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发(1985)1号文件指出:“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这一决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当前,在这种新形势下,供销社如何加强农副产品的经营,需要认真研究对待。一、供销社在农副产品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供销社在农副产品流通中的地位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中介性——供销社据有产销,城乡连结的性质。它既经营产品又是农村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2.
供销社扎根农村,农村市场是供销社的主战场。农村市场的繁荣靠什么?靠农村购买力的提高,靠农民有钱。农民靠什么有钱?一靠好的农业收成,二靠农副产品卖得出去,卖个好价钱。涉县供销社紧紧抓住这一简单、朴实而又深刻的道理,结合自身的经营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多元经营、立体发展”的原则,扑下身子为农服务,全方位地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取得了很好效果。 一、围绕骨干农产品,兴办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涉县供销社把兴办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产业来办,在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培育商品基地,开展规模经营上,较好地发展了供销社的主导作用。先后办起了王金庄花椒专业社、索堡果品专业  相似文献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农村供销社的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转变为众多的农户,这对供销社的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大部分农副产品市场逐步放开,价值规律引进农业生产和经营,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权,也对供销社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供销社在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摆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河北省供销社系统特别是县级供销社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契机,通过在基层社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在县直属企业改扩建农副产品加工型、农副产品贸易型龙头企业,使传统供销社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了调整,但是还存在机制创新不够、起点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探讨。一、按照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抓好组织结构、经营结构调整中的思维创新。总的原则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重组经营体系,强化系统内部的联合,加强与农民的合作,树立全新的经营观念,从没有市场、没有效益、没有发展的领域退出来,向有活力、有效益、有竞争力的领域发展。首要的是以参与和推动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经营为契机,加大对县域产业的参与力度。当务之急是抓住农业结构调整给县级供销社带来的良好机遇,抢占参  相似文献   

5.
沧州市地处京津南大门,开拓京津市场,搞活当地经济,已经列入了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流通主渠道的供销社,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开拓京津市场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是一个亟待付诸实施的课题。一、开拓京津市场的现状和问题1、农副产品进京入津工作有了良好开端。沧州市供销社制定了"立足自身优势,全方位突破,多渠道开拓,发展与京津联合与协作"的思路,明确一位副主任主抓这项工作。1999年全系统有52105吨农副产品打入京津市场,供销社盈利408万元;与京津52家生产经营厂家、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部门建立了总经销、总代理及加工、  相似文献   

6.
1987年6月,强世彬担当起沧县供销社主任、党组书记的重任.十几年来,他凭着对供销社事业的热爱,以"发展是硬道理"做指导,靠改革求发展,狠抓经营机制转换,调整经营结构,创办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沧县供销社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围绕县城主导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优势,重点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供销社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分工中互惠互利,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对供销社  相似文献   

8.
滦南县扒港供销社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以农副产品购销为重点,着力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市场。不但使企业摆脱了困境,而且发挥了龙头作用,带动全县供销社系统所属20多个企业参与农副产品的深购远销,为供销社开拓两个大市场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一、基本做法1.变"依靠"为依托,主动出击,开拓国际市场。扒港供销社从1982年就帮助外贸部门组织出口货源,开展花生米和杂粮、杂豆等农副产品经营,去年春季在一次帮助秦皇岛外贸组织出口玉米货源时,看到这种"依靠"式的经营方式,企业既不能多创效益,又不能开发出自己的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每个企业同样开放,与其长期"依靠",不如平等联合,依托外贸部门开拓自己  相似文献   

9.
1987年6月,强世彬担当起沧县供销社主任、党组书记的重任。十几年来,他凭着对供销社事业的热爱,以“发展是硬道理”做指导,靠改革求发展,狠抓经营机制转换,调整经营结构,创办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沧县供销社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2001年底,全系统固  相似文献   

10.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农村经济的延伸产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形势赋予供销社的光荣职责,对于合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缓解经济结构矛盾、缩小工农产品差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发展壮大基层供销社经济实力,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高效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供销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一直进展缓慢,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由于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基层社大多数干部职工对发展加工项目缺少足够的认识,持有消极态度,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疲于应付。有的认为,供销社自身实力差,缺技术,少资金,没有合适的项目可以搞;有的认为,供销社办工业基础差,没经验,不  相似文献   

