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幽默     
1.儿子陪爸爸去酒吧,他怕父亲会喝醉,便问道:“怎么知道自己喝醉了呢?”  相似文献   

2.
父亲走了。他走的是那样坦然、安祥,连同他的善良、诚实一起融入凉爽的秋风飘向四方。我们无法接受这严酷的现实,直到灵柩抬起,我们才猛然意识到他将真的要去了,将要永远地离开他心爱的账册、算盘、醮水笔……要去做一次遥远的旅行。父亲是今年5月份经县医院检查发现患了绝症的,他感到这可能是最后的日子了,便让我将村支书找来说:“咱有病,不能耽误了村里的事,想将村里的财务工作交给别人干。”支书说,“四叔,您的病没事,还是担着吧!”父亲说:“人老了,没用了,还是让年轻人干吧!”找机会,我同支书说了父亲的病情,他大吃一惊,才同意父亲交…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田     
父亲今年七十有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眼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耕种老屋那几亩薄地。老屋居荆山深处,虽然土地贫瘠,但在父亲的精心理料下显得格外养人——我们兄妹六人都是吃着他老人家从地里刨出来的粮食,一步一步走出了老屋。  相似文献   

4.
父亲跳绳     
晚年的父亲越来越倔强. 特别是生了病,父亲常常拒绝上医院看.他认为小病小痛,去医院是白白送钱,万万不能去.因此,我们父子间常常为看病争吵,有时还弄得两人几天不说话,但最后总是我投降. 有一次,父亲身体痛得厉害,我请了三个朋友才将父亲“绑架”到医院,检查发现是肾结石.结果出来后,父亲坚持不在医院治疗,只拿点消炎药和镇痛片就回家了.  相似文献   

5.
    
父亲今年七十有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我眼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耕种老屋那几亩薄地。老屋居荆山深处,虽然土地贫瘠,但在父亲的精心理料下显得格外养人——我们兄妹六人都是吃着他老人家从地里刨出来的粮食,一步一步走出了老屋。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人,如果让你陪他吃一顿饭,也许你觉得很正常,但一天吃六顿,顿顿都让你陪着,你可能就要崩溃了。然而有这么一个"侠客",不但一天要陪"人"吃六顿,而且一陪就是13年,2万多顿,他不但不烦不崩溃,反而乐在其中,觉得陪得越多越有成就感……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这人没毛病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么是什么样的"客人"能让这位"侠客"甘当陪客13年?这位"侠客"又是什么人,当陪客当到这份上还乐此不疲?为  相似文献   

7.
我的父亲     
父亲退休了,他恋恋不舍地从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农金战线上退了下来,父亲是个非常要强的人,可是无情的病魔夺走了他强健的体魄,使他的腿永远失去了与正常人一样行走的能力。 父亲是位平凡的人,但他却以超人的毅力,扼住了命运的咽喉,顽强地生存了下来。父亲是O型血,也许正是这种血型,决定了父亲坚强的毅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记得小时候,父亲很少有时间和我们在一起,每次回家总是来去匆匆。那时,我们的国家刚刚拨乱反正,农金事业也迎来了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而孙远华却瞅上了没有人干的市场空缺七十三行——遗体保鲜业,不到半年时间轻松赚了3万多元。孙远华是湖北省广水市应山办事处三里塘村二组的青年农民。前几年在外打工吃尽了苦头。小孙想:老是在外打工也不是办法,不如回家看看自己创点小业。辞工后他带着几年打工攒下的一万三千元钱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家后,在一次聚会时,朋友小秦讲述的一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朋友说前年夏天他父亲去世,自己正在海南打工,当时天气非常炎热。要不是家里人花200元租用了一种叫“遗体保鲜机”的新产品,恐怕自己连父亲的遗容也见…  相似文献   

9.
<正>从一个退伍军人到四川省内江市太平寺村村支书,因为带领村民种西瓜致富,他有个亲切的别称"西瓜书记"。他很忙,但要找他也很容易,在田间地头,在培训班的课堂上,在种植户、养殖户的家中,随处可见他的身影。可有时找他又很难,家人说他早出晚归看不到人,协会的同事说他刚来就下田间去了,村民说他刚解决了难题就又去处理急事了,笔者打他的手机他在开接待会、研讨会或在举办培训,他又在抱歉声中匆匆挂机了……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     
在我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小时候家里处处充满了他爽朗的笑声。可是随着我慢慢长大,父亲的笑声越来越少了,只看到他的白发逐渐增多,黝黑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年轮,让我常常想起油画大师罗中立所画的《父亲》。上世纪七十年代,家里很贫穷,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只身去闯关东,一去两年杳无音信。第三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父亲回来了,身上穿着走时母亲为他赶制的那件夹克式棉袄,  相似文献   

11.
父亲教我当好会计认识我的人都羡慕我有一位好父亲。的确,我也为自己有这么一位父亲而庆辛、而骄傲。虽然他只是千百万中国农民中普通的一个,但正是这位平凡的父亲,教给了我许多书本上没有的道理,他是我从事会计工作的坚强后盾。高中毕业那年,我准备随“南下大军”去...  相似文献   

