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构建"两型社会"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意义的基础上,遵循评价体系设计原则,设计了一个建设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并采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定量的评价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长株潭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应急能力、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水平,落实行政体制改革、实施科学发展等重要意义。而国外协同理论与治理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撑,国内城市应急管理联动发展为其提供了经验借鉴,长株潭城市群专项联动治理的积极探索为其积累了实践经验。实现长株潭城市群应急联动,构建长株潭应急管理联动组织体系是关键,建设长株潭应急管理联动运行平台是基础,构建长株潭应急管理分级响应机制是难点。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和特征,从外向型经济总量规模、依存度、增长速度、外向型经济结构、国别结构、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等七大方面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基于信息熵理论和TOPSIS法,提出用相对熵距离法解决评价标准问题。最后,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参照系对环长株潭城市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科学测定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又能反映其内部差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发展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提高湖南在中部地区乃至在全国的经济地位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内所具有的资本,以及城市群、区域相互间的关系,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出发,论述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阻力及网络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低碳城市群,立足湖南及长株潭实际,提出推进城市群模式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群让长沙、株洲、湘潭这三个城市迸发出巨大活力,带动整个湖南的发展。同时,一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让长沙、株洲、湘潭这三个城市迸发出巨大活力,带动整个湖南的发展.同时,一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密度、距离和整合3个维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地理格局和演化特征的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在经济密度、经济距离的推动和经济整合的抑制的共同作用下发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2D状态,经济整合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关键;从子城市群来看,处于3D状态的有江淮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而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处于1D状态,经济距离的改善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经济密度的提高和经济整合的优化将是环鄱阳湖城市群未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运用紧凑城市的理念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布局、客运方式、交通用地的现状,得出目前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薄弱,运输结构不合理且缺乏高效、多层次的交通体系及整合。应尽快制定适应于紧凑型城市群发展模式的交通政策,大力发展以公交为导向的交通发展模式,加强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从而构建宜人、公平的畅达空间的交通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常德产业对接长株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长株潭试验区建设带动"3+5"城市群建设,带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常德作为"3+5"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应抓住机遇,主动对接长株潭,加快产业发展,打造常德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即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长株潭试验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巨大的投资需求。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发行市政债券是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鉴于当前长株潭试验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行市政债券的基本条件,今后长株潭试验区应充分运用国家赋予的“改革权”,积极向中央争取进行市政债券发行试点,探索利用市政债券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设环洞庭湖区经济腹地是环洞庭湖区、长株潭城市群乃至湖南崛起的需要。环洞庭湖区资源丰富,能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农产品、生产要素、产业转移、产品市场等多方位的支撑,但受到经济总量小、要素市场不成熟、产业关联度不高以及体制机制方面的阻碍。应充分发挥环洞庭湖区的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科学制定其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并加强规划与统筹,加强资源的自由流动,建立互补互促的产业链,实现产业对接,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环洞庭湖区经济腹地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  &#  &#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5,26(4):6-11
黔中城市群以贵阳为核心,处于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昆明城市群和南宁城市群的中间,对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发展黔中城市群,就需要按照“1+8+5”的模式构建城市体系。“1”就是贵阳主城区,这是黔中城市群的核心;“8”就是主城区外围的8个小城市,即息烽、开阳、龙里、贵定、惠水、平坝、黔西、织金等;“5”就是以贵阳为核心的5个城市组团,即遵义组团、瓮安组团、黔南组团、安顺组团、毕节组团。同时,为了发展5个城市组团,还应构建“贵阳—遵义”、“贵阳—黔南”、“贵阳—安顺”、“贵阳—毕节”、“贵阳—瓮安”等5条发展线。除了构建发展线、城市团之外,还要逐渐将基础较好的镇发展为节点城市,并构建“城市三角形”,让相邻的城市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三角形”包括“修文—息烽—开阳”三角形、“龙里—福泉—黔南”三角形、“余庆—瓮安—黄平”三角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模糊数学理论以及前人应用区间数对企业评价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不确定性AHP理论的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与杭州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创旅游品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其建设不仅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且影响到全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科技状况和环境状况四个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0—2017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 空间、 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五个主要方面的数据,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一直在不断提升,并且在2008年后有明显的加速特征.在经济一体化中,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呈波动上升趋势,资金流动稳步上升并且上升幅度在加快;在空间一体化中,城市建设、人口布局、空间流动要素三者都在快速提升;在基础设施一体化中,基础建设和邮电业务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在公共服务一体化中,社会保障上升幅度较小,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上升明显;在生态环境一体化中,生态空间波动上升,生态保护上升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是长株潭人才开发的重要背景。加强与国内其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人才开发的比较研究,把握长株潭人才开发的比较优势和不足,借鉴它们人才开发的有益经验和科学做法,对进一步做好长株潭人才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首次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总体规划纲要之中,我国区域性物流发展也将随之全面铺开,这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面临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本文主要是对长株潭城市群物流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物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构建长株潭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新型工业化进程进行综合测度,判断长株潭新型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以便提出加快推进长株潭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是提高湖南在中部地区乃至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增强省域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已引起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关于富民强省的精神,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对策,力求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又快又好地发展作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