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营业所实行单独核算的工作已在我区各地进行。本文拟就营业所实行单独核算的几个方面问题做一些探讨。一以往,营业所在“两权一体化”的结构模式下,其内在动力与潜力并没有发挥出来。(一)由于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于国家,营业所无独立的、具有法律意义上的自有资产。这种“两权统一”,形成国家对基层单位的金融资产承担当然的供给责任,其负担日趋沉重;另一方面,基层所对国家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大。这种资产关系导致了其经营思想的淡薄,从而使营业所缺乏自我约束力和自我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储蓄承包的目的,是提高专业银行的资金筹集率。储蓄承包的核心,应是彻底解决“大锅饭”的弊端,解决好权、责、利的问题。储蓄承包方式,应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储蓄承包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必须充分体现所有权“是国家银行的”这一特征。为此,储蓄承包者必须保障储蓄所的全部资产的完整无损,承包者必须按经营收益的一定比例上缴“储蓄存款损失准备金”,  相似文献   

3.
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适当分离,是落实国营企业自主权、实行多种经营形式、把企业搞活的重要理论依据.如何从我国专业银行的特点出发,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具体途径与形式,就成为当前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企业机制的关键.专业银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客观必然性现代经济向商品化,货币化发展,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已成必然趋势,这在多种经济形式的社会中,表现尤为明显.在指令性的产品经济体制下,金融系统集中统一的程度又远高于其他产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抑制了专业银行的企业性质与经营的职能,专业银行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营自主权,信贷活动完全从属于国家生产与投资的计划,因而造成了资金的供给制,专业银行成为简单的货币出纳收付机关;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的脱节,使专业银行缺乏内在的活力.建国以来;被豁免、核销的银行贷款达数十亿元,逾期贷款和呆帐的比例现在占到20%,这足以证明,专业银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一,造成了经营  相似文献   

4.
赵荣 《金融研究》1991,(1):39-42
一、专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欠佳,公开与隐性损失严重这个问题的表象与实质大体有以下几点:(一)我国专业银行的负债是硬约束,而资产是软约束,同时,又不以资产增殖为主要经营目标,致使金融资产管理必然弱化。我国专业银行的负债是硬约束,或者说刚性的。因为信贷基金是国家拨给的,借入资金(从人民银行和横向拆借)与吸收的存款必须如数偿还并支付利息。然而,金融资产就不同了。约占整个国有金融资产90%以上的各项贷款,到1989年末全国已达1万2千多亿元。这样巨大额度的金融资产贷放给千万个用户,不用说我国,就是世界上任何银行如没有风险,不受损失也是难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5.
一、对三种“两权分离”的不同认识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调整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国营企业产权,与此相应,理论界提出了三种“两权分离”观点:所有权(即本文所称的产议)与经营权分离,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分离,直接所有权与最终所有权分离。我认为这三种观点在理论上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正> 读了贵刊1993年第2期《专业银行不宜直接向企业投资认股》一文,我有不同看法。我认为:专业银行可适度向企业投资认股,它不仅是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需要,也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下面谈谈这些看法,姑与杨培和、陈付仁同志商榷。1、适度投资认股是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迈进,实现金融资产多元化的必然选择。从改革趋势看,专业银行将不再是单纯的国家银行,而是由国家控股的国有商业银行。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看,它应以利润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并对资产的安全负责。为了实现较多的经营利润,银行除了发放贷款外,还必须寻  相似文献   

