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芳  项黎宁 《消费导刊》2011,(15):119-119
近几年,对知假买假者索赔,有的法院予以支持,有的法院则不予支持。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有关“消费者”基本法律特征的规定,使人们对知假买假者的消费者身份产生了歧义。知假买假者作为消费者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界定了知假买假行为的概念及其性质;接着以此为出发点,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宗旨、诚实信用原则、法律规定的角度出发,论证知假买假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理由;最后得出知假买假不受也不应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制定的,但其保护的消费者是社会经济弱者,知假买假者并不属于社会经济弱者的范围,其知假买假的行为也并非一种正常的生活消费行为,所以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否应该保护知假买假行为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虽然有些时候知假买假行为可以用来打击假冒伪劣者,但是其在寻求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却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了知假买假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市场中知假买假者的打假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追求双倍赔偿而进行故意的知假买假行为曾一度在社会上引发了无数争议,对此问题至今仍无明确的定论。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知假买假行为,指出其所具的低成本性、高效益性,这都是其他打假手段所无可比拟的,做一种有效的打假手段,其也并未给社会带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理应纳入到受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李海 《商》2014,(11):236-236
随着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4年3月15日的正式实施,结合《侵权责任法》、《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领域的“三驾马车”形成遥相呼应之势。笔者通过对三者之间适用的顺序及适用的不同法律要件、知假买假行为的性质认定等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等进行法社会学与法经济学等跨学科的交叉论证,力图构建一个能与先行中国法治土壤相“兼容”的惩罚性赔偿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对待知假买假行为的索赔申请时,不同法院具有不同的态度。在很多人看来,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知假买假者并不属于消费者,因此不能获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因此,准确掌握知假买假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间的关系是探讨解决知假买假行为受保护与否问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知假买假人员消费者身份展开认定,从价值取向与社会功能方面对知假买假行为是否应受到保护进行论证,并对知假买假行为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祥和 《商场现代化》2006,(22):271-272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买到假货,而这种买到假货的行为经常又是知假买假。这种知假买假的行为有三种表现形式。在发生了买假的纠纷时,消费者应该承担一定的举证明责任,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我们在买到假货而遭受到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努力寻求法律救济的同时,我们却处在另外一种尴尬的境地——知假买假违法。为了更好的防控假冒伪劣商品,应该把打假行为纳入公益诉讼的范围,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健全国家相关职能机关执法机制,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正>2006年5月31日,“齐二药假药”事件受害人律师团从广州发出特快专递,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以下简称《消法》49条),扩大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和标准。建议指出,现行的《消法》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即是惩罚性赔偿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关于职业打假人能否主张“惩罚性赔偿”,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久无定论。同时在学术界也无统一的标准。经济法学者秉持社会本位的原则,认为职业打假人的维权行为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即使存在知假买假的投机行为以获取利益,也是经营者的产品存在瑕疵和缺陷为先,惩罚性赔偿条款的适用对经营者更具威慑力,有利于更好的规范市场秩序。本文主张从经济法学者的角度探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立法原旨。  相似文献   

10.
赵威 《消费导刊》2014,(3):189-191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9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在司法支持“知假买假”问题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对统一司法尺度,打击不良商家、净化市场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都将产生积极作用。但是同时,这一解释在司法支持“知假买假”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现象做为切入点,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知假买假特点及其危害,提出和谐的消费观应该是法制型消费观和道德型消费观。  相似文献   

12.
《商》2015,(11)
2014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知假买假可受法律保护,对此,笔者就自身的一些实践经验及思考提出一些浅见及看法,以求得以学界、实务界的参考及指正。  相似文献   

13.
毛海波 《商场现代化》2007,25(31):72-73
本文从以消费为目的的知假买假现象做为切入点,较为详细地分析了知假买假特点及其危害,提出和谐的消费观应该是法制型消费观和道德型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王堃 《现代商业》2007,(7Z):195-195,194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惩戒不法经营者,我国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引入了有限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却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制度建立的目的出发,在消费者范围的界定、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客观要求、赔偿数额的确定、客体范围的限定和扩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朱燕萍  李明伟 《消费导刊》2021,(11):156-158
明晰消费者公益惩罚性赔偿数额,基于威慑预防目的。公益侵害以违法所获得为准,惩罚的标准最好不要通过与消费者权益法与食品安全法对个人提出惩罚性赔偿数额一致的方法--以规定倍数来明晰。针对消费者公益惩罚性赔偿与公法当中人民币惩罚效果相似到互相弥补的了解,两者可以相互依存,但是在违法人员承受能力不足时,对于纯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分工和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发展,经营者和消费者处于经济利益相对立的市场交易的两极。在现实交易中,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不仅存在着利益形态的差异,而且伴随着尖锐的利益冲突。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49条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确立,很好地促进了我国的消费者保护运动。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之处,这些都影响了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广泛认可的一种法律制度。本丈在探讨了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与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务规定的双倍赔偿的构成要件,指出其中不足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惩戒不法经营者,我国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引入了有限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却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制度建立的目的出发,在消费者范围的界定、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客观要求、赔偿数额的确定、客体范围的限定和扩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惩戒不法经营者,我国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引入了有限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实践中却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制度建立的目的出发,在消费者范围的界定、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客观要求、赔偿数额的确定、客体范围的限定和扩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袁梅 《商场现代化》2006,(10):275-276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该项制度的立法精神、适用情况,并结合具体情况,探讨如何使惩罚性赔偿制度更好地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