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国外大量研究验证了IPOs发行存在着抑价现象,并提出了各种理论解释。国内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诸如发行制度等因素对抑价现象的影响,这是国内相比于国外一个很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差异。以2000年1月至2008年3月沪深两市A股IPOs市场的504只股票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证券发行定价机制对IPOs发行抑价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发行机制上的改革,保荐制、询价制和预先披露制度等所传递的信息都能够被市场很好地接受和吸收,对高抑价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IPO抑价现象是证券市场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学术界众说纷纭,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IPO抑价现象依然是困扰金融学界的难题。分析我国IPO抑价问题应该首先认识到当前流行的核心理论,进而找出能够解释我国股市IPO抑价问题的理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中国的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3.
宋扬 《商业研究》2003,(3):76-78
首次公开发行(IPOs)抑价是世界各国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中国A股市场又显得十分突出。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可能与我国A股市场发行抑价率相关的一些因素及造成高发行抑价率的根本原因作一简要的分析。主要对IPOs抑价现象作了一些研究;以2000年在沪深两市发行并上市的122只A股为样本,实证地分析可能影响发行抑价率的一些因素;从理论上探讨了造成我国A股市场高发行抑价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IPO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信号显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俊涛 《财贸研究》2005,16(5):94-100
本文以1993年到2002年十年间在上交所发行并上市的533只IPO股票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以留存比例为信号的单元信号传递现象,但不存在以留存比例和抑价幅度为信号的二元机制传导,即存在留存比例越高公司初始上市价值越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赵倩 《北方经贸》2008,(4):96-97
IPO抑价问题至今仍是困扰金融界的难题,各家众说纷纭,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试从股权结构角度,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所有权与控制权理论对关于IPO抑价现象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具体包括:代理成本假说、信号传递假说、股权分散与股权集中假说。  相似文献   

6.
以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为样本期,内设参数期和检验期两个子样本期,研究A股市场增发抑价的度量、成因和信号传递。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国内券商在承销增发新股时并没有遵循投资银行信誉假设理论,其行为乃是一种无模式的模式;行业、承销费用和增发抑价显著负相关,发行量、每股收益和资产负债率则显著正相关,上市公司的信号效应、再融资欲望效应和债务杠杆效应、增发新股供给效应和承销竞争效应的作用十分明显;公司价值通过每股净资产、市净率、每股收益和资产负债率传递信号到增发抑价,传递效力由强到弱,前两者从反面传递,后两者从正面传递,上市公司信号效应、质量效应和债务杠杆效应的作用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发行人为什么没有介意股票市场的IPO高押价.在借助Barry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沪深两市的实例,从发行人的角度,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发行人为什么没有介意IPO高抑价的原因,并得出结论:根据发行人观点定义的抑价率并没有传统定义下的抑价率大,且发行人更在意留在自己手中股票的价值和新股发行数量占发行前股本的比例.因此,这为我们重新看待新兴股市的"高抑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IPO抑价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352只A股股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我国股市存在IPO抑价现象,平均抑价幅度为126%,并认为较低中签率、较小发行规模、较低发行市盈率、较高首日换手率、上市间隔时间短并在市场走势较好时发行上市的新股抑价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赵贞玉  耿艳 《中国市场》2015,(13):10-11
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显著为正的现象。不论是在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在新兴的资本市场,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文章通过运用弹簧振子理论,研究上海股市IPO抑价问题和新股上市后续定价效率问题,得到结论如下:我国IPO抑价程度与新股上市时间和流通盘大小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比成熟的资本市场我国新股发行抑价率极其高,随着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不断向市场化完善,IPO抑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王丽  章锦涛 《商场现代化》2005,(32):172-173
IPO抑价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352只A股股票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我国股市存在IP0抑价现象,平均抑价幅度为1 26%,并认为较低中签率、较小发行规模、较低发行市盈率、较高首日换手率、上市间隔时间短并在市场走势较好时发行上市的新股抑价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徐全军  田力 《消费导刊》2009,(18):85-85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利信号传递失真现象,这是我国股市发展不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股利政策是影响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对此现象的表面原因及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股权结构不合理是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杜连雄 《商场现代化》2010,(16):135-135
股票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高的抑价会造成一二级市场发展不平衡,从而加大股市系统性风险。本文作者在分析影响新股发行抑价的四个因素之后,对发行企业,投资者,承销商,监管机关在新股发行中的博弈行为进行研究,指出我国股市IPO抑价问题主要由股市制度缺陷引起,投资缺乏其他获利来源,然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冉 《中国物价》2013,(2):29-32
IPO高抑价现象在我国表现显著。本文考虑了非价格因素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承销商是否具有全明星分析师和承销服务的差异性对IPO抑价的影响,同时间接证明了IPO承销市场并非完全竞争市场。  相似文献   

14.
创业板市场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IPO高抑价。IPO抑价程度主要由首日发行价与首日收盘价决定,控制人持股数量的多少会给市场传递一种信号,影响投资者的情绪与预期,进而影响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和首日收盘价,从而影响着IPO抑价。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求控制人持股比例对IPO抑价的影响,并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求能达到完善创业板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廖昌利 《商》2014,(31):154+141-154
我国股票市场存在高IPO抑价现象,长期下去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从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上IPO抑价的现状出发,结合已有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高IPO抑价的原因,从而提出出了缓解我国股票市场高抑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IPO抑价现象,即股票IPO发行价格显著低于其上市价格。本文指出了IPO抑价现象对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负面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我国IPO抑价现象存在的原因。综合考虑我国A股市场的现状,本文对提高A股市场股票定价效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市场经过10多年的艰辛筹备终于拉开帷幕。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和发展由此开启。截至2011年10月12日,已有270只股票在创业板上市,其中236只股票存在IPO抑价现象,平均抑价率为44.476%,创业板IPO抑价现象也逐渐受到关注。通过理论综述、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首日换手率、中签率、发行市盈率、新股发行价格、公众持股数以及募集资金净额是影响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率的重要因素。进而得出结论,认为投资者从众心理和信息不对称对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现在介绍所谓信号示意(Signaling)模型的讨论,简称信号模型。假设信号传递的过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IPO(首次公开发行)定价中的新股抑价现象是IPO发行定价中的异常现象之一,一般指新股在发行市场的发行价格远低于新股在流通市场的价格,具体表现是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巨幅上扬,上市首日即可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IPO抑价在许多国家都存在,但在我国,这个现象更严重。从信息理论的角度对我国高IPO抑价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机制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柏 《商业研究》2005,(12):21-23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是一种正常的融资行为,然而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信号传递机制是失败的,即绩差型上市公司比绩优型上市公司更容易增发成功。因此,为了提高增发过程中信号传递的有效性,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再融资过程的健康发展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