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章在含有抵押约束的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探讨了短期资金流动对中国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冲击的表现形式,并据此检验不同政策组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加深将会引发短期跨境资金流动规模的提升,并导致资产价格、债务规模、通胀和产出波动加剧,表现出较强的顺周期特征;基于外资总债务占比和总产出占比的动态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均能起到缓解经济波动的效果,政策效果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呈现出递增趋势。当资本账户开放程度较低时,最优政策组合是以产出和通胀为最终目标的传统泰勒规则;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升,缓解由此产生的经济金融波动的最优政策应当是传统泰勒规则与基于外资在总产出中占比的动态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并且其监管效果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加入WTO和改革汇率形成机制之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大规模扩大,经济出现内外失衡,在此背景下2007年中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失衡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和国内外经济因素对价格的共同冲击是当前我国价格总水平异常波动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体系下经济失衡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当前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DOLS方法对这些因素的冲击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在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异常波动压力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而立”之年,中国经济正处于历史上第四个经济波动期。中央防止我国经济增长过热的方针正在实施过程中,世界经济在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的影响下呈现停滞甚至衰退迹象。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周期性经济波动,我们明显地感受到中国经济逐渐呈现出增长速度加快,波动幅度减小等趋势,市场调节作用日益明显,经济体制革新和法治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国经济连续、稳定地增长……这些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经济的需求面出发,对中国总产出的增长和波动提供一个解释,同时采用1993年1月到2006年4月的季度数据对中国经济进行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货币供给能够解释中国产出的大部分变化。在产出、投资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且政府支出和出口会导致产出、投资和货币供给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新、旧家庭的世代交替假设,引进股市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建立符合中国经济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估计模型参数,研究了中国的股市财富效应和货币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存在,股市正向冲击对产出、通货膨胀和工资都有正向的短期影响。因此,股市冲击是经济短期波动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存在股市财富效应,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尚未对股市波动采取制度性的响应措施。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提高货币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响应力度能有效降低产出波动,但却会显著提高物价和利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与价格水平波动之间存在非常相近的共同变化趋势。本文以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为理论依据,采用具有区制转移的状态空间模型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我们首先估计出了预期通货膨胀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然后依据通货膨胀预期误差和产出缺口的关系来描述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特征。本文发现中国“产出-价格”关系具有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性质,经济增长率体现出高波动区制和低波动区制,通货膨胀预期也表现出两种不同的适应性预期形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劳动力供求总量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莉 《特区经济》2009,(11):266-268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企业改革以及农业改革催生过多剩余劳动力出现,从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而劳动力需求总量也成上升态势,但是就业弹性却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加大。不过,从长期来看,劳动力供求的矛盾会由于劳动力供给量的减少而不断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8.
范巧 《开发研究》2023,(2):37-49
依据对工业产出的不同界定,将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成了仅包含期望产出以及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两类;同时,结合嵌入空间计量的改进索洛余值法以及DEA-SBM模型,测度了两类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基于均值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地级市工业发展中的两类效率值进行了比较,并由此解析了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效率特征。结论显示,仅包含期望产出的地级市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结果高于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地级市工业发展中需要更加重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地级市工业的发展效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发展差距,近年来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中仅包含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距水平仍较高且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同时包含期望与非期望产出的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距水平较低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中国地级市工业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两类发展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图形状基本呈现出“单峰”或“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了周期性波动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由改革开放前的古典型周期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增长型周期的转变。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与经济周期演变表现出了鲜明的耦合性和规律性且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经济周期的演变机制主要体现政治周期、经济机制内部调节周期,以及创新周期"三位一体"的时空转换,突出表现为从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周期为主导到改革开放后经济机制内部调节周期为主导,再到新时代以创新周期为主导的内在"中式周期"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1985—2011年和日本1970—2011年的实际经济数据,采用HP滤波方法获取周期数据,实证分析了中日总产出波动与消费结构演变关系。研究发现:第一,相关性检验显示,中日消费价格波动呈现顺周期,中日两国耐用消费品易变性均大于非耐用消费品,但中国消费价格波动较日本强烈;第二,中日消费支出波动均比总产出波动强烈,中日各消费项目的易变性,分界点(中国1995年,日本1985年)前大于分界点后;第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对消费支出易变性贡献较高,而日本则主要源于外部能源价格冲击、内部收入倍增计划以及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意识;第四,格兰杰短期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中日消费结构演变与经济发展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机制,在外部需求因素不确定的情况下,中日两国均有必要提振消费需求,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