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意义 全面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农业外向化和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进展,为作为统一经济共同体的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外向化进行以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为视角的专门系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过程 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外向化研究、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西南民族地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与农业外向化的结合性研究三大方面,对农业外向化和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等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并讨论现有研究重点与不足,即现有成果集中于西南民族地区主要省市农业外向化或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各自理论与实践的相对独立研究,两者结合性研究成果相对薄弱。 结果/结论 在梳理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以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统筹协调并整体推进西南民族地区农业外向化的逻辑框架和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农产品加工业空间集聚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方法/过程 文章在对农产品加工业空间集聚的动态机理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空间集聚呈现出明显的循环累积因果效应,而原料供给对其作用在弱化,市场需求对其作用在强化,地方政府支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产品加工业的空间集聚效应,要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专用原料基地和专业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主产区农业转移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专项政策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乡村旅游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市场需求和同类产品供给变化的新形势下,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转型升级。 方法/过程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对各典型乡村旅游地的考察,总结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症结;从现代旅游的创新经济属性出发,提出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意驱动模式和实现乡村旅游创意转向的重点任务。 结果/结论 乡村旅游业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应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打造创意社区、培引创意阶层,通过“三农”的创意化来实现“三生”的体验化,推进乡村旅游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意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路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意义分析农产品需求结构和阶段性演变特征及其供给面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对调整农业供给结构体系,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文章通过梳理GDP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以及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阶段性变化,对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特征和基于需求转变视角的我国农产品供给端滞后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结论提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小规模农业统筹发展、创新普惠金融的支农模式与产品创新、建立消费者需求导向型农产品有效供给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农产品供给体系效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在十九大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保山市对自身“富生态、穷经济”矛盾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在工业集聚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以“园中园”为载体创新发展模式。方法/过程从产业选址、技术升级以及产业链的构建三个方面,分析了保山工贸区内的硅基产业园落实工业集聚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做法。结果/结论保山“园中园”绿色引领工业集聚化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分析、总结并进一步推广该模式,将有利于为我国中西部资源型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要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上升为基本国策,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四川藏区生态资源富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只有发展绿色产业,才能实现发展与保护的统一。 方法/过程 以四川藏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甘孜县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对四川藏区的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结论 认为四川藏区绿色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生态容量制约、民俗文化未充分利用、科技支撑严重不足等问题。通过统筹规划绿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绿色能源补偿为重点推进生态补偿、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等途径,可以有效推动四川藏区的绿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增强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方法/过程运用横向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全面系统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产业利益分享机制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滞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稀缺等问题。结果/结论当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农产品的加工率纵向融合水平低,农业多功能性为基础的横向融合不足。未来应重视借助新技术和互联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提高价值链。  相似文献   

8.
加快外向型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是农户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受农户特征、生产能力、制度(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对西南地区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特征(文化程度、土地面积、家庭收入)、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经营成本、商品化水平)、制度(供应链联盟制度、政府监管和保护政策、政府补贴政策)3方面的因素对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制度因素﹥生产能力﹥农户特征。农户应加快向新型职业农民、农场主及家庭农场转变,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及其核心企业应维护农户利益,政府应完善制度环境,以有效增强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联,在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因子分析法验证假说,结果表明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利益分享以及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政策法规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其中承诺与信赖、联盟预期、关系资本、利益分享为主要影响因素,技术支持对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中国—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关系稳定性关键要素管理与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明确供应链协作信任与合作绩效的关系和影响程度,提升研究结论普适性, 找寻到单个实证研究难以探讨和检验的实证研究情境因素和测量因素的调节效应。方法/过程文章基于55个有效独立实证研究样本进行了元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协作信任对合作绩效具有中等程度的促进效应;不仅如此,二者间关系亦受到文化差异、市场情境差异、取样地区差异、合作绩效类型和是否引入中介变量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集体主义文化主导情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样本而言,供应链协作信任对合作绩效的促进效应均更明显;相比客观合作绩效,供应链协作信任对主观合作绩效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相比未引入中介变量情形,引入中介变量情形下供应链协作信任对合作绩效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新要求。