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随着铁路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有关站线顺坡的规范条文也进行了更新.通过站线顺坡概念的内涵说明,结合实际设计工作中,对站线顺坡的坡段长度、坡度和坡度差的定量关系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并对现行<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和原<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文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
中间站改扩建为区段站,对扩大运能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邢台铁路地区及刑台站的基础上,结合和邢线引入邢台站改扩建说明,阐述和邢线引入邢台站改扩建精细化设计的内容:即车站改建规模的确定、中穿贯通正线在车场中位置的确定、车站咽喉改建的技巧、车站坡度的确定等。最后,针对和邢线改扩建存在的到达交叉、固有交叉、改扩建、重复改造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邢台站改扩建精细化设计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3.
根据成都站运输设备现状,分析旅客列车作业情况和车站能力紧张情况,指出车站运输组织的难点是到发线能力不足、客技站整备线能力不足、调车机能力不足。针对车站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扩建2~3条到发线、改造客技站及新建动车整备库、增加调车作业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讨论中间站停留车辆和长时间停留列车的概念,针对中间站停留车辆的股道设置和有长时间停留列车股道设置问题提出建议:对于普速铁路,在地形条件不是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不应将有调车作业的车站设在坡道上;对于客运专线,采用区间的大坡度来适应地形,将站内设成平坡;如果考虑有长时间停留列车的需要,应将长时间停留列车的股道相对固定,确保其股道设为平坡,而且线路两端与正线设有隔开进路,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停留的车辆及长时间停留的列车都不会进入正线。  相似文献   

5.
赵升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1,33(5):75-77,91
根据现行规范,以客运专线对应式中间站为例,选取道岔、曲线超高、旅客舒适度指标、欠超高允许值与过超高允许值、无超高直线段长度等车站到发线反向曲线技术参数,通过对岔后到发线反向曲线参数进行分析和匹配,确定客运专线车站到发线反向曲线的相关参数,为客运专线中间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无备选站址条件下的客运站自动选址是线站协同优化的前提和基础,而不局限于车站选址的代价最小化,同时考虑连接车站间区间线路的代价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复杂山区铁路客运站自动选址模型,首先,建立综合地理信息模型,基于线站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实现单个车站选址,确定站心位置及站坪方向;其次,以公路线形优化模型的改进算法完成站—站间自动选线设计;最后,将车站选址代价与区间线路代价紧密结合起来,计算综合代价,实现站址方案的优选。以山区铁路为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高效生成山区铁路车站方案集,并辅助设计人员进行方案优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城际铁路运营组织特点和城际列车的技术作业要求,在分析城际铁路中间站到发线数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计算得出城际铁路中间站不设置到发线的条件,以及不同车站分布和列车间隔条件下,开行大站直达列车和站站停列车的合理匹配关系。在一定车站分布条件下,根据线路系统设计能力或需要能力,计算得到中间站的合理到发线数量。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既有ML-1线罗赫里站存在的正线技术标准较低、车站咽喉区布置凌乱、到发线长度不足和站场设备陈旧等问题,通过分析罗赫里站场条件,提出罗赫里站升级改造方案,提出将车站由直线站改造为曲线站,对既有罗赫里站站东咽喉外方反向曲线进行局部改造,延长夹直线作为咽喉区,延长了罗赫里站站坪长度。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到发线规模、车站平面设计、横断面布置,增加旅客列车到发线、旅客站台等设施,对咽喉区进路布置进行优化,实现罗赫里站正线贯通布置。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铁路站场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即安全线设置,车站咽喉渡线布置,货物装卸线布置方式,中间站到发线配置数量,中间站道岔辙叉号配置,客整所或动车存车场线间距布置,以及路企直通运输线路电气化挂网和立交疏解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这些问题对运营管理的不利影响,提出铁路站场设计优化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铁路客运专线车站站场设计的实际情况,提出需按系统的观点设计各个车站站场。通过对铁路客运专线车站站场设计类型进行分析,把两站一区间作为一个站场单元来比较选优,得出局部最优、次优站场单元类型和全线最优站场类型;同时,通过对铁路客运专线车站站场渡线设置进行分析,得出设置渡线的最优方案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当高速铁路四线并行时,车站的2个高速场间多属于距离近、地域狭窄的情况。为解决列车在2个高速场间的转线问题,提出在衔接道岔处分界和转线的计算机联锁设计方法 ,基于婺源站站型情况和分界问题分析,提出接发车、取消进路等跨场行车作业场景和相关技术,以及操纵跨场道岔场景和技术。