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今年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扶贫攻坚的决战之年。我们能否取得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就要看决战冲刺的各项措施是否快速、准确、有力地到位 ,并达到如期的效果。我省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 ,全省各级党政关心重视扶贫攻坚 ,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扶贫攻坚战 ,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 ,发奋努力进行扶贫攻坚战 ,我省扶贫攻坚战取得了很大成果。贫困人口由“八七”期初的450多万人 ,下降到去年的130多万人 ,减少了323万多人。去年 ,在我省局…  相似文献   

2.
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有8个县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扶持县 ,有177个乡镇为省重点扶持贫困乡 ,105万农村贫困人口需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解决温饱。六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一方面注重政策、科技、项目资金扶贫 ,一方面举全市之力 ,突出抓了社会扶贫工作 ,调动机关及驻地企事业单位、部队、院校等各个渠道力量和党员干部、能人积极性 ,走出了一条社会扶贫路子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到1999年底 ,赣州市农村在册贫困人口已由1993年底的105万减少到32.3万。全市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以工代赈,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自1991年实施以来,一直受到呼市市委,市政府以及各旗县区的高度重视,也深受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以工代赈的实施,为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效果显著,为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自治区“三七”扶贫攻坚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现在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6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特别是要看贫困的老乡。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陕甘宁老区扶贫应该怎么办?纵观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扶贫历程,会有偶然的巧合。2014年是历史上著名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20周年。"八七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用7年时间解决800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而陕甘宁老区则解决1908万人。如果从2014年算起,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到2020年,同样用7年时间解决800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而陕甘宁老区则解决1232万人。所不同的是,起点更高,目标更大。"八七计划"的目标是单一解决温饱,而这一次是"两不愁、三保障",是个多维的目标。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范小建在撰文中说到,如果把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情况相比较,可以看到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的情况:有利条件:一是起步时减贫的速度快。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而"八七计划"起步时,年减贫只有  相似文献   

5.
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湖南贫困山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2000年为止,扶贫成果令人瞩目:———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大大减少。全省由1994年的435万人减少到13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由8.37%下降到2.4%,实现了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贫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省贫困地区共修通县、乡、村公路2.33万公里,解决了200多万人的行路难问题;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5万处,解决了240万人的吃水困难;架设输电线路解决了43万户、…  相似文献   

6.
“九五”期间,苍南县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按照温州市委、市政府“两年脱贫、三年奔小康”的要求,积极开展交通扶贫、电力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科技扶贫、下山异地脱贫及“扶村帮户”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五年来,经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实现乡镇级基本脱贫,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到 2000年底,贫困人口由 1995年的 17. 6万人下降到 17986人;人均收入从 1994年的 587元增加到 1639元;财政税收从 1994年的 771万元增加到 2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179%、 185%。同时,贫困地区资源开…  相似文献   

7.
一、坚持如期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决心不动摇我省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实施“八七”计划初期的450万人,减少到1997年底的140万人,减少了...  相似文献   

8.
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下一步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这是我们亟待要思索和回答的问题。一、对当前我区扶贫开发现状的基本评价1、贫困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贫困问题仍然严重。据初步统计,自1985年底至1998年底,全区49个贫...  相似文献   

9.
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民尤其对移民扶贫这一工作评价最高,都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给群众办的最优惠、最实际、最突出的一件实事、硬事、好事,无论走到那里,大家异口同声.移民扶贫尽管是一件大好事,但要把这件好事办好,还应把握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赣南老区在“八七”扶贫攻坚的进程中 ,不仅扶物质 ,而且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四年来 ,文化扶贫同产业扶贫紧密结合 ,使61万农村贫困人口越过了温饱线 ,在扶贫攻坚中 ,显示出特有的文化魅力。“万村书库”———农民变富的“百宝库”赣南是革命老区 ,是全国重点贫困地区之一 ,所辖18个县 (市 )有8个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在“八七”扶贫攻坚初期 ,还有105万农村人口处于温饱线下 ,他们多数居住在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的穷山沟 ,贫瘠的文化是制约彻底摆脱穷困的症结。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1996年 ,中央红军长征起点的于…  相似文献   

