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天桂 《生产力研究》2008,(19):151-153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特征,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载体。随着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流动的不断增强,国际分工由商品层次深入到生产层次,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表现。国际直接投资对产业转移的独特作用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方式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中国积极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并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缓解。  相似文献   

2.
凌江怀  李长洪 《财经研究》2012,(11):124-13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与国内物价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文章根据不同的汇率机制和宏观经济环境,分四个阶段研究了1994—2011年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国内物价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汇率机制和宏观经济环境下,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国内物价的冲击程度不同。整体上,国际资本流动对物价的冲击相对于国际贸易呈现增大的趋势。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除了要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物价的影响外,还要考虑当时的汇率机制和宏观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互影响 (一)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对贸易量的影响。小岛清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不单纯是货币资本的流动,还包括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及知识产权等相关要素的整体输出。其外部性,或者知识的外溢效果,已经被看成是东道国从国际直接投资中获得的主要利益。具体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其发挥的作用除了能弥补发展中国家储蓄缺口的直接效应,更重要的是在当地产生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张晓涛 《经济师》2004,(1):14-15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两种重要的国际经济关系 ,传统的分析通常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置于不同分析框架下分别加以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联系愈发紧密 ,表现出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交叉发展特征。文章从理论和实践分析了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替代与互补关系以及当代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交叉、融合、相互影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理论的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理论的回顾与评析杨建龙(一)市场的不完全性与跨国直接投资国际经济学的传统理论是以市场完全竞争、信息充分和生产要素在国家间不能直接流动为假设前提的,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形式。这种理论框架无法解释二战后出现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认真  邱凤鸣 《技术经济》2006,25(12):52-55,67
传统的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否定国际直接投资的存在空间,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现实则表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相互促进发展的。本文回顾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合的历史和现状,着重分析了内在规模经济(内在比较优势)的理论渊源,探讨了贸易投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内在规模经济的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7.
企业国际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国际经济学的核心是国际贸易理论,其中还没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迅速发展,学者们也开始尝试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交叉与融合研究.这种交叉与融合研究,从研究的角度看,大致有五种.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正>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研究国际商品交换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的政策。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还研究经济增长、技术变动与贸易的相互影响,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相似文献   

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程》分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主要研究商品和劳务在国际间的交换,以及这种交换的原因与结果、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国际贸易实务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商品的操作规则。学习国际贸易理论要求掌握绝对利益说、相对成本说、资源赋予理论等国际贸易的纯粹理论以及人力技能理论、技术进展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偏好相似理论等新发展。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以及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与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了解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要掌握国际贸易物品有关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的要求,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重要术语及价格条款,掌握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保险、货款结算以及检验、索赔与仲裁的程序,掌握国际贸易买卖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掌握国际贸易方式。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程》的学习,提升进行国际贸易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知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工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梦泓 《技术经济》2007,26(3):55-57
我国的加工贸易将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工贸易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效应。加工贸易带动了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直接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并建立起新的产业。加工贸易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强化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增强了企业的模仿能力,加深了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加了人力资本的流动。  相似文献   

11.
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1978—2009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家贸易数据为样本,构建VAR模型来探讨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融合的趋势.我国1983~2003年间有关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了两者的融合程度正在增强.基于这一情况,我国的对外开放应有新思路,在投资和贸易流程方面进行创新,采取最优的国际经济资源转换政策,实施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席平 《大陆桥视野》2012,(11):50-52
国际陆港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铁路、公路交会处,便于货物装卸、暂存的车站,是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国际陆港为中部、西部地区进出口商开通了直接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解决了进出口货物异地通关问题,提供了国际贸易优良条件,提高了国际贸易交易效率,降低了国际贸易经营成本;国际陆港为  相似文献   

14.
席平 《大陆桥视野》2012,(21):50-52
国际陆港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铁路、公路交会处,便于货物装卸、暂存的车站,是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国际陆港为中部、西部地区进出口商开通了直接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解决了进出口货物异地通关问题,提供了国际贸易优良条件,提高了国际贸易交易效率,降低了国际贸易经营成本:国际陆港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与东部沿海地区和国际市场相同的国际贸易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结构和规模随着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为样本,将资本和技术流动作为解释变量加入引力模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要素流动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双边距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均对两国对外贸易量具有显著影响。伙伴国国际专利申请数对中国的贸易总量和出口贸易影响显著,但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明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促进资本和技术的跨国有序流动对双边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中国在促进要素跨国有序流动的同时要着力培育核心优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从而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联系及政策问题———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概要之二储祥银(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关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政策安排的讨论使人们重新重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问题。贸易导致投资还是投资扩大贸易?贸易替代投资还是投资替代...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融合发展趋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颖 《经济师》2001,(7):70-71
在传统的国际经济交往中 ,一般先进行贸易 ,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然而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速发展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相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通过对二者的历史考察 ,可以得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发展是国际经贸交往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一发展趋势也带来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使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打破传统的隔离状态 ,从分歧走向交叉与融合 ,以期能建立一个国际生产的一般理论来统一解释企业的国际生产活动。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时应审时度势 ,立足现实 ,从产业、制度、政策等各方面着眼 ,使我国的对外经济在二者融合发展的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企业跨国生产决策行为,通过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汇率内生变化条件下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根据1980—2018年国别面板数据构建的PVAR模型和根据中国数据构建的VAR模型的研究显示:第一,汇率渠道是货币政策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关键机制,东道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冲击会通过影响其货币对外贬值进而促进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第二,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国际直接投资流动效应的重要因素,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账户管制降低了货币政策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汇率制度作用于货币政策冲击对汇率变动的影响,资本账户管制作用于汇率变动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第三,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国际直接投资流入的影响幅度更大,国际直接投资投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且持续时间更长,货币政策变化是解释中国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如同国际贸易的进口与出口,FDI流入与流出也存在密切联系。一个国家FDI流入,外国企业流动的所有权优势与本国不可流动的区位优势互补,这有利于该国比较优势的充分利用;反过来,一个国家FDI流出,该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与其它国家的区位优势相结合,也有利于该国福利水平的提高。从FDI流入与流出规模和结构分析,我国FDI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条件下,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应加快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引进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进行对外开放之后,与各国间的贸易、货品及人员流动也日益频繁.而只有通过有效实现国际物流工作的利益最大化,加强出口市场的管理规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等措施,才能够加快我国国际贸易前进的脚步.从而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其发展路径,并提供了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