11.
景县地处黑龙港流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由于土质、光照、气候适宜棉花生长,历史上农民就有种植棉花的习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棉花已逐步发展为全县的主导产业。近几年来,景县供销社从尽快做大做强棉花这块“蛋糕”的实际出发,狠抓以棉花为主的农副产品经营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景县特点的棉花协会 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农民(基地)的路子,形成了棉花协会和龙头企业与市场对接,龙头企业和专业社与农民对接的格局,发挥了组织和带动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的作用,促进了棉花生产…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泰安市社是全国供销社系统14家获得国家外贸经营进出口权的单位之一,现结合实际,就市供销社系统外贸经营思路进行探讨。一、巧借四大优势,搞好三个结合,实现三个突破供销社外贸经营优势很多,就泰安市供销社系统而言,至少有四大优势:一是耳灵腿长,网点遍布城乡。二是外贸经营是供销社的传统业务,早在六、七十年代供销社与外贸部门联手开创对外贸易,最高年份进出口额曾达到2000多万元。其中仅泰山板栗出口就达1000万元。三是泰安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拥有雄厚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农副产品产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以泰山板栗、泰山苹果、肥城桃、宁阳枣为代表的名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崇高信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四是泰安市位于山东  相似文献   

13.
农村自然村是亿万农民生产、生活的聚集地,也是基层社服务的主要对象和前沿阵地,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是当前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扩大经营、搞好服务、实现社农同兴共富的一项战略措施。一、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有利于供销社搞活经营提高经济效益首先,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发展是供销社加强网点建设,壮大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在农村设点织网是供销社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的建立与发展使供销社易于形成较强的经营网络体系,对于弥补基层网点和服务人员的不足,增强经营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供销社占领农村市场、提高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流通体制先后进行了供销社体制的改革、农副产品收购政策的改革、企业内部经营形式的改革和建立生产服务体系的改革等。而供销社体制的改革和农副产品的收购体制的改革,始终是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焦点。本文试就山东省诸城县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供销社的农村日用工业品市场经营主体地位已不复存在,伴随着的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用工业品经营供销社还有没有必要搞,还有没有条件和能力搞好,是摆在县以下供销社面前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井陉县供销社地处太行山区,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农资经营、农副产品经营和社办工业的发展虽有开拓,但无大成,在客观上造成了供销社对日用工业品经营的依赖。经多年来对日用工业品经营艰难、曲折的探索,从筹资兴建设施、巩固经营阵地到走出井陉、面向全国、开展"大购大销,深购远销";继而在遭受洪灾之后,恢复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曲周县供销社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围绕"抓改制、办市场、建龙头、严管理"这一工作思路,明确目标,硬化措施,突破难点,集中全力抓落实,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一跃跨入"全省十强县级供销社"行列。一、抓改制,活化社有资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经营格局的变化,曲周县供销社系统闲置资产高达1600万元,潜在价值难于发挥,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立足于盘活闲置资产,充分挖掘存量资产优势,县社对现有企业实行了改组、改制和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激活了企业生产经营。1、调整经营格局,优化资产配置。县社对棉花企业实行"多渠道拓业全方位分流"战略",立足实  相似文献   

17.
一、围绕农业产业化,调整优化经营结构第一,以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深化供销社改革,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逐步把基层供销社建成若干个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社。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和规模效益,推进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二是大力兴办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建设,特别是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兴办龙头企业要与实施农业"增、转、化"紧密结合起来,以农民增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兴办龙头企业要走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坚持"大、高、外、强"的要求,建一批高科技、外向型、规模大、辐射力强的现代化、高效益的龙头企业。兴办龙头企业要与专业合作社和建立生产基地结合起来,通过签订合同、契约,实行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三是全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决定》提出,要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向综合性服务组织发展的新路子。"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为最根本的是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贸工农服一体化作为供销社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下来。一、实行贸工农服一体化的客观必然性(一)实行贸工农服一体化是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使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家庭这个小集体作为商品生产经营单位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生产手段的落后,技术素质的低下,市场信息的闭塞、经济实力的薄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大部分农副产品放开后,既不能让亿万农户千军万马涌入市场,也不能单枪匹马地闯进市场,必须由一个经济组织把分散经营的农户通过经济手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大竹县供销社从1980年4月开始试行农商联营,接着发展为生产联营,进而扩大社员股金,增加集体经济成分,并在此基础上组成了县联合社,建立了各级社员代表大会制度,为供销社体制改革的探索,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层基社和生产队联合经营农副产品。从1980年4月起,经批准,基层社经营农副产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国家为解决消费不旺、市场对经济发展推动力不足的矛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启动内需的政策。要抓住当前机遇,转变营销方式,进行经营结构调整,主动占领市场。就供销社而言,要围绕"农"字做好调整经营结构和开拓市场的文章。所谓"农"字特色,一是农资,二是农副产品,三是农村市场。供销社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就在这三个方面。农资经营这几年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农资市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前几年农资市场是供不应求,供需有缺口,所以是主要矛盾。自1997年以来,虽然结构方面有一定的矛盾,但总体是供大于求。农资企业要想站住脚并继续发展,首要的是解决市场问题。市场是企业生存的摇篮,又是企业激烈竞争的战场。农资企业要把市场的龙头抬起来,扩大市场份额,必须改变"一买一卖"的经营方式,把经营和服务的触角伸入到销区,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形成产销科技服务一条龙,占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