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很多人用"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来形容老板(老总)对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影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是老板说了算的文化. 这种说法虽然有点以偏概全,过分放大了老板一个人对整个企业文化的"专制"和"霸道".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这类例子.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说了算”不仅发生在企业,更经常地发生在中国家庭,甚至可以这样说:家庭中的“家长制”是企业中“一个人说了算”的祖师爷。在企业界,“一个人说了算”不是赵新先一人的“滑铁卢”,而是使过去很多中国企业家掉进去的“老陷阱”,如20世纪80年代,美籍华人企业家王安在电脑行业曾经做到世界前几名,一度使很多中国人倍感骄傲,后来却因王安出现重大个人决策失误,不久使公司破产。导致中国企业家偏爱“一个人说了算”的认识误区由于“一个人说了算”具有致命的缺陷,几乎所有成熟的大企业,尤其是那些世界知名企业,早已不把“一个人说了算”…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生产商品的技术单位。企业家(企业所有者或管理人员)决定生产何种商品,每种各生产多少,然后从自己的决策中获得收益(或者承受损失)。一位企业家把投入转换成产出,要受到技术规律的制约,这种制约可以由他的生产函数体现出来。企业家的生产函数给出了他使用投入要素的数量,与获得的产出商品的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一个具体的生产函数可以由单独的一个点,由单一的连续或不连续函数,或者由一组方程式给出。  相似文献   

4.
企业是有生命的,也会生老病死。如何来把握企业发展的规律,自查、自诊、自治,使企业长寿,这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亿元病是企业成长中最危险的疾病,我们必须认真防治。一、企业产生亿元病的原因1、每年不足亿元销售额的民营企业是能人治厂时代,一般都是一个人兼任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多职,单枪匹马,驰骋疆场,一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直线指挥。人是忙了点,但企业日子还很好过,但每年销售额上亿元以后,很多企业就倒下了。原因是企业大了,事情多了,厂长一个人管不过来了,但厂长一人说了算的管理模式却改不了…  相似文献   

5.
伊利是个拥有3万多员工,主营业务收入高达163亿元的上市公司。企业大了,人员多了,机构设置不合理、多重领导等"大企业病"的发生概率就越高。对于每年都要新增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伊利来讲,预防重于治疗。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潘刚似乎并不用费太大的力气,"要想防范和杜绝‘大企业病’,需要对企业管理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伊利靠的是制度,一个是人性化的管理,再一个是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达到提高员工凝聚力。毕竟,这么大的企业绝对不能光靠人治,一定是靠法治、靠制度;最后就是依靠企业建立完善的流程制度和合理的授权。"  相似文献   

6.
忙碌是一个企业家的无奈,但在忙碌的同时,这个决策者都能每时每刻地感受到由他正确的决策,给企业所带来的巨大收益,这是一种乐趣。每个人都有智慧,表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关键是,当机会来临时,你的智慧会不会进发……任何事情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人生就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就是一种智慧的竞争。他说:“成功的致富从来没有什么秘诀。一是要稳。二是要实,三是要抓住机遇。”  相似文献   

7.
钟伟 《英才》2005,(8):70-70
我认为企业家形象与企业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这么四类: 第一类,企业家个人形象超越企业形象,甚至让人觉得企业不再需要这样的企业家。像王石,个人形象非常的鲜明。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了企业家的光辉形象,忘记了企业。第二类,企业家过度曝光,使得商业味道过浓。这类企业家形象与企业结合得很紧密,企业的知名度也因企业家的高出镜率而水涨船高,但是否美誊度会增加,就很难说了。潘石屹就是一位很会利用媒体的企业家。他每次在媒体上露面部很明  相似文献   

8.
连未田 《现代企业》2002,(4):39-39,43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他对自己的职业必须有一种稳定感 ,有为此终生奋斗而无后顾之忧的心理准备才行。但就目前我国企业家队伍的状况来看 ,这种稳定的、长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状态还很薄弱 ,影响了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与提高。因此 ,必须消除各种不利因素 ,逐渐使我国的企业家职业化 ,使他们把自己的个人收入、社会地位、政治声望等人生价值都“押”在企业家上 ,把经营企业作为自己终生的职业。影响企业家职业化的主要原因1、企业家的行政色彩太浓。多年来 ,我国企业管理者和行政管理者、党务工作者都是国家干部 ,都实…  相似文献   

