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准则制定的规制经济学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准则是政府对会计信息生产的规制措施之一.目前主要有两种规制观点:公众利益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本文运用这两种理论,对会计准则制定进行了具体的解析.笔者认为,公众利益理论更加注重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目标,而利益集团理论则更加注重公平目标.结合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选择,笔者认为我国目前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定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提出应当以发展的眼光认识这个问题,逐渐吸收更多的利益相关集团参与到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2.
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经济后果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会计准则性质认识的经济后果观认为,会计准则的选择会影响相关利益集团的决策行为。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经济后果学说的提出对会计准则制定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上已演变为政治过程。笔者对此进行了考察。列举了若干反映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经济后果的事例,希冀从中能得到一些启示,以裨益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艳云 《经济师》2010,(4):151-152
会计准则是各利益方博弈的结果。不同的会计准则产生不同会计信息,从而决定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因此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技术过程,而是各利益方多次博弈达成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4.
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实质上是会计报告的编制者与会计报告相关利益集团合作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大都是各方利益均衡与妥协的产物。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被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所证实,也得到了会计界广泛的认可。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企业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工会等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换言之,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不同的会计准则及会计政策选择将会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包括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失。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作弊是一种不通过实实在在劳动就可以改变业绩的捷径。因此,从本质上讲,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往往借助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来实现。由于我国目前已经颁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在上市公司中执行,所以本文主要是探讨上市公司管理层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各种反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会计准则制定的基础有两种:一是以原则为基础,一是以规则为基础.本文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借鉴美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总结出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现时环境下所应采取的基础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政府管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研究——基于行动主体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宁 《生产力研究》2008,(13):149-151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是指对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人员以及制定程序等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不同的行动主体的主导倾向将导致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本文从行动主体的视角对于政府管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强化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开性;扩大会计准则制定的参与性;将游说机制引入会计准则的制定等完善政府管制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视野中的利益集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集团的产生缘于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一国的各种利益集团形成后对该国的经济政策制定、制度变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对利益集团的控制不能用消除它的办法来进行,而只能通过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均衡发展各利益集团、增强立法和行政的透明度等措施来减少利益集团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汇率因素的国内利益集团进行分析,力求说明,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影响汇率政策的国内利益集团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国内利益集团对其有实质性影响,只是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是,如何平衡国内各利益集团的相对力量,力求使在各方博弈中制定的政策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会计准则变迁是一种动态演化博弈,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均衡。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益各方实现动态均衡的过程。潜规则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潜规则对会计准则演化博弈的影响,认为初始条件和当前状态对会计准则的产生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会计准则的性质,对于正确制定和运用会计准则,充分发挥会计准则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讨会计准则的性质应当以系统论为指导,全面、准确认识会计准则的性质。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会计准则既是一种技术规范,也是一种社会规范,还是一种制度和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11.
李宁 《经济管理》2007,(20):39-43
会计准则的变迁是一种动态的演化博弈,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均衡。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益各方实现动态均衡的过程。本文探究了我国会计准则变迁过程中游说力度缺乏的内在因素。提出应加大与游说相关的直接利益,从而强化利益相关者对准则制定的游说力度,才能制定出高质量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2.
庾健 《现代经济信息》2011,(18):168-169
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会影响社会财富分布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权应当归谁和应当由谁来具体行使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权应该由财政部向证监会转移,逐步过渡到以证监会为主、财政部为辅的体制;而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具体是由政府还是民间组织行使,主要取决于两种方式下成本高低。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定中,应提高参与者的代表性,使会计准则具有契约性共识的属性。  相似文献   

13.
一、以目标导向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利弊分析 现今国际社会中并存着三种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原则导向、规则导向、目标导向。三种不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各有优缺点,笔者通过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了“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美国贸易政策制定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会与总统之间的互动,二是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的影响。此外,行政部门对贸易政策的执行情况,也会在国会引起新的反应。 1.国会把制定关税细节的权力交给总统,国会就可以不必受到利益集团的直接压力。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下,利益集团在政治事务中占据很  相似文献   

15.
浅析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秀东 《经济论坛》2006,(16):131-133
一、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分析从全球范围来看,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多种标准来界定。诸如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归属、制定机构的选择、制定内容的详简、制定人员的来源结构、制定过程的公开性独立性等等,都可以成为划分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依据。目前,会计界比较多地从会计准则制定权归属和制定内容详简程度来划分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从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归属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政府主导型和民间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是由政府部门直接制定会计准则,例如日本、法国等国家的会计规范都由政府部门制定,通常实行高度·统一的会计…  相似文献   

16.
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西方会计学乃至经济学文献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指各种财富的转移是既得利益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重新分割。而这种经济后果的表现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投资人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是会计理论界争论已久的话题。本文主要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三个构成要素的缺陷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目的是完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质量,扩大我国会计准则对世界的影响,为我国争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会计准则的执行者,会计准则执行质量如何,直接影响财务报告质量.而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的关系质量会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广泛应用于关系营销和供应链管理中的关系质量理论同样适合于研究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的关系.信任、满意、承诺、权威、关系稳固性和会计准则质量是企业与会计准则制定方关系质量维度.  相似文献   

19.
王倩 《经济师》2009,(8):157-158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会计国际化的目标。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首先要制定公认的、高质量的基准会计准则,才能在国际资本竞争的推动下使各国会计准则向基准会计准则靠拢。这是会计国际组织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双向沟通过程,这一过程将是长期、复杂的。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文章通过探究中国特殊的资本市场组织方式,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提出我国对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会计准则制定基础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宇新 《当代财经》2004,(2):125-128
本文通过对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基础变化的研究,揭示了以规则为基础和以原则为基础的两种准则制定基础的相互关系,以及二者相互转化的背景因素。特别是《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有着深远影响;同时,谋求在全球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主导地位,也是促成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基础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美国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变化,我们应该积极反思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以促进准则体系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