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李建萍 《理财》2004,(6):27-27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工作是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中,其资金投入量占全省农业投入比重较大,农业资金投入后的效益如何,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由于农业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较大的部分,农业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5.
2000年12月总第51期《农村财政与财务》中,江苏大丰市财政局农财股牛广云写的《狠抓项目全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写到“项目中期,各种渠道的开发资金一律全部汇入市(县)农发办开设综合开发资金专户,由市(县)农发办统一办理收入,统一按照项目计划划拨开发资金”。“项目后期,农业开发有偿资金回收时,落实债权债务,临床还款手续,是通过财政渠道层层签订贷款合同”。笔认为:不知是体制问题还是管理方式或是什么原因,觉得此做法有不妥之处。根据财政部1995年7月7日财农综这[1995]7号《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管理具体事项的通知》,凡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投资地区的财政部门,要设有专门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机构,要设有专门的农业开发资金管理机构,对资金进行归口管理。由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管理本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从通知中可以看出,第一财政部门是资金管理部门,所有资金的收入、支出必须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农发办是项目管理部门,没有管理资金的职能,不能对资金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所以开发资金专户应设置在财政部门,资金由财政部门管理。尤其财政、农发办分属两个部门,更不肥让农发办既管项目又管资金,农发办可以协助财政部门共同把开发资金管好、用好。财政部门也要配合农发办对项目工程进行实地考查,亲临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防止项目工程弄虚作假。在资金拨付时,财政部门可根据 发办意见及所式。可按年初预算先拨部分资金给项目区,然后再按项目工程进度拨款,也可先让项目区实施工程,待项目完工后,再根据工程决算进行结算,这样既能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又有保证开发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同时财政部门还要对开发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开发资金是足按规定用途开支,是否按制度规定提取前期费、科技费,是否有违纪违规现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开发资金专款专用。开发资金专户开设农发办,而不开设在财政部门,由农发办掌管资金,统一办理收入和支出,财政部门不直接管理资金,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虽然也派会计人员负责财务工作,只能算是资金斋 不是管理部门,起不到财政应有的作用。第二农发办是项目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扩初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审定和评估论证等。农发办要亲临现场,对开发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项目工程严格把关,严格按规定施工,做到验收一个通过一个,防止弄虚作假,出现“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同时联合财政部门认真督查协调,确保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落实。开发资金由开发办统管,就好比在一个单位里,一个人既当会计又当出纳,这就违犯了财经纪律,是根本行不通的。我们这里某县,县财政局把开发资金全部划拨到县农发办,由县农发办集中管理使用,财政只起监督作用,没有具体管理资金。县农发办既管项目又管资金,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什么部门对其进行制约,再加上会计人员水平不高,业务不太精通,资金开发违犯了财经纪律,该县在验收时被取消了一年度立项。第三财政部门不直接管理资金,没有给乡镇财政所或市直管部门直接拨款,在落实债权债务,订还款手续时,是通过财政渠道层层签订借款合同。债权债务是农发办与乡镇财政所或市直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无任何关系,这样通过财政渠道层层签订借款合同没有什么意义。乡镇财政所或市直主管部门还借款时,只能归还农发办以冲消它们间的债权债务,财政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此:建议财政部门应把资金管理起来,这样财政部门管理资金,农发办负责项目,双方之间相互制约,防止出现营私舞弊,一个人说了算。同时财政部门、农发办要互相合作,紧密配合,按照资金随着项目走的原则,在安排农发项目、编项目投资计划时,农发办要主动邀请财政部门参加,听取他们提出的合理意见。在按项目计划拨款、到期催还有偿资金借款时,部门也要邀请农发办参与,共同研究拨款方式及还款措施。同时两部门还要对开发工作的各项支出,包括计划的分配,扩初设计的编制,工程预决算,科技费、前期费的使用以及各项工程的支出报帐支出手续等必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从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入手,要做到事前调查摸底,事中监督检查,事后跟踪问效,共同把开发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6.
7.
8.
9.
赵勇 《中国金融》1991,(11):50-5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与十年规划中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坚决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大力发展和加强农业,改变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局面”。1991年,国家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安排了240亿元的预算内财政资金和600亿元的信贷资金,加上价格补贴、社会投资等渠道的费金,数额相当可观。本文主要阐明的是,如何发挥农业资金的综合效应,有所侧重,有所区别,配套使用好上述资金,形成资金的整体活力。  相似文献   

10.
磁县在对农业综合开发中,切实加强农业开发资金管理,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乃至全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管理办法》的规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相应的管理资金也就包括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和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我市农业开发资金主要是土地治理项目资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由于,中国有13亿人口,80%在农村,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鉴于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我国加WTO以来我国农业基础地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天津市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筹集农业发展资金,建立了“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资金形成机制和“国家投入为主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综合投入机制。截止到2001年底,全市累计投入中央和市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36832万元,其中中央和市级综合开发有偿资金17254万元,占总投入的48%。以有限的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了全社会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激发和调动了农民和农村集体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生产受市场环境制约越来越明显,农业综…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趋势如何?如何根据农业发展趋势,制定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资金战略?应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对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西省景德镇市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突破口,在提高粮食、林业两大基础产业的同时,按照“一县一业”的思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不断培植壮大乐平蔬菜、浮梁茶叶、昌江养殖三大主导产业。2002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达到9.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拥有蔬菜专业乡镇12个,茶叶专业乡镇10个,家禽家畜专业乡镇8个。一、突出农业产业化资金扶助的重点(一)培植主导产业。对乐平蔬菜、浮梁茶叶和昌江养殖三大主导产业,不仅要发挥资金支持的直接作用,还要通过资金投向的引导,吸引该地区的各种资源向主导产业转移,从…  相似文献   

16.
以强化项目管理为核心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袁永生 《理财》2004,(4):16-17
近几年来.特别是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农民就业困难,农民收人增长缓慢,增收难度加大,农产品质量水平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农业投人的效果也大不如前。这些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农业投人资金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实践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回收难的原因,1.对财政有偿资金的性质认识模糊,观念陈旧,还款意识差。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大多采取无偿方式,使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和农民形成了“国家出钱,农民种田”的观念,极个别地方的党委、政府对财政有偿资金的有偿性认识不足,认为财政有偿资金就像“唐僧肉”,谁都想吃,谁都能吃,有“久占为业”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常乃勤 《中国金融》1989,(11):36-37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工业过热,农业偏冷,农业投入逐年减少的状况。这对治理经济环境、稳定物价是不利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紧缩财政、金融的情况下,农业投入非但不应减少,还应逐步缓解农业资金供需矛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国家对农业资金投入的现状一、国家财政对农业资金投入处于不断递减的态势。请看以下数据: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79年为13.7%;1980年12.4%;1981年10.5%;1982年11.1%;1983年10.9%;1984年9.1%;1985年8.3%;1987年5.7%。国家对农业的基建投资占国民经济总投资的比重:1980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