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投入产出法是在我国研究与应用最早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通过近30年的发展,现在已比较成热。中国数量经济学会1982年召开第一届年会后的第二年,就在太原市召开了中国投入产出法应用经验交流会,随后出版了专著《投入产出法在中国的应用》。纵观近几年数量经济研究与应用成果,投入产出方面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投入产出方法不仅是一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而且也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其特点在于它的动态系统特性及纵横联系特征。它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日本的经济振兴与投入产出法等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是分不开的。投入产出法对于调整产业政策是很有价值的。中国的经济改革,离不开定性、定量的分析,物价、工资改革,企业改革,更离不开投入产出的经济连锁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首届年会于1988年10月10日至16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5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次年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交会议的论文已事先汇编为一本书。该书由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名誉理事长陈锡康任主编,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理事长邵汉青、副理事长李立任副主蝙,书名为《当代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际》,由中国国际出版社于1988年9月出版。这次年会的讨论以这本书为基础,主要就投入产出法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而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齐舒畅  刘慧平  邱琼 《数据》2009,(8):38-39
投入产出技术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瓦西里·列昂惕夫在20世纪3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随着投入产出技术的不断发展,投入产出表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核算和经济计量分析的重要工具。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编制了各种类型的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技术已经获得普遍的研究和应用。其中加拿大的投入产出核算,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已日益显得重要。由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乌家培、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守一主编的《投入产出法在中国的应用》(以下简称《应用》)一书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在我国,近几年投入产出法的应用发展很快。国家、部门、以及不少省市和区县、企业已编制或正准备编制投入产出表,许多大专  相似文献   

5.
保定毛纺织厂建于1974年,现有职工2700余人,是一个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纱锭11088枚的大型毛纺企业。几年来,通过投入产出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一、应用投入产出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程杰  彭灿 《价值工程》2010,29(7):79-80
通过对2007年中国42个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的运用,选用一系列投入产出指标从投入结构、使用结构以及前向和后向关联等角度,对2007年中国的房地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07年中国房地产业的部门特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企业投入产出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法,正在受到企业决策及管理部门的重视,有些企业已经编制了自己的投入产出表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随着企业投入产出法应用的日益广泛、深入,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工作者和应用工作者重视的问题。在中国投入产出学会首届年会上,代表们就企业投入产出法应用的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自1936年列昂惕夫教授提出投入产出分析以来,将近70年时间,无论理论基础、模型结构,还是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模型的应用,都已经基本定型,使一些学者认为,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很难再有新的突破,近年来有关投入产出分析的文章与出版的专著呈减少趋势。其实,投入产出分析作为经济学的一门学科,像经济学其他学科一样,是不会停止不前的,只要紧密结合实际开展深入的研究,就能取得新的成果。宋辉博士的专著《产业结构与部门发展模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的出版,就是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于立平 《数据》2013,(4):50-51
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你也许早已对这些由政府部门定期开展的大型调查工作耳熟能详。但若提到五年一次的投入产出调查,恐怕很少有人能"知其然"了。今年3月5日,北京市第六次投入产出调查企业培训正式拉开序幕,标志着此次调查进入报表填报阶段。那么什么是投入产出方法?投入产出调查与常规统计调查相比有哪些特点?投入产出调查的成果是什么?笔者将带您走近  相似文献   

10.
投入产出模型与生产函数结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入产出模型与生产函数是两种常用的数量模型,它们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把它们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创建投入产出与生产函数结合技术,发展了模型技术,测度技术进步与直接消耗系数的关系,为估算直接消耗系数提供了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地区投入产出表编制方法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地区投入产出表在分析本地区产业经济结构及关联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尤其是在经济上对外依赖性较强的西部地区.传统的地区投入产出表未能详细地区分本地产业部门与外省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本文强调指出了传统的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中的缺陷,提出编制详细反映与外地产业部门经济技术关联的补充性地区投入产出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改进的分析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列昴惕夫教授在解释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时,总是认为它是一般均衡论。他说,“一般均衡论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使我们考察高度复杂的纵横交叉的相互关系,这种交叉关系把任何局部的最初变动的脉搏,传送到经济体系极远的角落”。我国学者(包括笔者在内),在学习、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时,都接受了他的这个观点,在我国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进步,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也呈现突飞猛进的形势。文章结合中国1987-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通过一系列投入产出指标对中国的建筑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国防建设领域应用较迟,但是这种应用的实践价值很大,对于完善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北京国防经济研究会所属的国防经济数学模型组开展研究工作的部分内容。一、投入产出分析在国防领域应用的时机和条件投入产出分析是列昂惕夫在美国创立的,它之所以具有势如破竹的开拓力,是因为它用经验形式对生产联系进行全部均衡的分析,能有效地研究经济内在联系,能有效地研究国力内在联系,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投入产出分析是社会化大生产高度发达、管理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投入产出分析绝不是自然而然就产生和发展的,它能破士而出是靠经济危机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投入产出分析若干方法论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均衡理论和模型存在难以求解和实际应用的基本问题,后人从不同思路对它进行简化,形成了旨在从理论上清楚说明市场机制作用的局部均衡理论和纯粹出于应用目的而建立的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在简化价格调节的作用下,从生产技术的联系出发,并在同质性、直接消耗系数稳定性和比例性等假设下,沿着数量调节经济结构的路径,实现了一般均衡的可计量化和可观测检验性。我们认为,投入产出模型的前提条件——市场机制的完善以及整个生产力结构的均衡与我国生产力多元化结构的现实有相当距离。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投入产出模型假设的问题是应当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基础性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深入,我国经济的产业联系、产业结构、产业效益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及时了解与把握产业信息是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本文将利用国家统计局出版的1992年、1990年和1987年度的投入产出表为分析工具,对中国产业经济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发明者为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者瓦西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一个经济系统内各个部门、各类产品、各种资源之间的经济联系,因而成为一种应用日益广泛的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及计划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投入产出表对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投入产出来是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系统的缩影,能够比较全面反映经济系统各种复杂关系,是进行经济系统分析的重要数据库之一。本文拟充分利用这一经济数据库资源,对于根据投入产出来测算技术进步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利用经济统计年鉴上可以得到的数据,对于1995年一1997年中国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情况进行实际测算。测算结果基本反映各部门的实际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关于投入产出预测法的研究集中于最初投入、最终产出或其延长表等方面,如:投入占用产出技术在全国粮食产量预测及乡镇企业中的应用(陈锡康、杨翠红,2003)、投入产出模型的动态化(范德成、刘希宋,2002)、投入产出技术(陈锡康、杨翠红,2011)等。多数研究从空间角度出发,针对投入产出表本身在其结构关联关系方面提出了改进。首先,本文重点关注各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投入与产出比例随时间的变化上,并参考马尔科夫链,提出了转移矩阵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20.
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关键时刻作出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中国5大经济特区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超越亚洲“四小龙”乃至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惊人奇迹。本文立足于中国5大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相关数据,运用“投入产出配比价值系数”这一指标对5大经济特区的投资效果进行了比较科学的测算和排序,为特区今后提高投资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