12.
父亲快50岁了,我的朋友常常说:“写写你父亲吧,他是一个好人”。多少次,当我拿起笔的时候,千言万语都被泪水打断了,难以抑制的苦楚袭上心头,竟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姐妹仨中排行老二。记忆中,那是一个缺吃少穿的年代,童年是饥饿的童年。听父亲说,他13岁就成了孤儿,但组织的阳光雨露润泽了他,安排他在家乡粮站当了一名保管员。那年代,粮站保管员是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职业。但父亲经常说:粮食是国家的,不能偷拿一粒。父亲还说,"粮"是由"米"和"良"构成,有良心的人才能从事粮食工作。这句话,永远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四年,我就44岁了,能行吗?” 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四年也44岁啊!”他想了想,瞬间领悟了,第二天就去学校报了名。 我的一个朋友,几年前跟人合伙做生意,运货的船突遇风浪,翻了,他们所有的财产和梦想也随之坠入了海底。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变得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起遭遇变故的人居然活得有滋有味时,就去问他。那人对他说:“我咒骂、你伤心,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快活,你欢乐,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你选择哪一种呢?”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奖状     
无论多少次乔迁新居,挂在我们家最显眼之处的都是奖状——父亲的奖状。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没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他所拥有的、也是最能引以为荣的是那27张奖状。那些奖状,大小不一,有的泛黄,有的缺少了边角,有的已字迹模糊,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记载着父亲走过的蹉跎岁月,承载着父亲的信念与忠诚。父亲是1940年出生的,他有五个兄妹,兄弟中他排行老二。16岁那年,因家里穷,为了家庭的生存,读完高小,成绩也算优秀的他不得不结束了读书生涯。辍学后的下半年,父亲就到了一个矿厂做临时工,开始了他一辈子为活计所做的挣扎他的任务就…  相似文献   

16.
开会,这大概是每一个干部不教自会之事,但是,如何把会开好,达到开会的目的,就有奥妙值得商讨了。春天,笔者参加了一个山区小庄的村民代表会,留下的印象至今不忘:与会男女老少40多人,各自带个小板凳,也有几个青年找块砖头坐了下来,会场在村头场院上,没有麦克风、扩音器和高音喇叭。"今天,请大家来,说一说我们村土地种植结构调整的问题……"村主任见人齐了,就开始讲话。前几天,他刚从烟台学习葡萄栽培技术回来,今天,他  相似文献   

17.
幽默笑话     
<正>蠢事和糗事男子站在汽车站前,一个劲的笑个不停。他旁边一个人很疑惑,问他为什么这样傻笑?"我刚才把那个卖票的给耍了。""怎么回事?""我买了票,而我没上车。"猪肯定是丢了都说女儿找了男朋友,父母会有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白菜被猪拱了的伤感。可我弟弟自从找了女朋友,连家里都不回来住了,天天岳  相似文献   

18.
我特别喜爱凋落的梧桐叶。片片黄叶随风起舞,这是它恪尽职守后,最后把爱献给了土地。我父亲就是这样一片叶子。父亲在粮食战线干了一辈子,退休时J资才48元。父亲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粮站L作,我6岁的时候,他把我带去作伴,印象中父亲常常是一手打算盘,一手磕磅秤的收粮食,桌上的小马灯照亮。有时我早上起来,看到小马灯仍亮着,我就知道,父亲又是一夜没合眼。我们家姊妹多,全家so人,靠父亲30元的工贫养家糊口,日子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也许是越穷越金贵,父亲从没打骂过我们,即使是因为生计所迫在他最,…  相似文献   

19.
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先天“驼背”的青年,背上的那座山一样沉重的负担曾压得他直不起腰来,让他饱受世俗的白眼和冷遇,敏感的心灵因为一次次的受挫而流血流泪。残疾,让他从小就尝尽了世间的艰辛。可是,当初村子里、小镇上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瘦弱的“驼子”有一天会成为全村人、全镇人羡慕的对象。扛着摄像机的电视台记者、从省城甚至北京赶来的媒体记者来找他采访; 逢年过节会有省、市、县来的领导看望他;乡镇政府对他也给予  相似文献   

20.
感受幸福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渴望幸福,却往往在幸福之中感受不到幸福,发现不了幸福,更不会珍惜幸福。父亲是很会感受幸福的人。一次回家与父亲聊起生计问题。年逾花甲的父亲一脸喜悦:“地里打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多,手里没有断过票子,日子越过越好过,我感到很满足。”在讲这话的时候,我分明看到幸福注满了父亲脸上那深深的褶皱,稍不留意,就会从褶皱里溢出。我承认,父亲的生活是充实的、幸福的。尽管他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刚刚摆脱了贫穷;尽管他为了生计不得不长年累月地操持那5亩承包地和几只绵羊。也正是那些“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