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使得近期我国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汇率改革实行半年多来,金融管理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汇率改革进程,健全和完善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增强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文从此次汇率改革的内容和进程出发,探讨了此次汇率改革的动因和利弊,并分析了汇率改革半年以来的成效,希望能够对此次汇率改革的情况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张捷 《商务周刊》2011,(1):26-27
这一轮经济危机从2007年次贷危机开始,到2011年正好是四年。与上世纪1929-1933年同样经历了四年残酷调整的“大萧条”相比,因为前赴后继的“救市”,新世纪此次危机似乎所有人都成为了“赢家”,美国救助花旗银行甚至产生了40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救助通用汽车也让企业重新IPO。但是,这样的局面或者是神话,  相似文献   

20.
秦寒 《国际市场》2011,(11):42-43
2011年10月3日,美国参议院投票程序性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该法案将操纵汇率与贸易补贴绑定,磨刀霍霍地直奔人民币汇率而来。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了,自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隔三差五地在中国贸易保护问题上找茬。它在政策上抛出了购买美国货条款、强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