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宋思远  张玉 《企业家信息》2012,(12):116-118
美国MBA教育历史十分悠久,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享有良好声誉。大约在一百年以前,美国一些大学就开始创建MBA项目,出发点是根据市场需要,为工商界培养高层次的经理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代,美国MBA教育经历了一次巨大变革和发展,从而真正建立了当今美国MBA培养模式的基础。中国MBA作为后起之秀,中美MB...  相似文献   

2.
中国MBA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了,在这期间,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企业的管理人才,他们中间有一些在事业上还是非常有成就的。我认为中国的MBA教育,成绩还是主要的。中国未来MBA发展的前景是乐观。这个乐观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已经摸索出来一些在中国办MBA的经验,就是说除了按照国际规范的MBA教学方式来培养MBA学生以外,我们也结合中国自己的许多实际情况来培养中国所需要的MBA企业管理人才,而且从我们的情况来看,我们毕业的学员,在企业里面是供不应求的。  相似文献   

3.
MBA心归何处     
“MBA风光不再了。中国MBA教育存在着自身的不成熟,一向被MBA教育视为招牌的案例教学同样与实践有着十分巨大的差距,不可能创造神话。MBA的低龄化趋势和各种MBA教育泛滥更使MBA的处境失去‘世界第一含金量’学位的光环……”反对MBA的声音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4.
李从东 《中国企业家》2011,(11):I0002-I0003
MBA教育是现代商科教育的主体。截至2011年,中国本土MBA教育历经了20年的蓬勃发展。在这20年里,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企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的发展造就了巨大的用人空间。从1991年的9所试点院校,  相似文献   

5.
MBA那些事     
这20年,是EMBA全面赶超MBA的20年,是MBA应该普及但是未能普及的2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以及国内企业在此过程中创造的管理经验,都为MBA教育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精英的旅程     
吴菁 《中国企业家》2011,(11):I0018-I0019
中国的MBA教育刚刚起步的时候,人们对这个学位和这种教育模式的意义所知甚允正如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纯均教授最近在清华MBA教育20周年庆典上所说的:“不仅社会上对MBA教育缺乏了解,弄不清MBA和那个‘打篮球的NBA’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语泽 《英才》2003,(2):94-94
北京理工大学 MBA 教育创办10年来,一直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培养满足企业有效需求的 MBA 人才。在新经济时代下,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企业如何迎接挑战,如何使中国经济立于世界之林?2002年北京理工大学 MBA 年会、新论坛暨新联谊会以“击涛搏浪,我们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主题为 MBA 教育提出了新的高度。MBA 吃什么?主持人:MBA 倡导竞争,那么 MBA 到底培养什幺样的人?李金林:MBA 定位于专业学位,区别于研究生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所  相似文献   

8.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5):F0003-F0003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和中美两国政府合作举办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是同一实体,于1980年同期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第一家开展现代管理与经济教育的单位。1984年,率先在国内引进MBA学位教育,开创了中国MBA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MBA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中国MBA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中国MBA教育改革和创新问题,从人力资源、课程创新、品牌创立、市场开发、国际合作、管理创新等六个战略层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国MBA教育抢抓历史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刚刚走过20年的中国本土MBA教育与中国MBA毕业生,从没停止过找寻自己的真正归位。同时众多商学院也在弱冠之际纷纷做出创新,尝试破解未来何去何从的战略难题。恰好与中国MBA教育同龄的《中外管理》杂志,作为同路人和见证者,愿意在此一同思考,一同叩问。  相似文献   

11.
随着通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的MBA教育已逐渐将竞争的焦点投射在如何在信息社会中,借助现代通讯信息技术提升MBA教育的有效性上。虽然中国的MBA教育从无到有取得巨大成绩,但在信息沟通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却比较忽视信息沟通对MBA教育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国内MBA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回顾,然后对应用虚拟团队于MBA学习的特征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提高基于虚拟团队的MBA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文章最后显示应用基于虚拟团队的MBA学习模式,对我国MBA教育质量的改善将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技术管理教育项目迅速发展起来。1994年出现“技术MBA”的学位教育,1995年出现以“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专长的“技术:MBA”排名。美国技术MBA教育发展迅速,排名前50位的大学纷纷开设了以高科技企业管理为背景的专门方向,许多开设了技术MBA项目。在一般管理才能的培养方面,技术MBA与普通MBA相同,两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和人才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MBA自1908年诞生于美国哈佛商学院以来,至今已有百年所史,而中国引进MBA只有二十多年.中国传统的管理遵循"天不变道亦不变,力求组织和社会的稳定,秉承全局为重,中庸适度、求同存异,这种思想在开放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严重阻碍着中国的创新动力,最终束缚民族企业的发展.美国开展MBA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实战型管理人才,这一目标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契俣引进MBA教育,带给中国管理者的不仅仅是创新型的管理知识.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它革新了企业的管理思维优化了管理效益,但中国MBA教育任重道远,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一系列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MBA教育要向前发展,所面临的首先是观念的制约。谈到观念,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如何认识MBA教育?我们看到,有的学校及其商学院把MBA教育视为创收项目、摇钱树,这些显然都不是对MBA教育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欧美国家商学院排行榜琳琅满目,给想读MBA的学员许多参照依据,惟独中国的MBA教育缺乏一个评价体系。为此,中国MBA指导委员会正酝酿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MBA教育二十周年,作为我国第一个专业学位教育,MBA自诞生之初,就以改革者的姿态不断前行:第一个实行入学联考,第一个开展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作,第一个按照专业学位类型授予学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各MBA培养院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仅推动了MBA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力地带动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制度创新,为其他专业学位提供了系统的办学  相似文献   

17.
工作机构设在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支持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是全国MBA培养院校自愿参加的服务性和非营利性的合作机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建设工作,已被列为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1):F0003-F0003
工作机构设在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支持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是全国MBA培养院校自愿参加的服务性和非盈利性的合作机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建设工作,已被列为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MBA教育在中国经过十年的万人瞩目、趋之若骛、膨胀发展之后,遭遇报读人数下降已连续二年。  相似文献   

20.
MBA教育前几年在中国盛极一时。成为许多人职业生涯的分水岭。近年,对国内MBA教育的现状和成果却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它至少表明了国人对“舶来品”的认识开始走向理性、成熟,对其认知在不断加深,对其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我作为一名接受过MBA教育,有着八年企业管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