县域是四川“多点多极”战略的基础,四川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在此背景下,四川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就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县域特色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从发展特色产业着手,特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特色资源,县域特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阅发现四川县域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县域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中产品附加值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负外部性。结果/结论必须加强县域特色资源的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树立地方特色资源品牌,注重开发利用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是影响农业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将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纳入理论框架,通过构建多区域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对农业收入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理论研究发现,提高农产品品牌化程度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本地农业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于周边区域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除农产品品牌的空间溢出效应尚未体现,全国层面的经验分析均验证了理论命题;分区域的检验呈现分异特征,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对于东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未来应全面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全国层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品牌体系和农产品区域市场一体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阶段农业发展的特征,特别是农产品由全面短缺到相对过剩这一根本转变,提出农业资源外向利用的概念并阐述其意义。结合湛江市农业资源特点与发展现状,探讨了农业资源外向利用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铸牢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根本保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在思政融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存在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单一等现实问题。破解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牢固树立思政融合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实现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配置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我国西部地区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十三五”时期是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由整体全面推进向深度贫困聚焦聚力的关键时期。要在扶贫对象、脱贫任务、扶持措施、贫困退出上务求精准,就必须以目标为导向、真督实导,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硬仗。方法/过程针对精准扶贫各阶段特点和工作内容,以衡量扶贫成效为考核目标,运用关键指标法、标杆导向法、项目管理法,初步建立一套精准扶贫考核指标体系。结果/结论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下含26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对指标赋值量化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分析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新型工业化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旨在为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提供可借鉴思路,从而探索我国“两化”融合的发展道路。方法/过程从“互联网+”的视角探讨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态势,深入分析“互联网+”背景下“两化”融合呈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并揭示现阶段“两化”融化的发展现状。结果/结论“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态势表现为:互联网技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两者的智能融合及互联互通,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产业增长遭遇瓶颈、经历拐点等。基于此,可采取从顶层设计来积极引导、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增加投入构建信息人才高地、突破瓶颈实现产业规模化等措施来促进“两化”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农业的发展需要农业生产风险防控措施作保障。文章以成都市为例对四川省农业保险进行研究,可为农业保险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过程通过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与政策,总结了成都市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同时对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口数、农业总产值、大灾风险对农业保险都具有正向影响。四川省农业保险费率和保险金额仍需调整,保费补贴绩效评价工作有待完善,特色农业保险险种有待增加,参保农户覆盖面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人类社会正过渡到以“心态”为社会关系基础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上。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性问题,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形成循环、系统的发展模式,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健康社会心态”这一精神动力。方法/过程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发掘社会心态基本特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知—情—行相统一。结果/结论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资源,具有三大生态特征:伦理生态是心态的精神基础,民生是心态的社会保障,信任是心态的动力机制。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社会心态塑造的同向定位需要运用多种策略和目标体系。两者分别在积极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的理论框架下,做到“能动主体”“文化理念”“作用机制”“培育模式”等方面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是有效预防自然灾害、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方法/过程对四川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并对四川省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虽然四川省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断提升,管理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但依旧存在预警信息系统覆盖不全面、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发布机制不完善、群众防范意识低等诸多问题。基于此,四川省需要不断加强健全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统筹协调、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探索突破“最后一公里”预警信息发布技术,不断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加快构建成都对外开放新格局、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能为成都实现“三步走”战略提供开放新动能,为加快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新支撑,对成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方法/过程文章回顾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历程及特征,并基于开放型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标。结果/结论发现:40年来,成都开放发展阶段性和内陆型特征明显,实现了“借船出海”到“筑巢引凤”,再到全方位立体开放的“蝶变”,特别是成都近十年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持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对外开放的发展。新时代新要求下成都应着力推动开放发展向战略层面跃升,从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和对外交通经济走廊,提升开放合作能级,以体制机制创新和营商环境打造推进开放高质量发展,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