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京剧舞台演出的整体艺术要突出表演艺术 京剧必须与时俱进,才能投入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时代洪流,但又必须遵循戏曲本体的艺术规律--以人为本,即以"演人"为目的,以"人演"为中心,才能保持其审美特性,发扬其民族特色.演戏演人,人看人演是以人为本在京剧艺术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戏曲表演艺术,的确是一个细致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戏曲是一种以文学、舞蹈、音乐、美术高度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要想把这种艺术通过演员集中地而又生活真实地展现在舞台上,并能深深地吸引观众、打动观众,实属一件不容易的事.作为戏曲演员首先要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唱、做、念、打".练好这四项基本功是对戏曲演员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当一名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单就其"基本"二字来看,足见它的重要性.只有打牢基础,功夫扎实,才能在舞台上运用自如,洒脱自然.  相似文献   

3.
任教于山东省戏曲学校的郭跃进,工京剧老旦,几年来在全国有影响的京剧大赛中屡获大奖,表演艺术日臻成熟。1987年,在"首届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中,她表演的《李逵探母》获"优秀演员奖",1991年的"全国京剧中青年电视大赛"中,她由于在《八珍汤》中的出色表演而赢得全体评委的一致满分,获唯一的"最佳表演奖";1994年,她又在"梅兰芳金奖大赛"的这一世人瞩目的京剧最高奖项比赛中再登金榜。郭跃进是一个悟性很强的演员,艺术感觉分寸到位,唱做念打各种技能全面。尤其是她表演中那饱含的激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般来说,京剧表演的激情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情感的激化强烈;一种是情感的内在紧聚。这两方面,郭跃进在表演中都表现得准确出色。1987年,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4日,大连宏济大舞台,我第一次见到高苍健。他在台上,我在台下。那天,为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逝世10周年,一台别开生面的《叱咤千秋——袁世海大师薪火相传演唱会》精彩上演。来自国家京剧院、山东京剧院、大连京剧院的6名优秀青年花脸演员,正式成为杨赤的弟子。这6名新弟子中,来自大连京剧院的高苍健最小,是名只有18岁的90后。师兄崔志明说,从没见过像高苍健这样对京剧艺术如此痴迷的演员。而被大家称为"戏痴"的高苍健说:京剧花脸艺术是我的命。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源于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哲学的"人本论"或"民本论"."以人为本"首先是与"以神为本"相对立,又与"以物为本"相区别,还与"以官为本"相背离,与"以钱为本"相矛盾.近些年来,"以人为本"逐渐成了众多企业和企业家的口头禅,但到底谁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为本,以及以人的什么方面为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给予明确的阐释和界定.  相似文献   

6.
<正>一、农业的发展可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无疑,"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在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的社会中,"和谐"就意味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既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又必须相互协调。显然,这里的"方方面面"既包含物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优秀的曲剧演员,不仅要把唱腔艺术和表演艺术学好、传承好,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要对自己从事的曲剧艺术在理论方面进行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我在演戏之余,经常看一些戏曲理论著作,经常向戏曲专家、学者和曲剧界的著名演员请教,因此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戏曲理论知识.在这里,我要谈谈河南曲剧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8.
曹建红 《魅力中国》2013,(16):398-398
一名年轻的京剧老旦演员怎样准确把握好老旦这个行当的尺度,塑造好不同的角色这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努力和追求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老旦在戏曲里扮演的是中老年妇女。那么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年轻时尚小姑娘来演一位老人从年龄上形态上都是跨度很大的,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体验,怎能演出历尽沧桑尝尽世间百态的老人?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老旦这个行当决定了其特有的艺术手段技术塑造着不同的各种形态的老人。  相似文献   

9.
坐在家门口看大戏 高村镇是文登市东南部最偏远的一个乡镇,区内多山丘,环境相对闭塞。然而头次到高村镇,却感受到了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走进唐家嘴子村,正赶上村京剧队演戏。戏台子搭在文化大院里,演员的行头、化妆一丝不苟,唱念做打一板一 眼,  相似文献   

