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代民间慈善活动可以分为个人救助、宗族救助和民间慈善机构救助三类,它们在其救助的动机、范围、条件等方面各有不同。它是整个清代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弥补了清朝政府社会救助能力之不足。相对于清朝政府社会救助而言,它具有注重救助的血缘性、地缘性和友情性的特点,这种特点表现在选择救助对象的优先顺序上,就是由亲至疏、由近至远。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以汉口紫阳书院的建构过程为例,指出清代汉口的商人会馆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中获取组织模式的建构过程。各商人群体的同乡意识与地域文化特征与清代汉口的社会背景相互作用,不断产生新的象征符号和集体意义,从而塑造出新的、变化了的会馆组织形式。根据其内部权力运作、管理模式和外部谋求目标的不同,汉口的商人会馆可以划分为"礼俗性会馆组织"、"利益型会馆组织"、"行业型会馆组织"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3.
专业村类型形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专业村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文章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专业村类型形成机理和主导因素分析框架,提出企业家精神是专业村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工与专业化、邻里效应与距离衰减理论是专业村形成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传统文化与习俗以及经济基础决定着专业村类型.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四个典型专业村为案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能人决定一个村庄能否成为专业村,而不同地理因素对专业村类型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基本支持所提出的理论框架,进而提出各地应充分发挥村内外能人的作用,根据其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专业村.  相似文献   

4.
EKC拐点类型、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关于EKC拐点存在性和拐点位置的研究,缺少EKC拐点类型分类及其形成过程方面的研究.本文以代表污染影响效应的安全警戒线和环境承受阚值线为基础,对EKC拐点进行分类,分析了不同拐点的形成过程,以及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拐点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东专业镇产业族群的形成与产业链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以产业特色明显的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的专业镇产业族群,经过了靠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发挥原有优势的起步阶段,靠产业的纵横向延伸的拓展阶段,目前正处在依靠技术创新的提升阶段。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广东专业镇产业族群的形成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促进专业镇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工程造价通常指工程项目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项目设计、决策、施工、竣工全过程,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密切相关,并且较易受到工程项目中人、财、物、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合理控制工程项目,降低工程造价,能在保障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工程造价中后期管理主要指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中后期的管理方法较为单一,但对工程造价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寻求降低工程造价的途径,并分析工程造价的中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7.
延吉盆地白垩系地层厚度大,赋存较丰富的地下水,受岩性、构造、古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富水性不均匀。进一步摸清其富水规律和形成奈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商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清代的商人可以划分为行商、坐贾和牙商三个层次。牙商是清代商人群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行商和坐贾的一类特殊的居间商人,但目前对这类商人的经营状况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本文主要探讨了清代牙商的类别划分,牙商群体的构成及牙佣状况,牙商的职能和作用,以及牙商的经营方式和经营业务的发展变化等内容,反映了清代牙商的经营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虚拟企业的冲突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技术虚拟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模式。对其联盟冲突进行分析是提高运行效率、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探讨冲突产生动因的基础上,基于高技术虚拟企业的生命周期分析了冲突的表现形式和水平,并提出了高技术虚拟企业冲突的5个关键要素:合作范围、合作成员、合作增值、合作规则和合作策略,构建了高技术虚拟企业冲突对联盟收益的影响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破解镇级治理结构与区域发展的矛盾,为经济转型升级扫清障碍,广东省“简政强镇”改革突破传统改革的套路,尝试了许多创新性举措。但改革也面临着诸多的体制性障碍。本文试图总结改革的经验,分析改革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并探索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时期,柞蚕业在各地官绅的大力倡导、推动下有了快速的发展。清政府在推行新政中对柞蚕业的重视,近代机器缫丝业的兴起以及柞蚕丝价格的上涨为柞蚕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晚清对外开放的历史回顾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晚清时期 ,中国面临对外开放、强国富民的迫切课题。要不要对外开放、强国富民 ,如何对外开放、强国富民 ,是国人必须正视、需要作出回答和解决的无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本文对此作历史回顾。通过回顾 ,辨析是非 ,厘正视听 ,总结出对后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明清两代中央王朝都致力于对西南地区的拓殖和经营 ,雍正年间开辟“新疆” ,今黔东南地区进入帝国版图 ,清水江流域的木材采运贸易也渐次纳入由沅水经洞庭湖与长江水系连接的全国性市场网络。清代中期后是这一流域木材贸易的重要时期之一。本文通过对在清水江下游锦屏县卦治发现的《奕世永遵》石刻的初步解读 ,尝试厘清和揭示清代中后期清水江木材贸易及地方社会具体运作的某些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4.
市镇经济的研究可以说是过去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中心环节。我们说明清社会是一个充满变化的社会,几乎都会把目光集中到市镇的发展和壮大上。有人还梳理出秦汉的定期市、魏晋隋唐的草市、宋元的草市镇、明清市镇的中国古代市镇发展脉络来。可见市镇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如果说,全汉升先生在2 0世纪3 0年代发表在《食货》上的《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首开市镇研究先河的话,到如今已历70余年了。无论是总结这70余年的学术史,还是继续深化市镇经济研究。任放先生所著《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该书属陈锋先生主编《1 5至…  相似文献   