11.
柯元  柯华 《老区建设》2006,(10):8-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老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迅速,贫困人口比重大幅下降,扶贫工作成绩显。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由于扶贫战略、政策和制度不尽完善,扶贫观念滞后,加之在工作中具体措施不到位,使得老区农村扶贫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具体工作而言,涉及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社会扶贫等,每项工作对解决影响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的困难,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都起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应该把重点转移到产业扶贫上来。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及其影响衡量贫困与否最主要的指标是人均收人水平。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由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1998年底的422万人左右。按照国家制定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本世纪末,中国农村贫困地区人口要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根据近二、三年来的中国国民经济宏观形势状况和农村形势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到本世纪末,影响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最重要因素是农民收入增长迟缓。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为2150元人民币,扣除物价指数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4%左右。增长…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从我国扶贫政策的演变入手,回顾了1978年以来我国的扶贫政策,然后结合"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这一具体案例,分析它在实际扶贫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及其对我国新时期扶贫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关键的一年,如期全面完成“八七”扶贫攻坚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必须全力以赴,合力攻坚。到1998年底,九江市贫困人口达539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贫困人口发生率1628%,为全省最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市老建扶贫工作自1994年起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五年来成效显著。一是贫困状况明显缓解。该市在连续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艰苦条件下,全市农村贫困人口仍由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初的1993年底的6-44万人,减少到1998年底的近2万人,减少了4-4万多人,贫困乡人均纯收入由1993年底的828元增加到1998年底的1483元,增加了655元。二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利用省、市扶贫资金兴建水利设施52个,修建、改造公路36条,架设输电线路和修建学校、饮水工程27个。尤其是已建成的部分水利…  相似文献   

17.
广角镜     
喜鹊登枝湘西千余贫困户住进新居  1999年7月,湖南省储波省长到湘西自治州视察、指导扶贫工作时,得知湘西自治州还有3000多户无房户这一情况后,立即指示,一定要帮助湘西贫困农户解决无房居住问题,并当即表态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200万元专门用于扶贫建房。湘西自治州州委、州政府迅速决定,由州政府领导挂帅,州扶贫开发办牵头,1999年冬全州启动“扶贫建房工程”,第一期计划扶贫建房户914户。到目前止,全州已投入建房资金480多万元,扶贫建房户达1100户,有960户贫困农户住进了新房,完成计划的105%。(湖南省扶贫办)赣州市一批扶贫专干受表彰  江西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有名的贫困地区。全市共有国定贫困县8个,省定贫困乡177个。1993年底,全市共有在册贫困人口105万人。截止1999年底,全市有44个乡(镇)宣布摘帽,在册贫困人口下降到32.3万人,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上升到830元,“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将如期实现。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以利下世纪扶贫工作的开展,赣州市扶贫办决定对长期奋战在“八七”扶贫攻坚第一线的47名乡(镇)扶贫专干予以全市通报表彰。  在表彰会上,赣州市扶贫办领导就全市“八七”扶贫攻...  相似文献   

18.
《老区建设》2012,(23):29-30
2006年以来,紧扣"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强化素质"三大工作目标,坚持开发式和参与式扶贫方针,江西省乐安县贫困地区日新月异,扶贫事业如火如荼,扶贫工作已跃居全省、全市前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扶贫开发. 2011年,乐安县贫困人口(按人均收入1196元界定)由2006年的7.72万人下降到3.2万人,降幅58%.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666元增加到3123元,增幅87.4%."十一五"期间,争取上级扶贫项目667个,项目资金11580万元;新铺设水泥路167条364公里,解决了15万群众行路难;  相似文献   

19.
脱贫人口缘何又返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犹县在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之后, 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贫困地区的面貌有很大的改变,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由于诸方面的原因导致脱贫人口返贫。一、导致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原因 1、自然灾害频发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无序开发,超负荷开发,掠夺式开发,使空气、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资源惨遭破坏,造成生态环境退  相似文献   

20.
景德镇市自 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贫困状况明显缓解。在连续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艰苦条件下,全市农村在册贫困人口由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之初的 6. 44万人,减少到 2000年底的 0. 7万人,减少了 5. 74万人,解决温饱率达 89. 13%。   二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增强。利用省、市扶贫资金兴建水利设施 116个,修建、改造公路 85条,修建中小学校 38所,架设部分输电线路,解决了许多群众急待解决的饮水、灌溉、农田改造等问题。   三是扶贫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