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养鱼先养水,为甲鱼提供一个舒适、爽洁、安静的自下而上环境是养殖甲鱼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水质的酸碱度:养殖甲鱼要求水质呈弱碱性,pH值在7.5-8.0之间是最合适的。在多雨的季节,要经常泼洒生石灰,生石灰用之前要筛一下,以免甲鱼误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随着甲鱼市场疲软,甲鱼养殖热急骤降温。为稳定、健康发展甲鱼养殖,我市普遍推广鱼鳖混养技术。实践证明,鱼鳖混养充分利用了水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是发展甲鱼养殖的一种好模式,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鳖池条件 鱼鳖池最好是新开挖的,最好处于较僻静、水质清洁、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地方,鱼鳖池的周围建1米高的围墙。  相似文献   

3.
<正>甲鱼温室养殖的生产成本主要是饲料、能源、苗种等,单项成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科学投喂减少饲料的浪费,水体污染小,换水周期延长;水体中充足的溶解氧提高饲料的转化率,降低饲料系数;生物制剂的应用既调节甲鱼肠道微生态系统,提高成活率,又能建立水体中食物链,保持水质清爽,减少用水量。目前甲鱼温室养殖存在的问题:一是甲鱼养殖投饲量往往根据体重的多少机械决定,忽视了环境条件、水质情况、甲鱼规格、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变化,造成饲料浪费,污染水质,饲料转化率低,从  相似文献   

4.
蚯蚓喂甲鱼,有以下优点:一、蚯蚓是动物性天然鲜活饵料,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甲鱼食后消化利用率高,实验证明蚯蚓营养成份高于野杂鱼虾。二、蚯蚓喂甲鱼不污染水质,能提高甲鱼的成活率和产卵孵化率。由于蚓体分泌的粘液能保护自身,所以蚯蚓死后7—8小时也不腐烂,减少了水质污  相似文献   

5.
<正>虾苗、水质、饲料是养虾的三大关键因素,笔者在水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探讨,结合养虾多年的心得体会,认为水质管理思路不清晰、管理不到位是养虾失败一个很重要原因。现在养虾通常是高密度控水养殖。但以藻类、有益菌、增氧机为标志的高密度养虾新  相似文献   

6.
<正>生石灰又称氧化钙,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硬块,溶于水。生石灰入水后变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量,使水温突然升高;其产生的氢氧根离子会使pH值大幅提高。这些水质的变化都能对水体病原菌产生杀灭作用。在甲鱼养殖中,绝大部分养殖者非常热衷于使用生石灰,但是,生石灰使用不当也会对甲鱼产生有害作用。本文对温室大棚  相似文献   

7.
<正>利用藕塘养殖野生甲鱼,既可以减少藕病的发生,提升莲藕的品质,又为甲鱼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野生态环境,使其在营养和口感上远远超过池溏精养的甲鱼,可谓一举两得。现将这一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基地宜建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  相似文献   

8.
<正>在水质调控中往往由于水环境短时间内剧烈变化导致甲鱼不适甚至中毒,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结果事与愿违,欲速而不达。现就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案例作一归纳分析,为广大甲鱼养殖业者提供借鉴。一、生产案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甲鱼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水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一是养殖水体的恶化不利于甲鱼生长,甚至引发病害,最终影响经济效益;二是养殖尾水直接外排对水域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池塘养鳖水质调控技术,对养殖水体进行调控,并对养殖尾水进行生物净化,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甲鱼养殖病害的流行和发生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放养模式存在缺陷。盲目追求高产量,成本掌控思路存在误区,延用传统养殖模式,技术不思改进,放养密度过大,水质难以调控,水环境恶化,致病菌大量滋生,以致引发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1.
<正>一、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1.人为因素: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可造成鳖体机械损伤而感染各种病菌;放养密度过高,以导致甲鱼相互争斗致伤而感染疾病;忽视鳖病的预防工作,为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人为因素是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环境因素:环境的污染或水质及底质的恶化,不但会影响甲鱼的正常新陈代谢,而且还会引起鳖体内有害物质的分解及某些病原体的滋长。3.微生物因素:大多数甲鱼疾病均  相似文献   

12.
<正> 鱼种是获得养鱼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为使鱼种长得膘肥体壮,安全越冬必须强化鱼种秋季培育。一、加强水质调节 培育鱼种的池塘,经过几个月的饲养,水质逐渐老化,要加强水质调节,以改善水体环境。调节方法:一是换注新水。即将原池塘水放出1/3—1/2,再加注新水。初秋时7天换水一次,秋分前后10天  相似文献   

13.
正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又是各类鱼病的多发季节。搞好夏季成鱼的饲养管理,对提高养殖质量,增加养殖效益极为重要。一、调节水质1.配备简单的水质分析盒,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加注新水或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隔10天左右冲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15~20cm深。一般鱼池应每月加注3~4次新水,每次30cm左右;生态制剂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若水质恶化,应先排出1/3~1/2老水,再注入新水,保持水质"肥、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制剂在甲鱼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杭州水产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的“HB”微生物活性制剂是由多种有益微生物菌群组成而具有生命力的活菌制剂,既可补充、调整或维持动物消化道内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与增产的目的,又可作为水质的改良剂,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增长。该制剂于1999年应用于甲鱼池中,换水率从平均每月3次减少为每月1—1.5次,在节省能源开支的同时,水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甲鱼生长速度加快、发病率下降,经济效益相对提高。若将微生物制剂作为甲鱼饲料的生物添加剂,能加强甲鱼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效率,促进甲鱼生长。其作用机制为: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慎重选址,节约建场这一点对新建或扩建的甲鱼养殖场很重要。有些人在建场选址时一眼盯在地租上,哪里便宜在哪里建场,不管养殖条件如何。结果场子建好后才发现池子漏水,水质偏酸,这使得以后的水、电、煤、人工等费用都相应增加,提高了  相似文献   

16.
<正> 曾一度受到人们冷落的地产人工养殖甲鱼,近日在江苏市场开始升温。每500克售价已由前段时间的30元左右上升至40元出头。有关人士认为,甲鱼市场可能会再度升温。 据了解,地产甲鱼升温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已明令禁止“洋甲鱼”进口,同时加大了对走私甲鱼的打击力度,原先大量充斥本地  相似文献   

17.
<正> 甲鱼养殖户为了节省能源,采用温室与外塘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小甲鱼在温室中培育,这时放养密度高,加温的燃料成本低,等到4、5月份天气转暖,外塘的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养殖模式。但甲鱼从温室转移到外塘时,若处理不当,往往造成甲鱼大量死亡。死亡的原因之一是温室水温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养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用药是盲目的,缺乏科学性,往往是没有认真地分析原因,用药凭经验或凭道听途说,缺乏培育水质和预防疾病的基础知识。甲鱼一发病,就慌了手脚,一天或二天换一种药,结果最后甲鱼病治好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治好的,是哪些药治好的。  相似文献   

19.
《渔业致富指南》2010,(16):46-47
<正>全国许多地区发现了甲鱼白底板病,并由此导致甲鱼大量死亡。有人认为是细菌性疾病,有人认为是病毒病,于是人们采用大量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0.
1、外塘甲鱼的养殖外塘甲鱼养殖生产已进入了尾期,将逐步进入越冬期,调节水质、适时投喂,增加甲鱼的肥满度,准备越冬,尤其防病是这个月管理工作的重点。目前水温已降至21-23℃,甲鱼摄食量明显减少,宜每天中午投饵一次。10月上中旬,水温高于18℃、天气晴好的中午,也可根据吃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