15.
重点分析了宋元及明清时期汉中盆地农业及农业地理环境的变迁。认为宋元时虽然是盆地农业重大发展时期,但因受时代及国家形势的影响,农业地理波动很大,经历了一个繁荣、毁灭、恢复的历程;明清时期汉中盆地水利农业发达,平川地区向精耕细作农业发展,山区水稻农业也普遍兴起,但大量移民的迁入对秦、巴山区过度的垦殖,至使汉中盆地农业地理环境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6.
晚明江南园林开始兴起使用黄石来叠造假山,明末清初以后,黄石被大量运用到造园中,形成了与太湖石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晚明至清初江南造园的转折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梳理其兴起的过程和影响,并从多方面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除了石材资源与成本的影响外,晚明造园画意原则引导下叠山技法的变革是主要的原因,其背后还有当时社会审美思潮的推动。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发展呈现明显的城市化特征,工商业者和雇工构成了市镇居民的主体,市镇布局和管理完善,文化教育发达,社会风俗与府县城市差异日益缩小。本文拟就该地区市镇城市化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状况的变化作客观分析,以揭示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市镇社会嬗变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8.
This essay aims to reconceptualize the monetary regime of late Qing and modern China as a multilayer system of currencies and examine the features and logics of its operation from the 16th century to early 20th century. We argue that this system consists of a variety of silver and copper currencies, each occupying a particular layer in the structure and each satisfying a specific market demand. Analyzing the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copper and silver currencies, we first trace their evolution from the Qing to the Republican era and demonstrate the multi-layer currency structure persisted in China across the modernizing changes that took place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Second, using data drawn from gazetteers, this essay adopts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empirically examine the mechanism and speed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monetary market and reveal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multi-layer system. We suggest that this multi-layer system, while bringing some efficiency loss, also constituted an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that helped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umultuous times.  相似文献   

19.
1881—1911年中国兴起了铁路建设的浪潮。我们从史料中整理了这一时期的小麦价格,将府间价格差对铁路建设进行回归,发现铁路造成铁路连接的府的价格离散程度下降了3.8%,占当时整个价格离散程度下降的约40%,控制铁路建设的内生性以后结果依然显著。我们还发现,铁路提高了沿线府间与邻近铁路府间的市场整合程度。与此同时,铁路削弱了与其平行的传统商路沿线府间的市场整合程度,却提高了铁路与传统商路联运网络中府间的市场整合程度。  相似文献   

20.
It is urgent that how the middle part of China plays its unique rol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northeast, west and east area.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oblems caus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aiyuan and points out that Taiyuan should accurately locate an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 growing-up of the west area and make Taiyuan become one of the economic growth poles in the central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