该设计方法结合运输作业详述计算机联锁的具体实现方法,对解决同一调度中心管辖范围内不同车站或不同高速场之间难于互通的问题及促进运输作业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该转场作业的调度集中模式运输效率进行分析,证明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中间站是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最普遍、最常见、最基本的车站站型,这类车站的最大特点是到发线数量少,咽喉区布置简单,绝大多数没有其他方向引入,虽然种类不多,设计并不复杂,但关键是在选择站型时不能随意布置,或只考虑地形条件,必须满足运输组织的基本要求。通过阐述客运专线中间站的作业与站型布置的关系,在分析中间站在客运专线上布置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中间站的各种站型设计规律,为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中间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动态调整是调度指挥工作的重点之一,具有复杂多变、实时性强的特点,亟需实现到发线调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阐述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动态调整问题本质,引入滚动时域调度策略,建立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动态调整模型。该模型为以列车晚点总时长最小为目标的0-1整数规划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以某高速铁路车站为例,根据列车运行图中列车到发时刻和晚点信息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到发线调整的实时性,保障列车在车站内稳定运行,为高速铁路车站智能调度提供了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前煤炭重载铁路从装车地站型、中间越行站或会让站站型,直到卸车地站型,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固定模式,车站设计日渐成熟.分析重载铁路车站设计与普通铁路车站设计方法的共性与特点,对煤炭重载铁路中间站、越行站或会让站设计以及装车站和卸车站的设计进行研究,以利于车站设计更好地满足煤炭重载铁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折返站车站作业计划的编制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勘察设计及运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任务。借鉴搭接网络计划思路构建车站作业计划网络,并以列车运行间隔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作业计划编制模型。通过基于模型的仿真实例得到折返站最优的作业过程及列车最小追踪间隔,进而通过计算得到车站折返能力,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和运营单位制订运营计划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和环线换乘的大型枢纽冉家坝站为例,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案设计。通过客流分析确定车站规模,针对单岛四线和双岛四线2种换乘方案进行比选,推荐采用单岛四线换乘方案。在比选平行换乘的不同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十字+同站台"组合换乘的总体方案设计,以及车站的流线组织、建筑布置和结构设计等,为旅客提供便捷的换乘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建铁路车站位置选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铁路车站位置的选择是一个综合问题。分析铁路车站位置选择遵循的规律,分别论述了新建铁路各种车站,包括会让站和越行站、中间站、客运站、货运站、编组站以及其他类型车站位置选择的原则与方法,以利于在设计中更好地确定新建车站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新建双线铁路的车站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建双线铁路的车站分布提出一种新方法.根据车站分布研究流程,按照车站客货运设施产生的收益,必须大于成本的投资效益原则,设置办理客货运作业的中间站;以线路通过能力必须满足研究年度运量需求,并保证必要运量为目标,通过铺图分析考虑增设越行站.结合设计中的铁路实例,对车站分布研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尽端式站型常被选为大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布局型式,与通过式站型相比,其站坪较短,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在列车到发方式上要求其接发车能力与区间通过能力相协调,以满足列车高密度的到发需求。在阐述车站布置型式的基础上,对到发线数量、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咽喉结构、接发列车的到发线占用时间等车站接发车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设置不同到发线数量、不同咽喉结构的站场,对不同间隔时分的车流方案进行仿真计算。研究表明,在站型设计中,应优先采用18号道岔的八字渡线型式布置;设置6条到发线加4条平行进路的方案最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铁路建设和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吐鲁番站的运输组织现状,针对车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吐鲁番站的扩能改造方案综合考虑扩能改造的影响因素,以及兰新线、南疆线接轨条件,对改扩建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终推荐采用客货混场横列式一级二场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