10.
"绝活"揭密     
变脸是川剧艺术的"绝活".我揭密的是如何才能当上官的"绝活".虽然一个是在表面上不断地变,一个是在内心里不断地变,其实质差不多,都是装出来给别人看的.据说川剧的这个"绝活"从不外传,局外人至今不知其奥妙所在.我这个"绝活"早就被世人看破了,不灵了,故而才把它公诸于世.至于专利权嘛,谁想要我拱手相送.  相似文献   

11.
画家画花,独画一枝,总要留点余地,演员演戏,并没有把什么都搬到舞台上去;诗人作诗,讲究含蓄,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音乐家演奏,时抑时扬,时顿时挫,此时于无声胜有声--这就是艺术中的空白.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一堂好课,应当兼采画画、演戏、作诗、奏乐的诀窍,言简而意赅,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创造的余地,我们称之为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相似文献   

12.
王洪光  唐荣安 《理论观察》2007,(3):212-212,F0003
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近年来不太景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些新鲜文艺形式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流行歌曲越来越火爆,一此歌星的身价也越捧越高,而与之相反的戏剧舞台却是票房冷落,一些京剧名家也深感困惑:"台上十年功,不抵歌星三分钟。"那么,京剧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呢?就是要踏准时代的鼓点,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吸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刘俊钦 《魅力中国》2010,(25):114-114
表演艺术是以演员自身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人演人的创作活动,尤其是戏曲演员,不但要求演员具有人类的一切情感内容,而且为了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4.
赵刘敬 《魅力中国》2013,(20):123-123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为更好的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塑造更加生动、形象、鲜活的戏剧性人物,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都应该坚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贴近生活、准确的把握住生活与戏剧表演艺术之间的特定联系,这样就能够是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通过戏剧表演舞台表演的淋漓尽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在慢慢提高,因此穿透的老旧的戏剧表演艺术流程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难与挑战,所以,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一定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发展形势,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断的寻求开拓与创新。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对生活的模仿,更是对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方面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求,另一方面演员必须要向生活学习,运用所学技巧结合生活体验,在舞台上将剧目所要呈现的内容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才能演活角色,服务好剧情需求。试想一个演员不具备腰功、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那怎能叫演戏?演员没有生活,也一定演不好或演不像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阐明"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并结合我国高校的现实,提出"以人为本"育人的关键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并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创新育人观念,拓展育人途径,改进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清末著名京剧演员汪笑侬,曾于1911年前后到济南演出、生活了两年。当时著名净角演员刘永春也在济南。刘永春的演出地点是明湖南岸的"鹊华居",而汪笑侬则以不远处的"富贵茶园"为基地。二人"以营业竞争,渐  相似文献   

17.
浅析民族声乐作品演唱中的情感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珺 《新西部(上)》2010,(4):138-138,141
要把一首好的民族声乐作品演唱好,就必须将其作品内容研究透彻,将其情感充分表现出来.老百姓更多地愿意听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味",而不主要是"声",所以,"声情并茂"才是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雪芹 《魅力中国》2010,(22):51-52
作为戏曲演员,特别是名演员,在其一生的艺术创作中.不仅要不断地进行艺术实践发展创新。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和文学修养,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并积极进行艺术实践,才能在艺术上不断提高,创造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真实可信、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所以说,文学修养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就是艺术的生活之源和生命之根。  相似文献   

19.
"讲授型"教学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实践中,要成功讲授必须尊重学生,创新理念;因材施教,修饰语言;创新内容,与时俱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0.
张玉琳  王香美 《魅力中国》2010,(9X):207-208
"新民歌",产生于二十世纪末,是一种以"民"为主,主要采用"民通"的演唱方法;创作上在立足民族风格基础上加进流行、时尚的现代音乐元素;演出形式上强调商业包装的全方位视听体验的新型歌曲演创形式。本文就是针对这一新型艺术形式做的探索性研究,分析了新民歌产生的背景、列举了其代表人及作品,指出新民歌是民族声乐艺术与时俱进的必然,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