7.
一、专业银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可能性专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其资金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企业有80%的流动资金来自专业银行的贷款,因此,专业银行对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排斥专业银行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可能性。第一、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不会改变专业银行全民所有制性质。专业银行是国家银行,是全民所有制金融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两权分离,国家只将经营权转让给承包者,而所有权并没有转让。这仅仅是经营管理制度的改变,而不是所有制的变更,金融企业还是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在国外许多国家都曾被用作AMC处置不良资产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凤凰”和“东元”两只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推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通过证券化工具处理不良资产的道路上终于迈出了艰难而又关键的一步,但依然受到法律约束。本文通过对这两只证券化产品的实证分析以及理论研究,对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涉及法律问题,包括资产转移、SPV模式选择、信用增级等的法律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国有金融资产管人、管事和管资产没有统一,造成国有金融企业所有者缺位,加大金融运行风险。在国外,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一般有三种模式,利弊兼有。就我国的现实而言,“财政部——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企业”的模式比较可行,并且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目前的中央汇金公司治理结构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专业银行两权适当分离的较好形式。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通过签订经济合同的形式,明确一个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全体职工的经济责任,使其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负责的一种经营形式。这种经营机制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在这种经营形式下,作为承包的经营者具有生产经营、机构设置、人事劳资管理、职工奖惩等权力。但这些权力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下行使的。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专业银行的一些基层行处从改革内部机制入手,试行专业单项承包、储蓄所经营承包等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特征的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效果显著,打破了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进展迟缓的沉闷局面,同时也证明承包是加快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有效途径。但是,专业银行前段试行的经营承包毕竟是单项的、低层次的。为了适应整个经济金融  相似文献   

12.
一、反思农业银行企业化的确认,打破了我国银行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的格局,为增强农业银行活力,充分发挥农业银行的职能作用开通了道路.然而,作为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银行又在所有制形式上限制了农业银行的微观搞活.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仅仅打破“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银行缺乏活力以及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弱反应.客观的事实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农业银行要真正企业化,必须进行更深刻的变革——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13.
强化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思考王宝生一、加强银行金融资产风险管理的紧迫性我国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监控指标规定:对比例指标考核实行逐步过渡,并要求在1997年以前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的资产质量。但从1985年以来,专业银行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以“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基本原则的,它具有“基数确定,上交保证,利益挂钩”的基本特征。“专业银行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银行条例第十三条),但银行要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还存在不少难点。难点之一是银行职工中的“大锅饭”思想尚未彻底清除,企业化经营的观念尚未真正形成,这种状况使承包经营责任制失去在银行推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改革专业银行内部经营机制,已是银行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而改造现有经营机制的出路是两权分离。只有实现了两权分离,银行才有经营活力,才谈得上内部的企业化管理,因此,必须实行专业银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16.
孙伯灿 《新金融》1996,(6):10-11
目前专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和“科层” 管理,使整个专业银行体系的体制呈效率低下,机构臃肿,资产质量不高的状况。笔者认为改革的关键点应从产权结构入手,使体制效率最优,产权是对财产占有引起的权利的约束。所有制包含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及其相互关系。在产权方面以财产的处分权、支配权和收益权来反映所有制的属性。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银行产权问题武夜,淑敏,超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发展"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改革现行的产权制度,即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解决产权问题,专业银行无法作为主体走向市场,参与行业竞争。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银行间竞争日趋激烈,而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滞后这一突出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因此,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当务之急。一、完善内控制度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轨的必然要求(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完善内控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已成必然。而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会有不规范竞争因素渗入到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每个角落,各种利益需要推动着各式各样的经营行为,规范的和不规范的,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充斥其中。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需要对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内控制度作为企业控制和评价的依据恰恰满足了金融业的这个愿望,成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9.
周光友  罗素梅 《金融研究》2019,472(10):135-151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创新,正在悄然改变着公众的投资理财行为。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创新下公众流动性偏好、投资行为变化与资产选择的基础上,构建基于CRRA(常数相对风险厌恶)期末财富期望效用最大化和VaR最小化的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同时引入多目标优化的NSGA-Ⅱ遗传算法,并选择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出最优的互联网金融资产组合。研究表明:(1)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投资行为和资产组合选择。(2)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金融资产“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并兼顾了“三性”的相对统一。(3)模型求解结果显示,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资产的投资组合为低风险类资产60%左右、高风险类资产40%左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筹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闲散资金由单一的国家银行金融资产向国家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组织多元化资产分流。在一定程度上为缓解银行信贷资金供应压力,扩宽企业筹资渠道,减少对专业银行的依赖性起到了一定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