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楚清 《时代金融》2008,(5):132-134
本文主要对公司慈善捐赠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讨论,针对捐赠的决策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不应对捐赠决策者给予一概而论的规定,而应抓住新公司法"还权于民"的立法精神,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其后,文章探讨了捐赠决策者的约束机制,并对公司慈善捐赠决策的救济从多个部门法的角度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企业慈善捐赠动机以及慈善捐赠企业所得税收优惠激励机理分析,针对企业所得税制度影响我国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和倾向的问题,提出扩大享受税前扣除的捐赠范围、适当扩展结转年度限制、试行差异扣除比例、扩大享受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范围等促进我国企业慈善捐赠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3.
当今,通过鼓励企业捐赠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已成为众多国家积极采用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我国慈善事业的现行的税收激励政策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对税前可扣除比例、税收激励政策的程序简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国慈善事业的税收激励政策评估与体制健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研究:慈善投入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策略性慈善捐赠能兼容企业和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它将企业的捐赠引向既有利于其商业利益又服务于受益组织或个人的慈善行为。波特以来的学者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企业如何通过慈善捐赠项目获得收益这一问题,而本文在分析了影响企业“慈善投入”的各种因素后,对企业如何选择最优化的慈善捐赠行为作了深入研究,进而得出了企业慈善捐赠行为选择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5.
6.
贡婷春  纪明明  孙玲玲 《投资与合作》2011,(11):195-195,197
慈善捐赠是对国民财富的“第三次分配”,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平衡器.在最近十几年间得到较快发展。税收优惠手段作为激励慈善捐赠的有力杠杆在世界各国普遍受到重视。本文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分析我国慈善捐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完善税收优惠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慈善捐赠作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升公司声誉,长期来看可以引导消费者产品偏好,有利于产品销售增长和公司发展。而慈善捐赠信息作为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部分是否会受到投资者关注从而对IPO溢价产生影响呢?本文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慈善捐赠对公司绩效影响在IPO中的体现。研究发现,慈善捐赠水平与公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IPO溢价之间均存在U型关系,随着捐赠水平提高,IPO溢价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慈善捐赠水平与公司上市初期股价表现无关。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慈善捐赠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拓展了影响IPO溢价因素研究,在实践上对公司治理和慈善捐赠战略制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央企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在慈善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央企历年的捐赠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央企的慈善捐助情况进行说明和介绍,并对央企在慈善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强化央企慈善捐助行为的对策建议。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在加速转型过程中,居民的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慈善捐赠事业不断发展,但与之相关的慈善捐赠税收政策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梳理我国慈善捐赠相关税收政策法规发现,我国慈善捐赠税收政策体系目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慈善捐赠税收政策体系,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从全局考虑,统筹规划各税种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各税种的优惠政策和税收征管共同作用,充分保障捐赠者和受赠者权益,从而更好促进我国慈善捐赠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海外乡亲的慈善捐赠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行为。根据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社会行为理论,海外乡亲慈善捐赠的行为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目的理性捐赠行为、价值理性捐赠行为、传统捐赠行为、情感捐赠行为。海外乡亲捐赠行为的意向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海外乡亲慈善捐赠行为的每一种类型所起的作用并不一样,但在总体上呈现出由感性捐赠向理性捐赠嬗变的趋势。海外乡亲在不同时期运用了不同的慈善策略,从感性捐赠到注重理性捐赠的"科学慈善",从注重慈善回报的战备性捐赠到注重效率的慈善投资,是海外乡亲在不同时期慈善策略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捐赠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石,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实证调查基础上,运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了慈善信息、组织信任与个人捐赠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慈善信息的获取对捐赠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其中通过新兴媒介获取慈善信息的影响远远大于通过传统媒介获取信息的影响;慈善信息的获取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捐赠行为,而且可以通过慈善组织信任度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个人捐赠行为。  相似文献   

12.
捐赠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石,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实证调查基础上,运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了慈善信息、组织信任与个人捐赠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慈善信息的获取对捐赠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其中通过新兴媒介获取慈善信息的影响远远大于通过传统媒介获取信息的影响;慈善信息的获取不仅直接影响个人的捐赠行为,而且可以通过慈善组织信任度这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个人捐赠行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及《慈善法〈草案〉》的定稿,理论界针对慈善立法及相关规制进行了讨论。慈善营销在我国蓬勃发展,但在法律规制方面却显得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因此文章对慈善营销的含义进行研究,就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并对在慈善营销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制度缺陷进行了探讨论证。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和规制措施,并进行了相关的法律创新和制度完善。在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为我国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慈善文化的发展及社会慈善的完善和大众化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而在传统的生产要素对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已凸显瓶颈制约时,企业将慈善捐赠纳入到经营管理战略体系中,以获取竞争优势、改善企业业绩及提升企业价值已逐渐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英国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政策具有鲜明的特点。“赠与援助”方式采用税收返还的形式,对慈善机构与捐赠者具有双向激励作用。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税收政策既充分体现激励性,又注重规范性,并具有较强操作性。对于获得利益回报的捐赠,只要通过两项限额检验,仍可获得税收优惠。工资单捐赠计划方便捐赠者进行定期、多次的捐赠,并为其及时获得税收优惠提供便利。参考英国经验,建议我国进一步注重政策创新,完善细化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相关税收政策,适度认可小额利益回报的捐赠,并采取多种便利措施让捐赠者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6.
李晶  王珊珊 《税务研究》2020,(8):120-123
社会资本慈善捐赠具有自愿性、公益性,投入公共服务领域,可弥补政府职能缺口,缓解财政收支压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税收政策对社会资本慈善捐赠具有激励作用。但现行所得税政策存在税前扣除比例低、超比例部分结转年限较短、临时性应急性政策过多、税收征管薄弱等问题。应提高慈善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比例,延长超扣除比例部分结转年限,规范临时性应急性慈善捐赠税收政策,强化社会资本慈善捐赠的所得税征管。  相似文献   

17.
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方式,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补充,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利用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社区为参照单位讨论与检验了居民慈善捐赠的同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区其他人的慈善捐赠行为对居民慈善捐赠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与使用替代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慈善捐赠的同群效应依然成立;慈善捐赠的同群效应在城镇与男性群体中更明显;社区其他人的捐赠行为通过激发个体的奉献意识和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影响居民本人的慈善捐赠行为。对此,我国应完善与慈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慈善优惠政策,弘扬慈善价值理念,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慈善捐赠事业,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上市公司慈善捐赠对高管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及企业自媒体信息披露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发现:上市公司慈善捐赠规模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显著正相关,而企业自媒体信息披露抑制了高管以慈善捐赠为幌子的超额在职消费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效力较强和内部控制环境较好的企业中,自媒体信息披露对慈善捐赠与高管超额在职消费正相关关系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慈善捐赠与高管代理行为领域的研究,也为企业运用自媒体信息披露加强公司治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同时也为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自媒体信息的辨别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差距的迅速扩大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作为第三次收入分配的重要组成,我国的个人慈善捐赠水平较低,没有起到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本文对我国有关个人慈善捐赠的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慈善捐赠、公共物品的自愿提供与非营利组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供公共物品的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织之一.非营利组织主要依靠人们的自愿机制运行,人们自愿捐赠背后原因的复杂性和实际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共同决定了人们的捐赠决策.根据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困境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化解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困境,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水平.激励人们自愿捐赠的税制设计需要考虑税价弹性与收入弹性;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支出需要考虑"挤出效应";非营利组织的服务收费可以与政府购买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