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内涵之六:现代财富观不仅重视有形财富,而且强调无形财富 传统财富观,只重视有形财富,轻视无形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观已开始变化,有形财富逐步让位于无形财富。一个企业,其占地、厂房、装备、流动资金等构成了有形财富:而研发、标准、品牌、人力资本等构成了无形财富。今天,良好的商业关系是企业的第一无形财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财富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创造财富的过程是人的主体实践性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创造财富的目的是实现财富增长以及人的自由和独立;财富既是生产力的载体,也是生产关系的载体。财富生产和财富权力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社会形态下的财富关系。社会“内卷化”的矛盾根源在于宏观财富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循环体系下行,不足以支撑微观财富权力的无限膨胀。社会“内卷化”是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财富逻辑已经演变为以财富消费为核心,表现财富生产、分配和交换关系。要解决社会“内卷化”问题,需沿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财富逻辑制定并实施相关措施,包括树立马克思人本财富观;调节资本权力与劳动权力的关系;建立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体制;扩大公共财富规模,建立公共财富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对于财富的认知存在着许多误区,而这与我们没有建设一种良好的财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财富文化”这个概念并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这一载体传播健康的财富观念,就是要使人们在涉及认识财富、取得财富、分配财富、使用和处理财富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4.
财富道德是指其来源、使用及其社会存在形式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我国私营企业主阶层存在违背财富道德规范的问题,因此必须重视财富道德,树立正确的财富道德观。  相似文献   

5.
张莉 《改革与战略》2012,28(12):12-16
马克思财富观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基础之上,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物本财富观”的根本性反思.马克思通过对财富问题的论述,重新揭示了财富的源泉、本质、衡量尺度及其现实意义.文章旨在以马克思原著中丰富的财富思想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语境中把握其财富观念,解读财富的人性基础,分析财富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既可以为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念提供理论指导,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马克思财富观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所具有的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人们的财富观念以及获取财富的方法随经济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在经济全球化和虚拟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财富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使得我国的财富生产面临新的危机。增强国家和企业的财富能力,包括财富生产的能力、控制财富“食物链”的能力以及确保财富安全的能力等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胡跃红  黄婧 《特区经济》2012,(5):103-105
基于财富效应理论,利用我国2001~2010年的上证综合指数、房地产价格指数、城镇居民收入、城镇居民储蓄和居民消费的季度数据建立ECM模型。模型结果表明:房地产市场是扩张的财富效应,股票市场是收缩的财富效应;房地产资产的财富效应大于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最后,根据我国城镇居民资产与消费现状进行原因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理论纬度、实践纬度、全球纬度的"三维模式",从深入研究财富积聚和财富回馈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性出发,全面探析当前我国财富主体的社会认同困境与深层生成机理,及时提出作为财富主体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有力证成回馈社会是财富积聚的价值归宿与终极意义的全新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9.
《新财经》2012,(2):108-108
2011年12月19日,由亚洲财富论坛主办的“亚洲财富论坛第四届(中国)年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届年会由亚洲财富论坛执行主席、秘书长韩剑锋致欢迎辞,全国政协副主席、亚洲财富论坛主席厉无畏宣布年会开始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刘晓翠 《上海国资》2012,(11):48-50
中国财富市场的发展已呈井喷之势。 随着高净值人群的增长,目前从事财富管理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机构纷纷进军财富管理市场,加大布局力度。  相似文献   

11.
陆正华  何宙翔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04-107
文章运用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从声誉理论和信息外部性两方面对企业资本结构确定行为的羊群效应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在这基础上,对2002—2006年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结构的分散化程度检验和回归分析,发现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羊群效应,跟随企业通过模仿领导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  相似文献   

12.
江河 《特区经济》2010,(1):276-278
随着房地产资产在居民家庭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在社会财富的新一轮分配中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房地产财富效应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提出房地产资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拉大居民财富分配差距,是造成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最终将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关注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既要根据宏观经济平衡的要求保持房地产行业的稳定与合理发展,也要从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调节房地产在居民财富分配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邵国华 《特区经济》2008,(12):33-34
美国次贷危机及"两房"事件给全球房地产业及房地产金融敲响了警钟。本文根据房地产业自身的特点,通过剖析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结合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融资外资化对我国金融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玲竹  张婷 《特区经济》2006,(9):337-338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但融资问题却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外资正大量涌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央行121号文件更是在法律上为外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开了绿灯。有金融专家认为:外资会成为房地产融资新趋势。本论文探讨了房地产业外资流入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外资冲击下的货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黄艺 《特区经济》2014,(5):84-85
近十年来,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而居民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却不升反降。这说明和大多外国学者研究得出的结究有所不同,在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出支主要表现为挤出效应。这里本文对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有助于发挥房地产价格财富效应,从而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制度缺陷和结构失衡,是30年来我国独特的生产方式积累形成的.用调节供求的办法不能解决制度上的缺陷,也不能解决结构上的失衡,应有政治思维和战略眼光,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本文主张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坚持发展主权住房模式,大力发展新型房地产金融业,推动城市功能转变,调整城乡住房结构.通过增加和改善社会财富的数量与结构,平衡城乡发展的住房总需求.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市场供需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世勤 《特区经济》2007,(5):227-228
无论是从社会投资,还是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章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因素,从而来考察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房地产的供求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熊璐瑛 《特区经济》2009,(7):207-209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和我国2008年下半年的经济下滑,2008年12月1日的人民币汇率冲击跌停。期间,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对比前几年的人民币升值和房地产价格的大涨,明显显示,汇率的波动对房地产价格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国际"热钱"在汇率剧烈波动中对房地产的投机破坏作用引起人们的担心。本文从汇率对物价的传导机制、供给需求理论、国际投资理财等多视角讨论汇率波动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并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梅元比 《特区经济》2014,(9):186-188
理论上,房价的上涨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消费,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房价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根据总体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取向考察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甚至产生抑制效应。结合房价波动影响消费的传导机制,本文提出要增加中低档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发展住房增值贷款以及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贯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