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经济正进入新一波景气上升时期。工业快速稳定增长,二、三产业并重发展,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同步较快增加。展望2003年经济形势,完全有可能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2.
齐齐哈尔市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2000年以来齐齐哈尔市财政收入和GDP的变化情况及其特征,研究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律,对财政增收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探索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我国经济近期的影响,主要是对今年和明年经济增长包括出口、进口、投资、消费、就业以及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收入等的影响;二是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格局和发展战略的影响。目前,对第二个方面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还比较少。实际上。这个问题关系能否把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转化为长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机遇,与解决近期问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我国省际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的贡献性。根据2005-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分析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人均收入的空间相关性,发现各地区居民收入有很强的空间依赖效应,高—高聚集地区和低—低聚集地区占比达到了80.6%。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发现经济增长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相邻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对我国省际居民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其中经济增长水平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度最高,达到40.31%,城镇化水平和相邻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度也较高,分别达到11.56%和21.86%,而产业结构调整水平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从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经济运行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利润增长快于产值增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粗放增长的格局有所改变。但是主要靠增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途径没有变,而且投入的边际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6.
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趋紧,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日趋恶化,通过金融、贸易等多种传导机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逐步显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减速、投资和消费、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已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这种态势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7.
"弱复苏"迹象明显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GDP增长7.7%,虽高于全年经济增长7.5%的预期目标,但低于年初8.0%的预期,也低于2012年同期增速和2012年第四季度7.9%的增长率.这次回落,是在经历连续七个季度GDP同比增速下滑、去年四季度刚刚有所起色后的再度回落,同时消费增速、物价增速、居民收入增速、财政收入增速同比均出现回落,意味着经济弱复苏进程在短期内难言乐观.  相似文献   

8.
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趋紧,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日趋恶化,通过金融、贸易等多种传导机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逐步显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减速、投资和消费、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已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这种态势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居民增收面临较大压力.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方针政策,在"关键时期"保证了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本文旨在分析内蒙古城镇居民当前收入状况和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VAR模型方法,研究了1986—2012年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浙江省收入不平等有比较明显的"双M"型阶段性波动变化特征,收入不平等主要来自于城乡内部的收入不平等而非城乡间的收入不平等。整体而言,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曲线大致处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左侧上升向右侧下降的过渡阶段。浙江省居民收入不平等、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从短期看,经济增长具有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影响,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同时收入不平等还通过抑制消费间接制约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内生的失衡导致了经济体系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实体经济中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之间增长比例失衡;虚拟经济中资产价格背离实体经济的支撑而大幅涨跌;要素价格低估和收入分配中经济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和居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失衡。经济肌体本身比例失衡隐含的脆弱性,遇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时,导致国内经济的不稳定。因此,作者认为,不仅要强调短期应对的调控政策,更应重视经济的长期制度安排,保障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财政收入也一直高速增长,并且出现了连续多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好处,但是我们也同时应该警惕由此产生的国民和企业负担增加、社会不公平等矛盾和弊端。本文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分析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2002年浙江经济运行态势今年以来,我省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三大需求逐季走强,经济质量同步提升,企业景气屡创新高,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据统计,1-3季度,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54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其中一、二、三产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1%、13.3%和12.6%,GDP、二产、三产增幅都为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幅。种种迹象表  相似文献   

14.
刘煜辉 《新财经》2007,(5):32-32
我们现在常讲的中国“高储蓄”问题,实际上主要是政府部门储蓄在大幅增长中国“高储蓄、高投资”矛盾的实质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当前消费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最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决定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是地方经济持续性增长的重要保证。实证分析表明,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消费、投资、出口等"三驾马车"和产业结构对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有着不同的影响。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偏小,而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应通过经济发展提高山东省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和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八五”以来,湖南省财政收入快速稳定增长,由1990年的70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237亿元,年均递增2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尽管财政收入的绝对额和增长速度有较大增长,但政府的可用财力增加并不多,财政实力不强,各级财政依然十分困难。这主要是由湖南省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尚未真正形成,财政收入有效增长缺乏多元主体支撑;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群尚未真正形成,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缺乏良好基础;经济发展的投资和技术优势尚未真正形成,财政增收严重缺乏后劲;聚集和…  相似文献   

17.
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国民收入由三部分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个人收入.目前,在我国,这三种国民收入中,居民个人收入占的比例太低.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太快,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还没有突破一万亿,2007年就已经突破五万亿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涉及到国家税收和居民个人收入的关系,应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个人收入达到1600块钱就要交税,现在要提高.假如个税起征点提到5000元,居民收入会大幅度增长,而国家财政收入并没有少多少.下一步应该继续提高起征点,减少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该文拟运用统计研究的方法,揭示出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变动的特征和原因。以1997、2008年为分界线,湖北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阶段、居民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阶段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显著提高阶段。通过从现有分配制度、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内需结构四个角度以及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的分析,认为湖北省居民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导致,既有国家层面的共性原因,又有省级层面的特殊原因。应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优化需求结构、等方面入手,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19.
巩芳  盖志毅  长青 《乡镇经济》2008,24(2):70-73
财政收入是各级地方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基础,雄厚的财政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环境质量,因此,在内蒙古各旗县尤其是33个牧业旗县就存在着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文章以内蒙古33个牧业旗县为例,具体分析了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以及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产生增加财政收入和保护草原生态矛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验证了经济开放、非国有化、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发现:(1)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外资的利用)是中国过去十几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因素,但这一现象在西部并没有表现。(2)财政改革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政府从经济活动中的退出显著地提高了经济增长率。压缩预算外支出的比重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这一特点在西部较为显著。(3)经济开放、非国有化和财政改革等经济政策在影响经济增长时是相互作用的。非国有化政策并不独立地影响增长,而是通过影响政府退出经济活动对增长的作用而影响增长的,而这个情况主要在东部有所表现。(4)在控制了经济政策及其相互作用的因素以后,区域经济存在着“条件收敛”的趋势。(5)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东部取得了更快的增长绩效,而中部和西部的增长绩效并没有显著的差异。(6)西部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东部、中部有显著的差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在西部显著地低于东部和中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希望所在,也是中国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