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广告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广告翻译是一种再创造过程,重在传递和突出但又不能局限于原文的信息和功能。汉语广告英译有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删减法、增补法等几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增补是翻译常用的一种方法。人们在使用这种方法英译汉语新词语时,往往容易忽视某些需要增补的内容,如由跨文化因素造成的难以理解的背景常识材料或注释性说明等,有些汉语新词语则需要用解释来翻译。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电影资源全球配置的时代,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翻译领域,不仅帮助不同语种的影视作品突破语言限制,亦在不同程度传递了原片的文化信息。在进行语言沟通的同时,可以应用霍尔模式编码论从受众角度应对文化缺省现象,如照顾到受众的文化层次和兴趣取向,合理使用保留、增补、重构、省略等方式克服异质文化电影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使文化传播得以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4.
翻译过程研究是翻译研究中极其重要的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翻译界提出的种种翻译过程经验或模式的总结和简评,重点介绍从心理角度探讨翻译过程的理论模式,指出翻译过程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一个认知心理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言在应用的过程中即语言选择过程,其反射着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文学语境,使其顺应所处的环境与对象特点,这种顺应为文化语境顺应。论文通过对文化语境、语境顺应以及文学翻译进行概述,从而了解文学语境对文学翻译批评所产生的影响,进而解析文学语境顺应与文学翻译批评,讨论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从而推动文学翻译批评的发展,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西方翻译研究在七十年代后发生"文化转向",翻译主体研究得到了关注。根据近来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成果,文章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显著作用,认为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其主体意识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的译作《浮生六记》,向西方人展现了清末中国一对夫妇恬淡而有情趣的生活。林语堂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原作的风采得以圆满再现。本文通过对此译作的细细解读,结合林语堂美学翻译思想,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体现其所主张的翻译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旨在如实地把一种语言中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语言中,在翻译过程中词语的内涵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处理动物词语的翻译及其内涵意义,对译、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都是必要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根据翻译方法与模式对霍译本中的人名进行了总结:对译者的翻译技巧做了归纳.人名的翻译显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分析了由于文化因素造成的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一些失误与意义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10.
影视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应与历史背景进行有机结合,既要遵循源语规范,也要遵循目的语规范。翻译中应注意片名、专有名词和对话的翻译策略,力求实现翻译的规范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语言不可避免地成为信息的载体,承担着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交流的重要责任,而翻译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不可或缺。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少译者发现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译过程中,中国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使得整个翻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意在从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以及历史性五个翻译特性出发,通过对文学作品以及习惯表达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翻译特性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  相似文献   

12.
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之间的转换过程。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制约着翻译过程,如动物、颜色、数字、成语典故等。不同的文化赋予不同的涵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需要具备双语的能力,更应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翻译教材是教学之本和知识之源,担负着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在翻译教材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以中国—东盟为背景,探讨广西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材编写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在翻译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翻译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对教材的要求与期望。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过程中,原语与译语之间语言表达的不同实际是使用这两种语言的民族对现实世界有不同的识解方式,因此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实际是两种不同识解方式之间的转换。就此观点,本文在识解转换的基础上对翻译过程和翻译方法进行了初步的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15.
公示语汉译英的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与各国的联系逐渐加深,公示语在对外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我国公示语翻译的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对我国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错误类型进行总结.分析并寻找出失误的原因,列出相关的理论依据,指出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6.
翻译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离不开译者的动机,译者的一切选择皆与其翻译动机紧密相关。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动机贯穿始终,直接影响到译者对翻译材料、翻译策略和翻译标准的选择,也会间接影响到译者自身以及译作在社会读者中的认可度。文章分别从社会政治动机、艺术审美动机、跨文化交流动机和商业动机等四个层面对译者动机如何影响翻译过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语言使用过程中新形成的固定表达方式,它能反映出不同的语言文化特征。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翻译,它更是文化翻译。结合实例来阐述英语习语翻译的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和音译兼注法,分析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公共英语学习者,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翻译训练,更缺乏对翻译的要求以及翻译过程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使用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和做出决定的连续过程,语言的顺应性使得语言使用者能从可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的,符合语言环境的选择,从而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翻译活动涉及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交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不可避免地遭遇思想意识冲突,面临做出语言选择的情况。本文采用耶夫·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结合具体翻译实例,指出翻译本身即是包括解决问题和语言选择在内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思想意识冲突和进行的语言选择相互联系和影响。在这种意义上,翻译活动可以理解为译者面对种种不可避免的思想意识冲突,依据一定的翻译环境,基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原因,不断地交替进行顺应和语言选择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0.
传统翻译理论注重翻译的"忠实性",而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提出了翻译的标准系统构成方式.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原作品,而后运用具体翻译策略进行阐释,以求达到翻译的"最佳近似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