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其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中通过主人公玛莎童年的记忆、青年时就职于怀特岛的经历和老年的生活与心境探讨了记忆和历史的不确定性。在玛莎作为项目顾问的“英格兰,英格兰”主题公园中,历史在复制中被修饰、扭曲、再造,最后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消费品。巴恩斯借助对记忆与历史不确定性的探寻,思考人类生存的现状,传达出现代人类的生存焦虑,表达了强烈的生存关怀。  相似文献   

2.
先秦是一个善"辩"好"辩"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典籍以《孟子》和《庄子》的论辩艺术成就最高。尽管同为论辩散文中的代表,但是《孟》《庄》的论辩却体现出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在论辩语言上则主要表现为《孟》文具体、《庄》文抽象;《孟》文质朴简洁、《庄》文华丽雄奇;同时,《孟》《庄》的文字在音乐性上也给读者截然不同的音乐感受。  相似文献   

3.
《务虚笔记》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带领读者自然而然地走向一条超然现实的务虚之路。然而,到底何为《务虚笔记》之务虚?笔者认为,所谓"务虚"有三个层面的意义:艺术手法上不追求小说的真实性,思想主题上表现形而上的体悟,精神指向上倡导过程之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部作品具有的艺术美,即朦胧美、寓意美、真实美、声音美和成熟美,体现了作者想把美从艺术移进现实中,按照美来塑造人的本质和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批评界长期以来对约翰·济慈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审美观 ,忽略了济慈诗歌中的美与现实的密切关系。以《秋颂》为例 ,他是通过对艺术和美的追求、崇尚来表达他对当时英国现实的痛恨和不满 ,并以此来对抗邪恶 ,升华现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济慈诗歌之美的源头还是现实。  相似文献   

6.
《左传》的文学性是对其真实性的补充,《左传》中虚饰的存在,在使其历史叙事实现一贯性的同时,也在阅读接受的层面上实现了历史"在场感"与"道德感"的传递,从诠释学的角度实现了《左传》作为历史叙事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王岩 《大众商务》2010,(14):84-84
曹雪芹用预叙和反复间离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带来了"接近"与"退避"并存的二元意动审美体验。在《红楼梦》中这种体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所激发出来的"接近"与"退避"的体验;一个是由于作品虚实结合的总体艺术结构所激发出来的体验。这种二元意动体验是《红楼梦》艺术魅力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黄强 《企业家天地》2010,(5):182-183
由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是把《哈姆雷特》放在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语境下的重新演绎。此部影片在继承莎士比亚剧作方面抓住了作品中的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的元素,主要体现在:描述了人性与欲望的同时将其塑造得更加合理;塑造了美的形象的同时也把这种美表现到极至;延续死亡阴影的同时有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代表作,因其从孩子的眼光透视成人世界,而享有盛誉。2015年,由马克·奥斯本执导的改编奇幻动画电影《小王子》再次掀起了文学热,将文本浓缩成电影表现出艺术的"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在文艺学界颇具学术价值,"陌生化"既是一种艺术手段,又是一种艺术效果,同时具有创造性。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基础,在主题创作、意象视觉等方面,探寻《小王子》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后是如何营构陌生化氛围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这部作品具有的艺术美,即朦胧美、寓意美、真实美、声音美和成熟美,体现了作者想把关从艺术移进现实中,按照美来塑造人的本质和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诗经》四言诗结构通例、孔子关于《关雎》艺术和意蕴的评论,先贤对诗词"乱"章的注释,对该诗结构层次剖析以及对诗歌文脉的解读等多个角度,论证了《诗经·关雎》篇有存在错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牡丹亭》和《卡门》分别是东方戏曲和西洋歌剧的重要的经典作品。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文化艺术传统背景下形成的中国戏曲与西方歌剧,是代表中、西舞台艺术的两种高级艺术形式。西方歌剧的立体化织体效果,雄浑伟岸,辉煌壮丽,犹如一座座震撼人的西方建筑,而中国的戏曲的线形韵味则如用“金丝银线”编织成的一幅幅精工织锦,两者都是对人生的咏叹,是体系不同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社会伦理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律疏议》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唐律疏议》从立法思想中以儒家"三纲"、"亲亲"、"尊尊"为指导原则,到法律保护的封建家庭与家族的社会关系,到与封建道德的关系以及用刑的持平,无不体现出了我国古代"礼法结合"的传统法制观念。可以说,儒家的伦理思想在唐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项平 《新智慧》2004,(6A):46-47
德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德国的会计法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财务会计法.它来自于德国的《商法》(HGB)、《股份公司法》(GmbHG)、《有限责任公司法》(AktG)和《合伙人法》(OHG)。在《商法》第三章里体现了德国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主要规定,《股份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法》和《合伙人法》则涉及相关企业形式的具体财务规定。另一部分为税务会计法,它包括所有的税法以及相关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5.
文言中篇小说《钟情丽集》问世于明前期海南文教事业取得跳跃式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它的问世填补了海南在古典小说领域的空白。作者"不让中州独专美"的创作心态赋予《钟情丽集》特殊的文化意义。只有将《钟情丽集》与明前期海南历史文化相结合,才能对其思想、艺术特点作出更加深入合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一个里程碑,其讽刺艺术建构主要包括创作立场、美学风格、文本结构三大要素。本文通过《儒林外史》创作立场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文本传达出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秉持了实事求是爱憎分明讽刺态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通过对《儒林外史》美学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技巧多样,洞幽烛微"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及高度的艺术性;通过对《儒林外史》文本结构与讽刺手法的关系分析,可以发现其常常不被人所理解的独特文本结构恰恰是为成就这种讽刺艺术而特意设计的,是对古典小说文本结构的一种创新。这种"三位一体"的讽刺艺术建构的旨归表达的是"对一种衰退了的社会设想的幻想"的士人情怀。  相似文献   

17.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屈原创作的《湘君》、《湘夫人》历来被认为是《九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对于"二湘"的身份,向来众说纷纭。明确"二湘"的神话原型,不仅对于研究《九歌》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了解楚地的巫文化和楚地的神话体系都有很大帮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历史文献的研读,以及缜密分析屈原"二湘"及其他作品,可推论出"二湘"应为沅湘流域同一女性神。  相似文献   

19.
《春香传》在艺术形式、叙述范式、语言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化、文学的影响,显示了中朝自古以来文化交融的历史。它是中国与朝鲜文化交流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并不是抽象的,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概念的解读,发现马克思所设定的"历史"概念是建立在以实践为基础之上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的现实中的人生活过程的总和。通过对"历史"概念的探析,对于我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