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的同时,也给社会资本方的经营带来影响。企业参与PPP与政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否有助于其税负的减轻?基于PPP概念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准自然实验框架实证研究了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参与PPP提高了其避税程度,降低了税负水平。分行业看,建筑业效应在统计上最为显著,而电力、热力等市政建设类项目企业参与PPP后税负不降反升。分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有显著的降低,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政策启示是在严格执行显性税收优惠的同时,规范PPP项目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2.
保障公民"住有所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由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任务紧迫,政府在建设中会选择PPP模式募集社会资本.政府与社会资本间目标不一致是导致PPP项目合作失败的重要原因.外溢性较高的PPP项目,因无法保证社会资本的应有收益而使社会资本不愿参与PPP项目合作.因此,引入"政府补偿"激励机制使两者的合作意图趋于一致,而补偿方式的选择和补偿额度的确定将会影响到PPP项目能否有效运行.文章运用博弈论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PPP模式指的是政府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进行合作,成立PPP项目投资公司,使社会企业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在该模式中,社会企业资金承担项目融资,分担利益风险,使政府投资压力得到缓解,而且能够拓展社会资本的投资市场,使双方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利于加快社会建设速度.但是目前很多PPP项目的前期投资控制不合理,不但对项目资金筹集...  相似文献   

4.
PPP模式既是投融资机制的创新,更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战略选择,公共事业中PPP模式的合理性主要在于资金的融入和项目运行效率的提高。公私合作过程中私有资本的进入条件、参与程度以及政府部门的管控边界一直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性问题,私有资本与政府合作所形成混层资本结构影响着产权安排模式和项目联合收益,合理设置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在私有部门相对较高的资金成本以及较低管理费用之间平衡的条件下,存在着私有资本持股比例优化范畴,这是政府财政对PPP项目管控的一个重点,也是在公共利益最优化与资本利益最大化之间实现均衡的过程中,推广优化PPP项目的策略核心。  相似文献   

5.
在PPP项目中,政府和企业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着,必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各方面的信息沟通,互相结成一个利益共赢网络.可以说,社会组织之间彼此的沟通是一个充满交互的信息环境,一个合作环节或一次合作关系产生的信任经常会传导至其他合作环节或合作关系.交互会使彼此间信任加强,促进之间的合作,也有可能减弱,使得很多社会资本望而却步,导致他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并不高.本文借助演化博弈方法对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主体的信任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收益和成本,得到整个过程的演化稳定策略以及影响演化方向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关键因素提出相关的建议,使得合作方先前建立的信任关系在后期关系中保持正激励作用,促使合作方后期信任关系的增强,以推进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供给效率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四阶段DEA方法,估计2005—2013年间我国省际公共服务PPP供给效率水平。研究表明:在控制外生环境变量影响后,2005—2013年间我国公共服务PPP模式供给效率均值较低且差异较大,波动范围为0.371~0.705,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且规模报酬递增的省份数量大幅增加。因此,政府应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重视投入引导与支持,强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中西部地区积累PPP项目开发经验,增强累积投资效应,同时切实提高政府能力,提升公私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运用PPP模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PP融资模式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实现形式.PPP融资模式不仅能够使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民营资本的投资回报,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形成政府、企业和私人企业"多赢"的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PPP项目迅速增长的背景下,研究PPP模式能否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4-2015年地级市数据,采用DID-PSM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实证考察PPP模式的实施对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实施PPP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并且作用逐年增大。目前,PPP项目投资规模大、项目平均年限短以及无示范项目的地区财政压力的下降效果更加明显。机制识别结果显示,提高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PPP模式减轻财政压力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尽管PPP模式对财政压力的影响效应不尽相同,但80%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权益和社会伦理内容不断演进,公共服务的范围也随之扩展,形成由“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组成的公共产品谱系。为解决公共产品供需之间的矛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的PPP模式应运而生。PPP有多种具体模式,理论上讲,政府采购工程与服务、特许经营、股权合作分别适用于“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其中,“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是指根据传统经济学概念定义具有直观的私人产品属性,但社会共同价值取向和集体政治选择又确定其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然而,由于其在实际形态上存在或无法完全排除竞争性和排他性,传统的政府供给方式效率不高,让市场主体参与其供给成为最佳选择。采用PPP方式供给“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应选择兼具建设能力和运营资源的社会资本方,并让其参与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公共产品供给全过程,进而形成和发挥建设运营聚合体的提质增效优势;在此过程中,既要保证社会资本方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以激励其积极参与,也要通过有效监督和绩效考评形成对社会资本方建设和运营行为的约束激励机制,进而实现公共产品的高效和优质供给。然而,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参与主体认识上的不清晰以及相关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目前在“权益-伦理型PPP项目”实践中存在建设与运营割裂、资产权属不清晰等问题:社会资本方往往具备建设资质但缺乏运营经验,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将项目运营转交至事业单位或其他运营主体,项目建设筹资问题虽得到解决,但公共产品的高质量供给却被忽视,PPP模式的资源整合效应未能充分发挥;项目的资产权属问题在法律层面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社会资本方担心既得不到固有的产权利益,也拿不到长期的运营收益,因而更看重建设施工利润等短期回报,不利于政府方与社会资本方的长期互信和合作。因此,应加快PPP项目运作的法治化建设,在促进所有PPP项目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阳光化)发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强化、优化“权益-伦理型PPP项目”的“建设-运营一体化”机制。要在立法层面形成PPP模式明确的权属结构和权责分配架构,并建立和完善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绩效考评机制和多主体参与的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权益-伦理型公共产品”,锐意创新,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促进“权益-伦理型PPP项目”的改进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价值创造是构建伙伴关系的前提条件,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新型项目管理范式对公共项目公私合作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运用资源基础理论、项目管理以及交易成本等理论分析PPP伙伴关系本质与价值创造目标、PPP项目价值构成以及PPP商业模式属性;在识别PPP项目价值创造驱动要素基础上,构建新颖性、锁定性、互补性和效率性等驱动要素与PPP项目公共价值、企业价值以及伙伴关系价值等项目价值的关联关系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价值创造驱动要素对PPP项目价值的影响路径,进而揭示PPP项目价值创造驱动要素的作用机理,为政府与社会资本投资人合作提供PPP项目管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服务业总体税负、各行业税负、个人所得税税负、企业所得税税负以及营业税税负都偏重于加工装备制造业。税收负担过重,税收增长过快,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幅度降低营业税税率,逐步实现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在商业批发、零售业建立低税负的增值税税制,降低或者免除批发、零售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扩大税收优惠减免范围,完善税收优惠模式,促进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是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最好方法,PPP模式可解决精准扶贫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在精准扶贫中采用PPP可以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激活社会资本精准扶贫的积极性,降低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和扶贫项目的风险。同时,在将PPP应用到精准扶贫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绩效考核,加强教育宣传和合理分担风险与利益,以更好地完成精准扶贫目标。  相似文献   

