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刘剑峰 《经营者》2012,(18):23-23
过去十年的确是中国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十年,保持了将近20%的增长速度。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但大家都知道-中国只是汽车大国,还不是汽车强国。而这期问,对自主品牌的诟病和“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也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份着眼于未来三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在企业重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等多个重点方向进行了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希望这样能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二次突围,实现健康、安全、快速的发展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相关理论从五十年代一汽建成投产至今,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建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到2000年为止,中国汽车产销量为207万辆,其中轿车60万辆,占29.22%;载货车76.4万辆,占36.93%;客车70万辆,占33.83%。但是与世界汽车生产大国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企业在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才能赢利。我国汽车企业生产规模小,数量多,不能很好地利用汽车产业本身的规模经济效益,使得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固定费用高,不符合汽车产业本身的规模经济效益;使得单位…  相似文献   

4.
张字贤 《中国企业家》2004,(10):119-119
2002年和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罕见的高增长,引发了中国汽车产业又新一轮投资热潮,各类投资主体对汽车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大为高涨。这里有汽车生产企业本身的大规模投资,也有大量新进入的民营资本和非汽车产业的国有资本。因此,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然而从今年5月份开始,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已从过去两年的井喷式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市场供求矛盾加剧。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永序盘存法估计1991~2013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固定资本存量,并结合期间的汽车产业的工作人数和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生产效率,运用横截面软件stata来估计出中国汽车工业在1991~201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计算出的汽车产业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出汽车工业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中国市场也已经成为外资汽车巨头“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汽车产业的后起国家,中国主要以劳动要素参与汽车产业的国际分工,导致对外来资本、技术等要素有着强列的依附性,处于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利润低端。文章主要从价值链理论的角度出发,实证分析外资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声音     
《经营者》2006,(24):14-14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稳定高速增长阶段.虽然.2005年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70万辆。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汽车大国”并不等同于“汽车强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仍是当前制约我国汽车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中国正式步入战略实施阶段。2012年9月26日,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个部门配发了23辆纯电动轿车,率先试用新能源汽车作为公务车。国家部委带头试用电动车作为公务用车,体现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语录连连看     
《经营者》2010,(9):27-27
“抓住汽车就能抓住增长。”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聚源的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中国汽车产业基地四处开花。除了西藏以外,全国都有汽车工业。汽车产业的拉动力之强,使得所有的省长、市长都想抓汽车,抓住了汽车就等于抓住了整个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就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调查背景 2006年来了.入世时中国政府对汽车产业承诺的期限到了。中国的汽车产业面对的是,2006年1月1日.进口轿车的关税要降至28%:从2006年7月1日起.汽车的进口关税要降至25%.零部件的关税要降至10%;2006年12月11日后,在汽车和成品油服务贸易领域.如汽车和成品油的批发和零售等领域.取消外方通过合资控股经营的连锁店数量超过30家的限制:允许国外非金融机构进入,从事汽车贷款业务;逐步放宽省级政府轿车项目审批权;取消发动机合资企业外方控股不能超过50%的限制。至此.中国汽车作为弱质产业保护的晟后一道护身符将取消。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进入后保护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中国与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汽车产业有关数据,在一个关税升级体系下垄断竞争产业发展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校准法进行了初步的经验研究。与以往汽车产业贸易政策基于寡占市场结构的经验研究不同,本文试图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考察关税升级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影响。研究表明,集合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数据后,汽车产业具有集聚发展的倾向,而我国目前较高程度的关税升级体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汽车产业实现大发展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国汽车产业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恐怕要属《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的实施了。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赶超世界汽车发达国家的最好时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破产了两家,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巨头也在本轮危机中遭受重创,而中国汽车产业却是风景这边独好,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相似文献   

14.
自主创新战略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在世界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既有机遇又有威胁,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中国汽车产业要成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就要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拥有量在大城市迅速增长,给大城市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4个城市先后实行了"限购"政策,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负面影响:降低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对中低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产生压力、使外商在投资汽车产业上踩刹车、导致中低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退出;正面影响: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高端知名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高端知名品牌汽车经销商销量上升并出现汽车经销新业态。为了消除"限购"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正面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提升汽车销量、质量和开发汽车租赁市场。  相似文献   

16.
刘杨 《经营者》2011,(19):56-59
中国汽车产业设定了2020年的世界汽车强国梦想,但政府的力量从发出开始,就陷入混乱之中。规模之下,难有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汽车产业的格局,美国汽车产业风雨飘摇,日本汽车产业停滞不前,德国汽车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国汽车产业更是借助有力的政策支持,抢占了2009年全球汽车市场产量的头名。本文以美国汽车产业为参照,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实力进行对比研究,并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两国产业在生产率层次、市场份额层次和利润层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历时约100年的日本汽车工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日本汽车制造业长期雄踞世界。日本汽车产业的成长具有各产业的协调发展、要素市场发达、产业聚集、劳动生产率高、国内市场大等特点。日本政府选择了贸易保护政策、较积极的财政政策、现代公司制度、现代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有利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日本汽车产业成长的特点和制度选择对推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汽车产业直接就业时间接就业的带动作用可达到5至10倍之多.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专家指出,未来的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的电子信息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应当抓住机遇,实行自主创新,最终建立自己的汽车电子产品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