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近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加速城市化,预计到21世纪初世界人口的50%将集中在城市。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又加速了一般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的迅速增加。现在,各国人们对自国的环境保护问题早已十分关心。就一般废弃物垃圾而言,它愈来愈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问题之一。中国200个城市"垃圾围城"据统计,199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亿吨,人均年产生活垃圾440公斤,且年增长率为8—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快速增长、城镇人口持续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的同时,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在急剧增加。为回答规制政策和社会资本能否有助于缓解垃圾围城压力这一现实问题,文章利用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规制政策和社会资本对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活垃圾收费政策和源头分类试点政策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显著降低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排量,固定费率的生活垃圾收费政策甚至会提高生活垃圾排放群体的排放量。(2)社会资本对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排放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该结果在使用了不同测量指标、不同度量方法、不同估计方法和考虑了社会资本内生性的情形下依然稳健。(3)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社会资本通过促进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和垃圾源头减量行为从而降低生活垃圾排放。文章为推进中国环境管理转型的政策设计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西2000—2010年消费变动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数据,建立了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典型环境指标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并分析了两者相互关系,为广西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政策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西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选取环境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EKC关系;二氧化硫(SO2)浓度、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垃圾随着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随着消费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围城的现象近几年越发严重,面对严峻的垃圾分类形势,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与监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范,在全国起到表率作用。以此为视角,探索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一直无法到位的"痼疾"的根源,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给出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5.
垃圾: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多,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剧增,2001年城市人均垃圾年产量达440公斤,生活垃圾总量已达1.5亿吨,并且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增长。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城市采用露天堆放、焚烧、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也造成了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生态污染,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6.
物尽其用—中国可循环利用废物的进口与环境保护张小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目前,全世界每年度产生约19.7亿吨的城市生活垃圾以及约5倍于此的工业垃圾(工业固体废物),1995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达到6.5亿吨.在这些...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1986—2007年三类环境污染指标为研究样本,从时序维度对上海市人均GDP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海市人均GDP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呈正N型曲线关系,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上海不能成立;人均GDP与工业SO2排放量的曲线关系不明显。Grangery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人均GDP的变化是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人均GDP的变化是SO2排放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人均GDP的变化不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SO2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都不是上海市人均GDP变化的格兰杰原因,意味着上海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而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对上海人均GDP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堆肥三种垃圾处理技术,面对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垃圾组分复杂、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我国垃圾资源化水平低、实施资源化难度大。因此,我国应制定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转变社会及公众消费观念,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推行切实可行的垃圾综合资源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消费大国,生活垃圾已成为困扰和制约城市化进程重大问题之一。仅靠新建填埋厂、提高垃圾处理能力,仍无法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将"零废弃"、"零填埋"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理念、目标和战略,有效地避免垃圾产生量。"零废弃"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所有材料都能物尽其用,既保护环境、又确保不产生垃圾,在我国推广和实施城市垃圾"零废弃"、"零填埋"管理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贸导刊》2004,(24):34-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 ,垃圾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的状况以及对人民健康的潜在影响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远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与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安全的要求差距很大 ,亟须加大工作力度 ,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一、现状近10年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法规、标准和政策 ,使行业管理和设施建设有了依据 ,环卫体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 ,垃圾收费制度从无到有 ,并在部分城…  相似文献   

11.
Given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in Iran and the need to accelerate its economic growth, there is a rising interest in examining the variables that fuel its GDP growth. The scant literature on economic growth in Iran is composed of only a few scholarly studies that investigate this nation's GDP growth. However, none of these studies has examined the causality between GDP growth and its determining elem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1)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 variables that contribute to Iran's GDP per capita growth over time, and (2) to examine the causality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e relevant variables that are included in the model. To achieve these goals the study uses a model that is based on the postulates of de Mello.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GDP per capita growth in Iran are value added growth and domestic investment growth; (2) there is no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growth and GDP per capita growth in Iran in either direction; and (3) there is no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growth and value added growth in Iran in either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2.
(1241) Laura Hering and Sandra Poncet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analysis of grow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We apply a structural model of economic geography to data on per capita income over 190 Chinese cities between 1995 and 2002, and evaluate the extent to which market proximity and spatial dependence can explain the growing income inequality between Chinese cities. The econometric specification explicitly incorporates spatial dependence in the form of spatially‐lagged per capita income. We show that the geography of market access and spatial dependence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er capita income in China. Market acc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cities with smaller migration inflow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NEG theory, whereas spatially‐lagged per capita income matters more in cities with greater immigrat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positive impact of spatially‐lagged income partly results from labour mobility between neighbours, so that spatial dependence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migration, knowledge transfers and increasing competition between cities.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人均GDP及其基尼系数的协整关系检验得出浙江省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冲击响应分析得出浙江省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两者之间越来越协调,越来越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利用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出自从1982年以来,浙江省经济增长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但同时,收入差距的扩大也对经济增长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和地区的人均一般预算支出与人均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北部湾经济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财政支出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由于北部湾经济区现存问题依然较多,因而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谨防财政收支缺口引起的财政风险,加强研究财政收支缺口的力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支持更多地转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1985-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利用动力学系统均衡理论分析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制约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增长率7.5%和能源强度下降率4.2%的规划目标切实可行,但能源强度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不容忽视,如果经济增长仍保持更高速增长,则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将更为困难;人力资本效率增长依赖于经济增长,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但效果不明显,可行的降耗途径在于技术进步。因此,能源强度下降程度应以技术进步相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泛珠江三角地区9+2个城市1992~200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泛珠三角地区的人均产出存在条件趋同,而产业结构调整则存在绝对趋同。由于各地区的先天性差异以及制度性缺陷,导致地区间协同效应受限,使得泛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并未完全有效的发挥,地区间产业存在着同构化问题,经济发展速度仍然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7.
利用深圳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9年至2009年年度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金融相关比率与深圳人均实际经济增长关系,认为人均实际经济增长对金融相关比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但是金融储蓄结构、金融中介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因此,深化深圳金融业发展应该提高金融业资金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由"供给主导"向"需求遵从"转变。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省级层面收入不平等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分割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基尼系数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地区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前“知识溢出”效应超过了“技能溢价”效应,创新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市场分割不仅会加剧地区收入不平等,还会通过阻碍技术创新间接弱化创新对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地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贸易依存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工业化率的提高则会加剧地区收入差距,财政支出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明显;动态面板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惯性特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熊妍婷 《财贸研究》2011,22(6):70-75
在同时纳入能耗、贸易、经济增长的框架下,应用面板协整和误差修正等检验中国能源消费与贸易开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短期动态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中国出口与能耗、进口与能耗间均存在双向正向作用;长期均衡关系估计显示,中国人均实际出口和进口贸易每增长1%,分别带来人均能耗0.103%和0.09%的增加,人均能耗对人均实际出口和进口的长期弹性均约为0.5。可以认为,中国出口会增加能源消耗,进口并没有降低能源消耗,在目前的贸易模式下,节能减排会降低出口扩张的速度。因此,中国能源政策的制定应该与贸易政策相互协调,从而保证对外贸易的稳步增长和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mploys a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o examine whether China’s exports are affected by political risk,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spatial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China’s economy has grown, a home market effect is evident for its exports. A higher leve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beneficial to China’s exports. A substitutive relationship is discovered between China’s OFDI and exports. In addition, the higher income per capita of partner countries and the high degree of economic openness are both beneficial to China’s exports. The partner countries of China, with their higher values of export trade, have been mostly countries with lower political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