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债转股     
一、什么是债转股 所谓债转股,就是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即国有企业欠国有商业银行的无法或不能按期归还的借款中的一部分,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即股权)。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可分为三类:一类是1996年《商业银行法》生效,商业银行在自主权扩大后发生的;另一类是已无收回可能的呆账;再一类是1995年前发生、尚有收回可能的部分,债转股所说的不良资产就是指的这部分。实施债转股,应首先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享有法人地位,具体负责对从银行剥离出来不良资产的收购、管理和处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身经营不善,我国银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在WTO后过渡期将尽与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的双重倒逼下.不论是政府还是银行都加大了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力度。目前.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中.化解存量似乎成了当务之急.且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财务重组与政策性剥离为主要方式而体现的不良资产率下降为佐证。但从本源分析,存量化解仅为治标,增量防范才是治本。控制数量问题才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精髓.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深化银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解决银行流动性问题的金融创新工具。有助于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过程。文章论述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资产证券化在处理我国商业银行不燕资产的可行性。剖析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操作环节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国有商业银行审计中发现,自1999年以来,虽然国家为减轻银行经营负担,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不良资产剥离和债转股,还采取呆账核销等措施,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负担有所减轻,资产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多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不高,不良资产比例较高,除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外,诸多外部环境也成为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健康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多年来,政银不分,政府依赖银行发展地方经济,采取多种措施直接或间接干预银行的正常经营。一是政府参与企业破产或转制逃废银行债务现象…  相似文献   

5.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传统的债转股、贷款再出售和债务重组等在运用时存在缺陷,资产证券化应是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最佳路径。本文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建设的若干法律问题进行了剖析,以促进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唐华 《经济界》2000,(5):87-88
继1999年4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第一家专业化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宣布成立之后,国家相继成立了华融、长城和东方三家金融资产公司,全力推动建行、工行、农行和中行的债转股工作,从而揭开了我国使用债转股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序幕。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大约有近二万亿的坏帐,占贷款总额的25%。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巨额不良资产已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隐患,像“定时炸弹”,如果不及时、恰当地处理,随时都会引发金融危机。利用债转股形式,化解银行不良…  相似文献   

7.
不良资产问题一直困扰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处置不良资产的问题上,商业银行也从政策化向商业化转变,可以说不良资产的处置越来越规范化.不良资产处置面临边际成本不断上升、边际收益不断下降的局面.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处置不良资产的问题,成为新一轮处置金融不良资产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99年起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处理从建行、中行、农行、工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经过近两年的运营,收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部分不良资产的任务已基本完成,通过各种措施对部分不良资产的处置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解决了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举步维艰的窘境,并对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特有的产权结构框架内,资本市场还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无法完全照搬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模式,所以在资产管理公司为核心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昌国 《企业经济》2005,(5):189-190
随着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改制,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已提上议事日程,并正在加快步伐进行。我们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意义很有限,它只能提高它们的资本充足率。所以,国有商业银行未必一定要上市。国有商业银行一定要上市,必须解决法律依据问题和治理结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降低不良资产率,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样,对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展,才有真正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名词解释     
财政贴息、贴息资金财政贴息是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是向企业的成本价格提供补贴,是政府提供的一种较隐蔽的补贴形式。政府用于代企业支付贷款利息的资金即为贴息资金。对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发挥杠杆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提高有关贷款的落实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常是指以市场运作方式重组经营不良资产的金融企业。其主要操作手段为出售、置换、重组、债转股、证券化等。国务院决定,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的不良资产。今年四月批准成立了中国信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11.
十几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金融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有效高速的发展.与此同时,银行的不良资产大幅度上升,且上升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遏止.据有关部门统计,银行的不良资产至少为20%,如果银行贷款按65000亿计算,则不良资产达到13000亿,银行为此每年支付的利息(年息按7.47%计算)近千亿.如此之高的不良资产和利息支出严重困扰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全发展和金融业的稳定.为此,专家学者在提出化解不良资产建议的同时,对于形成的原因追本溯源,归其结论是:政府干预;资金供给,利率官定.然而,对于形成不良资产原因的进一步分析,不难得出政府干预是资金供给和利率官定的根源.于是,避免政府干预成为专家学者为解开银行困境所开的必然良方.然而国有商业银行能够避免政府干预吗?笔者通过探讨政府干预等问题,并试图以此说明国有商业银行在现有体制环境下改革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2.
李然  陈瑜 《财会月刊》2006,(10):35-36
不良资产是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为基点,分析不良资产的自我扩大能力,说明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是改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围绕国有土地出让市场为主题开展讨论,这里的几个问题实际上分三个层次:一个是理论上问题,要解决理论上再认识问题,这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第二个是我们搞超前,因为学会工作要帮助政府做参谋,所以搞预测,使我们的政策、决策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第三个问题属于操作性,怎么规范化,怎么程序化,跟踪什么的都包含在里面。我觉得实际上三个层次在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亚洲金融危机还在不断蔓延和深化,全球经济金融仍然潜伏动荡的条件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高额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它影响了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使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难以为继,甚至会发生支付问题。因此,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特别是存量不良贷款已成为解决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乡桥》2006,(8):16-17
过去,中国银行业的主要矛盾是不良资产特别是大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银行业的面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大银行已从主要解决不良资产问题转为主要解决法人治理和提高内控水平问题。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新矛盾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三个不平衡:一是机构发展不平衡,大银行改革发展相对较快,中小银行特别是小银行改革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改革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改  相似文献   

16.
刘子龙  彭传利 《活力》2008,(5):58-58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治标的同时兼顾治本。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对策建议,即尽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化解不良资产,增强竞争能力,积极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近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成效明显,不良债权绝对数量下降较快,本文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从不良资产产生的内外成因出发,对四大国有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近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下降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最近 ,我们对北海市和防城港市的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现况和以物抵债物资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与防城港市的部分外贸进出口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 ,了解外贸企业对银行的负债情况及经营状况。通过调查发现 ,国有商业银行自去年以来 ,虽已把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但由于剥离指标有限 ,剥离后 ,银行自身的不良资产仍然比例很高 ,数额很大。而且各行都有许多无法转到金融资产公司的土地、房产、机械设备等以物抵债物资。银行要处理现有的不良资产和抵债物资难度大、税费多、成本高 ,急需国家的政策扶持及地方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以来,我国相继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用于集中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收购工作完成后,管理和处置工作成为今后长期工作的重点。然而,一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尚存在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