9.
一个小老板酒足饭饱之后对我发表过一番宏论:在当今社会中,无毒不丈夫,经营企业更是这样,你不骗他,他就骗你。而且很坦率地告诉我,他的成功就是靠骗银行和其他有业务关系的企业得来的。当然我没有必要和他争论,但这番话的确引发了我的一些联想。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经营企业与经营人生是一个道理。这不仅在于成功的企业家总是与成功的企业结伴而行,成功的企业离不开成功的企业家,而且在于企业经营中的许多道理与一个人的生涯规划和人生业绩具有很大的同一性。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然能够以经营人生的严肃态度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正>企业家应该抱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态度,以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去回报社会,也唯有如此才能赢得社会的真正信任,也才能真正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如果一个企业家说他坚持的动力是几千个家庭的温饱,继续扩张的动因是解决更多家庭的就业,也许会让人觉得言不由衷,但当袁廷树说这句话时,你会感到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全面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差不多都要遇到一个拦路虎,就是"专制文化",或者叫做"家长文化"、"一个人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是怎么来的?就是我们农耕文化的残余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投资》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失陷企业和企业家的采访,同时通过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媒体的数百例相关报道的梳理,特别是对其中涉及民营企业的案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特别推出中国民企死亡全书。第一死:死于“顺”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宽阔的大道,开车时越容易出问题。因为道路太平坦,视野太开阔,人的精神就容易麻痹。所以,有经验的设计师在设计高速公路时,都会故意裁直取曲,故意设计一些弯道。做人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人生太顺利了,便难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而如果这个人又恰巧是一个企业家,那麻烦了,他的企业离“出…  相似文献   

13.
一、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一)企业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小企业的管理者,一般都不具备专业的工商管理知识,一部分小企业家的资本积累都是依靠机遇和冒险精神而取得的成功,至于国有小企业的领导都是经过政府部门的考核任命,这样就使得小企业家们不太重视内部控制,意识不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的认为是形式,应付检查;有的认为内部控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没有在内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有些小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精干的组织机构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一个人说了算”在企业规模较小时,确是一种高效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抓住市场商机快速决策的有效途径,但随着企业规模增大,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说了算”就显露出弊端.在企业管理中任何一种方法本身都没有对错之说,它只不过有适合的场合、环境不同罢了.一个成功的管理方法在某个企业适用,但用到另一个企业就有可能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一个企业家被认为是伟大的,那么他一定是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创造了很多他人的幸福。亚当·斯密在他的名作《国富论》中说:"借由追求他个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为有效地促进了这个社会的利益,而超出他原先的意料之外。"如果一个企业家被认为是伟大的,那么他一定是改善了很多人的生活,创造了很多他人的幸福。而一家企业能够成就伟大,也往往是因为这家企业有"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家精神,龙湖物业总经理王建辉这样理解: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企业》2007,(7):7-7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家究竟是强者还是弱者。 在很多人心目中,企业家是绝对的强者,而不是弱者。因为诸多事实似乎都在表明一个道理——这是一个“老板说了算的时代“。拥有财富又拥有权力,不仅可以左右逢源,驾驭一方,甚至还能左右社会的价值观,这是人们对企业家最直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许多中小型成长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企业内部几乎每个人都忙不过来,但是整体工作效率低下。这是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许多企业的管理者为此想尽办法,希望改善这种工作局面,但始终不得要领。要改变企业员工这种“瞎忙”的现象,首先要找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个人英雄主义不适合国有企业 以个人英雄主义为导向的领导方式就是能人型经济,这种领导方式适合企业初创时期,一个人的智慧可以指导企业运作,而企业壮大以后一个人的智力则鞭长莫及.赵新先的一个人说了算的领导方式,适合的是初创企业,而对于三九集团这样大型的国有企业是不合适的.但是为什么不合适却还能执行呢?这个同赵新先建立的服从文化有关系.军队同企业有本质的不同,企业是利益相关人利益抗衡的政治平台,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个工具.由于性质不同所以企业战略同军事战略是不同的,当军队文化移植到企业管理的时候,需要去掉其不合适的方面.小企业靠人治,大企业靠法治,知识型企业靠文治.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有生命的,也会生老病死。如何来把握企业发展的规律,自查、自诊、自治,使企业长寿,这是每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富贵病”便是企业成长中最危险的疾病。1 企业产生“富贵病”的病因 “富贵病”大多产生于销售额在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年销售额不足亿元的民营企业是能人治厂时代,一般都是一人兼任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多职,单枪匹马,驰骋疆场,一个人说了算,直线指挥。人是忙了点,但企业日子还很好过。而年销售额上亿元以后,很多企业倒下了,原因是企业大了,事情多了,厂长一个人管不过来了,但厂长一人…  相似文献   

20.
走出怪圈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程中,曾涌现出一批耀眼的企业,可惜的是,它们名噪一时,昙花一现。它们走的轨迹是创业——发展——辉煌——滑坡——破产。这个轨迹不能说不是一个怪圈。那些在怪圈中走向破产的企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是没有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一个人说了算,造成决策失败。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说:"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就是一个人说了算。因我一人的失误,给集团整体利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恰好说明,权力必须有制约。"二是只有激情,没有理性,盲目扩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追求一锹掘井,一口吞象。三是只重扬名造势,大话吹破天。南德的牟其中曾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