13.
PPP作为一种沟通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新型模式,为政府主导下的国家基础建设项目筹集了资本,改善了民生。融资租赁是一种贸易与信贷相结合,融资与融物为一体的综合性交易,是一种复合型的新型金融产业。融资租赁是实现PPP项目融资的有效方式。将PPP模式与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融合,找出融资租赁方式与PPP模式的契合性,探讨融资租赁与PPP模式融合的投资决策流程,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PPP模式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阶段性风险及应对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基于A股301家国有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反腐败治理中高官落马如何改变国企高管显性货币薪酬与隐性超额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激励效率。结果表明,与央企的双重激励对公司业绩始终无明显影响不同,位于高官落马人数越多地区的地方国企,其超额在职消费对业绩的激励效率越高,但高管货币薪酬的激励效率却越低,且该现象突出体现在党的十八大后。这是因为地方国企高管在高官落马的震慑下更倾向于用显性激励替代隐性激励。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高官落马人数多的地区,地方国企的超额在职消费可通过提高投资效率最终实现业绩增长。文章结论表明,反腐败仅是提高国企隐性激励效率的治标之策,只有同时完善内部治理环境,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国企高管整体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分税制的实施导致财政收入向中央倾斜,各级地方政府开始使用地方政府债券来解决融资问题。地方政府债券为福建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路网、污水管网建设和小型公益项目的运行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地方政府债券发展高涨的当下,要从地方政府债券相关制度寻找隐患,通过严格控制债券发行规模、完善报批和发债管理制度、实现债券发行的多样化等措施,保障地方政府债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融资建设方式,BOT和BT模式是基础设施项目引入外资或私有资本的具体表现。BT模式属于BOT模式的演变发展形式,二者在经济实质、目标、最终所有者、风险转移、政府控制力度、参与者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共性,而在运作过程、适用范围、定价及投资回收方式、项目移交时间、风险分担、监管难易程度、会计处理、税收政策等方面又存在较大差异。应正视BOT和BT模式的比较界定,准确把握其经济实质和运作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积极推动BOT和BT模式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MM理论及其涉税拓展对所得税政策与证券市场的关系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上市公司偏好于债务融资,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普遍采用"轻债务重股权"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所得税税制中存在对股权收益的部分征税、重复征税,对证券的投资收益和转让利得实行差别税收政策,以及存在非债务税收保护措施,等等。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改革现行税制,对股息所得征税遵循"同股同利"的原则,清理不恰当的非债务税收保护措施,采取措施减轻对股利的重复课税以及改革证券市场的资本利得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