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景爱明 《中国西部》2010,(12):46-49
<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名句道出了进出四川道路的艰险,这样的天险也严重阻碍了四川经济的发展。即使新中国成立后,成渝铁路、成渝公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等交通设施相继建成,但落后的交通依然成为四川发展的"瓶颈"。2000年,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四川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科教兴川和改革开放"五篇文章",奋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10年来,四川的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以公路建设为例,全省交通建设完成投资从2000年的  相似文献   

2.
<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的名句道出了进出四川道路的艰险,这样的天险也严重阻碍了四川经济的发展。即使新中国成立后,成渝铁路、成渝公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等交通设施相继建成,但落后的交通依然成为四川发展的"瓶颈"。2000年,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四川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科教兴川和改革开放"五篇文章",奋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10年来,四川的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以公路建设为例,全省交通建设完成投资从2000年的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全方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下,成渝经济圈和成渝机场群正迎来重要的转型机遇。然而,成渝机场群在走向世界级机场群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在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对如何实现成渝机场群的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成渝机场群的发展特征,总结了机场群目前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交通联运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建设意见,致力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机场群的融合发展和可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4.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了。邓小平在开工典礼上说:建设西南首先要从交通建设抓起,大家一定要把成渝铁路修好!1952年7月1日,贺龙元帅为成渝铁路通车剪彩。1983年4月,重庆市交通运输管理局改名为重庆市交通局。  相似文献   

5.
交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涪陵区成立以来,以打造“枢纽涪陵”为目标,响亮提出“交通建设无小事”的口号,全区上下形成了全力以赴抓交通的合力和全社会办交通的良好氛围。六年的风雨历程,六年的艰苦奋斗,一条条大道朝阳,一座座长桥飞虹。涪陵交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个具有枢纽地位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6.
成渝地区,自古以来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经济同体、人缘相亲。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两地迎来高质量发展“黄金机遇”。近年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积极对接重庆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主动融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相似文献   

7.
川渝竞合大势越来越近,成渝中心城市的辐射和政府层面的推动,已经让区域内各板块开始"胎动"。11月27日,在金牛宾馆一楼会议室的讲台上,刘捷专注于手中川渝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的讲稿,语气平和稳重,15分钟后,他急匆匆离场。此次论坛是四川和重庆两地建立成渝经济区以来的第二次政府、学界和企业界之前的综合性高层论坛。刘是四川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08,(1):20-20
2007年12月7日,中铁二院专家组前往重庆对成渝城际铁路江津绕行段线路方案进行调研,就江津绕行线路及站点设置与重庆市领导及有关部门交换意见。按照设想,成渝城际铁路起于成都,途经四川资阳、内江、重庆永川、江津到达重庆。该铁路为高速铁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300至350公里,实际距离可达315公里。目前规划建设的成渝城际客运专线,将把成渝两地的通达时间缩短为1小时。  相似文献   

9.
《天津经济》2014,(3):42-49
交通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承载着生产和生活交往的信息、物质交换的功能。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从而分工的细化和分工范围的不断扩大,交通自身获得发展的动力,它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不断加强,交通和经济发展之间互为推动。2014年,天津市将加大力度促进城市交通建设,津城实现海陆空交通体系“大提速”。  相似文献   

10.
4月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和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在四川成都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首次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确定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并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协作、共建生态屏障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这标志着川渝将自觉携手打破行政藩篱,联手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成渝经济圈。  相似文献   

11.
泉州早在宋元时期就是中国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泉州海上交通也十分发达。但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济迅猛发展,交通却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泉州市把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上极为重要的位置,泉州的公路、水路、航空、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取得长足的进步,已初步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但泉州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0月,重庆入选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当前,结合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重庆正在推进三大试点任务。其中之一,即是实施都市圈交通一体化试点工程,从而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为重庆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西部各省均将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年项目投资重点,粗略统计,西部12省市今年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川黔滇3省投资上千亿在西部12个省份中,四川、云南、贵州3省今年交通建设投资均达千亿规模,四川计划投资1000亿,云南计划投资1200亿。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陈志在2015年1月12日召开的2015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称:贵州今年确保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招标》2010,(24):34-34
日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四川省交通重点项目三年集中建设攻坚活动方案》,通过今年、明年和后年的交通建设集中攻坚;加快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努力实现2012年四川交通跨越发展、上大台阶的目标。到2012年,建成12条出川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四川高速公路网络主骨架。  相似文献   

15.
成渝城市群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大增长极,在全球创新中心东移、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建设成渝全国科创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两地创新资源在西部地区优势明显,两地不要强调"补短板",要做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差异化建设全国科创中心.基于修正的"万有引力模型",根据成渝两大城市的联系强度,成渝全国科创中心建设宜成为"工"字型核心城市区,明确"点—线—廊—带"的发展路径,同时从成渝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推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项目动态     
《中国招标》2012,(14):42-43
河南: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拟突破700亿日前,河南省政府印发了《2012年河南省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今年建设目标:2012年河南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投资规模700亿元以上,其中民航35亿元,铁路211亿元,公  相似文献   

17.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成渝两地乃至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翼地区协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两翼地区协同发展状况。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两翼地区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交通部门的低碳化改造是降低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面。本文关注了一项综合考虑了需求侧与供给侧因素的整合性交通治理政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利用该政策试点这一准实验,探究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碳排放的因果关系。经验分析结果显示,低碳交通建设使得碳排放下降1.9%,相当于每年减少大约36.7万吨标准煤。机制分析表明,减排的路径包括交通能源结构的清洁化以及公共交通对私人出行的替代作用;同时,低碳交通方式的供给以及综合考虑不同交通模式的衔接关系有助于充分发挥交通部门的减排潜力。本文建议,低碳交通政策应考虑供需因素协同,基于全局视角设计与落实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1,(7):25-26
从现在起到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5至10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交通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加强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系统建设,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加强公路国道主干线建设,完善公路网络,逐步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加强沿海枢纽港口建设和内河航道治理,发展水路运输,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今后5年交通发展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因此要加快交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0.
沈飞松 《今日重庆》2021,(11):62-65
成渝地区自古以来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相继建立,川渝两地政界、学界开始筹划经济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路径.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正式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