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 病原:鲤嗜子宫线虫,主要危害二龄以上的鲤鱼,雌虫寄生于鲤鱼鳞片下面,寄生于乌鳢的背鳍基部。此虫虫体细长,两端稍细,血红色,俗称“红线虫”,体表上有许多透明乳突。发病季节多为春季。症状:被此虫寄生的乌鳢,由于虫体寄生,钻伤皮肤,引起皮肤肌肉发炎和充血。发炎处往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品种退化以及养殖密度的增加,乌鳢养殖病害发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乌鳢养殖户的积极性,由于本地养殖乌鳢的比较多,本人也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对乌鳢的养殖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就乌鳢的苗种及成鱼养殖中最近几年经常出现的病害发病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乌鳢病新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乌鳢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鱼塘密集地区易发生病害流行。黑鱼生活习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很少发病,但是一旦发病,其治疗的方案和普通家里又有所区别。下面笔者就一些多发病几年来的  相似文献   

4.
乌鳢俗称黑鱼,其肉质细嫩、肌间刺少,具有去淤生新、滋补调养的药用功效,而且生长快、发病少、易管理。自2003年库区村村民朱义太在水库边挖池塘养乌鳢成功后,该项养殖技术得以迅速推广,仅库区村开挖池塘养乌鳢的塘口就达40余口,现将其有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选  相似文献   

5.
<正>3.9本尼登虫病从1989年开始,日本的中国、四国、九州地区的海面网箱养殖牙鲆出现这种皮肤寄生虫病,发病没有特别的季节性。【症状】小型虫体,因为出生时呈透明状,故不易发现(大量寄生于牙鲆时,虫体因接触淡水而发白)。大量寄生这种寄生虫时,鱼体因摩擦患部而形成外伤(牙鲆的鳍条),见到鱼体上有这种外伤时可怀疑有该病,不过,应找到寄生虫才能确诊这种疾病。【病因】这种疾病是由属于单殖类的  相似文献   

6.
<正> 4、小瓜虫病 (1)病原 多子小瓜虫。 (2)症状 在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看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水面。因病灶处细菌的感染,使鱼体表发炎,或有局部坏死、鳞片脱落、鳍条烂裂,鳃上皮增生,鳃小片破坏。虫体如侵入眼角膜,能发炎变瞎。最  相似文献   

7.
<正>7.竖鳞病竖鳞病为鲤和锦鲤等鱼类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乌鳢、月鳢和宽体鳢等也常有发生,草鱼、青鱼、鳙也偶有发生。此病通常在成鱼和亲鱼养殖中出现,发病后的死亡率在50.0%左右,严重的鱼池,发病死亡率可达80.0%以上。【病原体】水型点状假单胞菌(Pseudomons punctata f.ascitae);近年来发现引起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也可导致鲫竖鳞症状。乌鳢等竖鳞病的病原体为费氏  相似文献   

8.
乌鳢烂皮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乌鳢烂皮病是乌鳢的常见和常发疾病,一旦发病,即应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蔓延,遭致巨大损失。1.病鱼症状发病初期,乌鳢体表的一些部位出现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加重,出血点处鳞片逐渐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就乌鳢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原因及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借鉴。一、乌鳢发病的主要原因1、操作不当,鱼体受伤在捕捞、运输和分养过程中,因操作方法不当或不小心,使鱼体表受伤,入池放养前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相似文献   

10.
正5.本尼登虫病【病原体】病原体为本尼登虫。虫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长度一般为5.4~6.6mm,最长者可达11.6mm,宽度一般3.1~3.9mm。身体前端有一对前吸盘;后端有1个圆盘状后吸盘,具窄边缘膜,有7对边缘小钩和3对形态各异的中央大钩:肠具分枝,后端不汇合。虫体用后吸盘固定位置在宿主体表上作伸缩运动,有时前后吸盘同时附在幼苗皮肤上,身体不断左右摆动。【症状】本尼登虫寄生在鱼苗的背、腹部皮肤和鳍条上。虫体不但吸食宿主的上皮细胞、黏液和血液,其后吸盘大钩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小瓜虫病 识别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胞囊,所以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干病鱼表面,同时鳍多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流行与危害:此病是一种流行广、危害大的鱼病,密养情况下,此病发生更为严重,对所有的饲养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易寄生小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几年来,池塘单养乌鳢的规模发展较快、产量也较高,而水库网箱养殖乌鳢的工作尚未见报导。我们于1997—1998年,在胭包山水库进行网箱养殖乌鳢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 网箱设置地域  相似文献   

13.
<正> 烫尾病 金鱼烫尾病是金鱼特有的一种疾病,其发病季节多集中于炎热暑夏的露天鱼池,尤以长尾鳍的老鱼多见,其发病通常由高温和闷热引起。在光照强、溶氧足的浅绿水中及投饵不足、人为惊动等因素影响下,氧分子随鱼体尾鳍活动而渗入各鳍条中,形成许许多多似米粒的小气泡,由于气泡的浮力,烫尾的金鱼失去平衡,鱼头朝下,若不及时换水降温,则各鳍条烂成许多缺损处,有损观赏。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湖南省沅江市10多个乡镇部分成鱼塘进行了乌鳢的套养,取得了较高效益。据2000年的调查统计,该市成鱼塘套养乌鳢的面积4260hm~2,共套养规格100克左右的乌鳢鱼种95.85万尾,年底起捕乌鳢成鱼89.46万尾、1060.74吨、成活率93.3%、尾均商品规格1.18公斤,新增产值1697.18万元、纯利润1531.04万元、乌鳢套养投产比  相似文献   

15.
<正> 2002年,我们在实施省水产三项工程“乌鳢健康养殖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中,对其子课题“乌鳢池塘健康养殖技术”,在建湖县大溪河开发公司进行技术试验,试验面积3.8亩,投放乌鳢鱼种492kg,4478尾,收获乌鳢4739.4kg,4308尾,平均个体1.1kg,亩平产量1247.2kg,成活率96.2%,基本未发病,池塘水质及乌鳍质量均达到无公害水产品要求。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乌鳢苗种人工繁育技术现已相当成熟,但规模化、大批量地繁育优质乌鳢苗种以及在乌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如何在其体色变化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成活率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总结。本人多年来在一个规模化乌鳢养殖场从事技术指导及苗种繁育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乌鳢的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要点总结汇报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乌鳢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在套养、疏养的情况下,一般很少发病。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环境里或同一池连续养殖,不仅发病,而且病害较多,较为复杂,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已成为乌鳢养殖发展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乌鳢养殖的迅速发展,天然饵料不足已成为乌鳢养殖的阻碍。因此,选择适口、优质的膨化颗粒饲料替代鲜动物饵料,适应乌鳢养殖发展的需要。但在投喂颗粒饲料前,必须对乌鳢进行驯食,使其由摄食天然饵料或冰鲜鱼,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以便于大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19.
一、车轮虫病1.症状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它的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2.流行与危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水质混浊且有机质多的池塘较易发生,适宜繁殖温度20℃—28℃,4—7月份较流行。鳗鱼池转养香鱼的池塘可能因密度较高和残存虫体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20.
<正>五、肠胃炎、肝胆复合症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乌鳢的较大规格鱼种阶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4~7月较流行,适宜温度20~28℃。水浅、水质不良、饵料不足或过足、连续下雨等情况易于发病。2.症状病鱼体软无力,游动缓慢,常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