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理与善治:风险社会视阈下公共危机的应因之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当今社会已经被异化为“风险社会”,独具普遍性、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及共振性特质的风险时刻在拷问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基于风险社会的理性考量,在对我国当前应对社会公共危机的制度现状检视的基础上,进行了缺陷性分析并及时地提出了相契合的应因之策,以期为当前我国社会系统工程实践中公共危机的治理与善治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当大多数商业银行和巴塞尔委员会仍将目光聚集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时,操作风险已经逐渐浮出水面。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由操作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因此,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倡导下,我国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操作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防范和管理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3.
伴随高校社会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校面临着众多管理问题,这为高校危机的发生提供了温床。本文在分析高校危机的特点、类别和原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大学生为核心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其中包括危机管理培训机制、心理干预机制、预警指标体系以及风险分级体系,在降低高校危机风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级债危机已席巷全球金融市场。许多专家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强度已经超过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危机,并认为一旦危机继续下去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遭受重大冲击。为了更深入细致地考察此次危机,有必要从纷繁复杂的金融事件中去探求危机的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如何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风险意识薄弱、管理不到位和个别员工职业操守沦丧等问题,为此,当务之急是应认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培育风险控制文化、构建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严防道德风险等一系列措施,积极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是全球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条件下,人类理性退化为工具理性,人类强化了对自然的操作意识,破坏了与自然的关系,加剧了人的异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人格边缘化危机并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行为失范。产生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危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应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塑造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加强对银行业的政府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自于美国因贷款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业的次贷危机,已经蔓延到整个美国甚至影响到了全球的金融领域甚至经济发展。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成因和危害,了解中国可能出现次贷风险的因素,结合中国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相关的监管模式,加强对我国银行业的政府监管,银行开展内部信贷风险控制管理,才能避免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经济的健康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8.
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形成了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如何抵御风险,度过难关是当前外贸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金融危机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风险和影响,提出了相关的规避、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危机对于企业而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中小企业在利用经济资源、获取市场信息、争取外部支持等方面明显逊色于大企业,存在抗风险能力差、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等劣势。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加强危机管理,是中小企业抵御危机风险的必然选择。危机管理机制由危机预警系统、危中反应系统、危机善后系统等要素构成,需要通过建立专门的日常危机管理机构、增强中小企业全员危机管理意识来构建,并运用PDCA循环对危机管理机制进行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美联储和欧央行2008年至2021年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通过统一划分实施阶段和政策类型,对比美欧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运用TVP-VAR模型比较不同渠道的政策传导效果,探讨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分化的时间、表现和原因。研究发现,美欧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危机初期和危机应对阶段已经分化,在操作阶段、政策工具、政策目的、政策效果方面呈现出多维度分化的特点。美国和欧元区国家在经济基本面、危机爆发来源、危机应对方式和政策实施效果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美联储和欧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多维度分化现象。结合政策特点和基本国情,我国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时应强化风险控制,重视国际风险;及时精准施策,善用工具组合;加强政策沟通,作出明确承诺;把握经济全局,政策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萍 《大众商务》2010,(2):111-111,135
从美国次贷危机,再到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其实质就是一场企业财务管理的危机。严峻的经济环境和落后的发展状况要求国有企业对传统的财务管理进行变革。通过变革,传统的财务管理职能将逐渐弱化,而参与决策、监控风险、创造价值将逐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要应对由金融风暴带来的财务危机,企业必须转变财务管理职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付金融危机和保持国企长远发展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肆虐全球的“非典”危机为切入点,阐述了旅游企业遇到危机时,在危机预防阶段、危机处理阶段、危机结束阶段各应采取哪些措施和策略来有效应对危机,从而最小化危机对旅游企业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这次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已经波及全球各地。反映到高校方面,就是金融危机对高校的人才引进、科研经费、资金筹措、基建工作等带来的影响。对高校财务的影响体现在债务风险、投资风险、财务失控等方面。解决的方法是:在制度层面建立合理机制;技术层面建立一整套规范的财务运行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企业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走向破产倒闭的结局,究其原因,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不善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如今,全球经济已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如何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然后研究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得出后危机时...  相似文献   

15.
马莉 《西部金融》2008,(5):75-76
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日益重要的领域之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纳入风险管理框架之中,并要求金融机构为其计提相应的资本金.本文针对我国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要使用损失分布方法计量操作风险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1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难以实现保值增值。欧洲债务危机再次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如何在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扩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将社保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风险进行风险鉴别和风险度量,首先对我国社保基金运营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然后重点提出了通过研判大势,从整体上回避系统性风险、分散投资,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应用CAPM、VAR为代表的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强监管,规避管理风险等四个方面的社保基金投资风险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级债危机已席卷全球金融市场.许多专家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强度已经超过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危机,并认为一旦危机继续下去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遭受重大冲击.为了更深入细致地考察此次危机,有必要从纷繁复杂的金融事件中去探求危机的形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当大多数商业银行和巴塞尔委员会仍将目光聚集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时,操作风险已经避渐浮出水面。世界各固商业银行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由操作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因此,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倡导下,我国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操作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防范和管理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个人房贷模型设计——基于次贷危机的经验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这表明目前普遍采用的房贷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理论缺陷。本文总结了美国次贷危机中的经验教训,试图通过房价波动率这个全新的视角来构建一个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房贷模型。这种新的方法借鉴了Emanuel Derman(1996)解决有关波动率微笑问题提出的隐舍柔性二叉树和局部波动率为工具,使得商业银行在推出各种灵活的房贷产品的同时保证其安全性,从而避免出现类似次贷危机的结构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对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内在机理和金融危机形成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动机的分析发现:形成机理是金融机构误导房地产消费者和证券投资者,进而误导美联储,美联储的救市措施又进一步将次贷的风险及代价分摊到了全球金融市场;房地产商、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特别载体、基金都属于得益者,受到损失的则是政府(中央银行)和投资人;次级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实际上在房地产业和证券业之间构架了一个桥梁,将风险从一个市场扩散到另一个市场。总之,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关键点在于不良资产证券化,而政府不可能通过金融监管来防范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被机构错误地使用,因此中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