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郴州地区桂东县是湖南省海拔最高县之一,也是湖南经济较贫困的地区之一。当地主要作物有水稻、烟叶,主要经济动物有猪、羊。为了解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服务和需求,以及农业科研服务推广体系在当地农村基层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探索当前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以及相关方面的一些问题,选择了桂东县有代表性的大塘乡和新坊乡共四村,根据抽样统计的一般原则,每个村随机抽取20—30户农户,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和采访农户相结合的形式。以1998年为应答对象,收到有效问卷共83份。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调查结果分析(一)农… 相似文献
2.
3.
1996年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农村金融市场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现阶段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而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在西昌市某贫困乡的调查为基础,以实证方式分析研究中国贫困地区农户现金收支,金融需求和借贷行为的现状与特点,并就此对贫困地区农户的借贷行为和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5.
为了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4年国务院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基本消灭农村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根据重新确定的贫困标准,列入国家扶贫攻坚县的贫困县全国共有592个,分布在26个省、自治区;从集中连片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户农业投入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村经济》1997,(11):53-60
我国农户农业投入行为研究中共中央政研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使农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农业投资主体由过去的集体向农户的转变,农户由单纯的消费单位变成了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的综合体,农户可以根据家庭需要、政策规定和市... 相似文献
7.
宏观技术需求与农户技术采用的差异及纠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的主体是亿万农户,把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立足点放在加快农户技术进步和发展农村教育,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产品供给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农户农业技术应用的现状、国家农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与两者的差异及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行为差异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户兼业越来越普遍,兼业程度越来越高。但随着农户兼业程度的提高,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发生了相应改变,不同兼业程度的农户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态度、行为方式、技术偏好、投资力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农户采用农业新技术的行为差异,探索促进农业新技术采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户经济行为调控与贫困地区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居住地自然条件思劣生态环境较差的贫困地区而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失为一条实现生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目标的双重、生态农业发展与农户经济行为目标的矛盾性以及影响农户经济行为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户缺乏发展生态农业的内在动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强化农户经济行为目标,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构筑适应贫困地区农村的金融支撑体系、创新土地产权制度,以优化农户经济行为,为实现贫困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也是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文章基于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农业技术有效供给条件下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户耕地面积、农户的文化程度、农业技术的培训及农业技术的盈利性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行为具有积极影响;然而,订单农业的签订,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行为具有消极影响。研究分析表明,现阶段要提高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效率,应进一步提升农户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提升农业技术的投入产出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农户信息获取渠道与倾向性研究--中西部地区不同类型农户媒介接触行为调查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信息传播主体日趋丰富的时代,虽然农户选择信息的渠道偏好电视和报刊,但是针对与生计有关的科技信息,农户最满意的信息渠道仍然是村能人、市场(集市)等人际传播渠道。且村能人(扮演意见领袖的人)在中西部地区科技信息传播中仍起重要的作用。低收入型农户和中等收入型农户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相对富裕型农户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比较丰富。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对农户最终选择和利用信息起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5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同时利用1985—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率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但经历了阶段性的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贫困地区构建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定西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造优势农产品供应链,成为当前发展中国家农村扶贫的新思路。本文对贫困地区农户参与供应链的减贫效应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利用中国定西地区32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户参与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对其脱贫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农户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及时间、投入生产设施装备、加入合作组织、进入供应链中下游重要环节、参与供应链相关的非农工作、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户脱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贫困地区政府应确定当地的优势农产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打造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并鼓励农户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4.
农户经营商品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经济问题》1996,17(12):37-43
农户经营商品化,指农户经营投入和产出中自给性的比重不断缩小、商品性比重不断扩大而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表明投入品更多地来自市场供给,产出品更多地在市场销售,使农户经营系统走出封闭状态,通过市场同国民经济系统日益频繁地进行着信息、产品、生产要素的交换。两亿...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未来农户饲养演变趋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畜产品需求增长是决定我国未来农户饲养演变的重要因素。在城镇居民畜产品消费进入合理增长阶段、农户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阶段暂不会到来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农户饲养演变将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小规模分散饲养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未来农户饲养继续呈现区域性不平衡;经济实用型新技术是未来农户饲养演进的主要技术路线;农户饲养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同环境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基于对四川省连片特困地区301户农户的实地调查,运用结构认知法分析了农户社会资本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贫困地区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户结构型社会资本差异明显,村干部较普通农户拥有更优的社会网络;认知性社会资本不足,表现为异质性社会信任缺乏;农户的社会网络规模、农户互助行为、农户共享行为、农户对邻里的信任、农户对村委会的信任等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显著。因此,改善贫困地区农户社会资本,加强农户的异质性社会网络建设,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构建贫困地区的社会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7.
缩小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差距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沟壑区是西北重要的粮食、果品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近年来,随着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出现了许多“万元户”、“专业户”,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拉... 相似文献
18.
19.
信息不完备条件下贫困农民接受新技术行为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技术进步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源泉。对于农业资源条件不利的贫困地区而言,新的适用技术的采用和由此带来的技术进步应成为克服资源约束、促进农业发展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正如大量研究所表明的,许多新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只取得部分的成功;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在接... 相似文献
20.
刘阳德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4):16-16
农村信用社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能有效地解决家庭承包土地耕作经营农户资金需求,是解决贫困山区农民贷款难、又能保证信用社资金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推行农户联保贷款奠定了基础。农户联保贷款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必然产物,标志着农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质的飞跃,是金融部门服务“三农”的创新。但就贫困地区农村推行农户联保贷款来说,应该是择时机而行动。2000年7月16日,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农村信用联社在所辖双龙农村信用社进行农户联保贷款试点。通过宣传动员,6户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