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畜牧业投入要素贡献份额的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八十年代我国畜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物质投入是整个畜牧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1980—1990年间的畜产品增量中,41%应归功于畜牧业技术进步,但对于不同的畜产品而言,其增长模式又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发展脉络、归纳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内容、重点以及不足,深度剖析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内在逻辑,以期完善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体系、推进畜牧业清洁生产进程、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法 基于“北大法宝”平台汇总的865篇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 6.0,该文梳理了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的变迁过程及其内在逻辑。结果 在1996—2005年的政策萌芽期,政策描述笼统且不聚焦,多为方向性、概念性的表述;在2006—2014年的起步探索期,政策开始涉及到核心问题,为系统化政策体系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在2015—2018年的蓬勃发展期,政策侧重于技术支撑和项目支撑,形成了主体明确、分工协作的制度环境;在2019—2021年的政策稳定期,管理政策与技术政策相融合,多元化落实方式的政策集中出台,以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结论 纵观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变迁过程发现,中国畜牧业清洁生产政策逐步由国家主导转为国家引导,地域差异特征明显,政策细致化程度不断提升,政策落实方式日益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明晰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促进畜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00—2020年京津冀13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1)2000—2020年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均值由0.45增长至0.88,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地区之间的碳排放效率差异呈现缩小趋势。(2)2000—2020年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呈现由“低值区集中连片,高值区分散”的格局向“高值区集中连片”的布局过渡的趋势,且相异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减弱。(3)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畜牧业碳排放强度分别为当地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与抑制因素,城镇化水平和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能改善邻近区域碳排放效率值。饲料用量、畜牧业技术进步、畜牧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效率的阻碍作用逐步显著加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政策对其的驱动作用逐步显著加强。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畜牧业产业结构对邻近区域碳排放效率的负向影响逐步显著加强。结论 京津冀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并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畜牧业低碳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畜牧业是黑龙江垦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加速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是垦区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对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认识现代畜牧业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它立足于先进的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稳秩序、保民生的现实需要,科学设计评价体系和开展测度分析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方法 文章依据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构建涵盖绿色循环发展、供给提质增效、经营管理优化3个维度的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0—2019年全国及31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 (1)2010—2019年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9.20%,时间上具有向好发展态势,空间上呈现自西向东发展水平依次提高的格局;(2)全国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总体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内差距扩大态势明显、东部与西部两地区间差距最大,地区内差距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3)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单极化趋向逐步凸显,从长期看三大区域均存在发展差距扩大的倾向,但呈现中东部趋向多极化、西部趋向单极化的变化态势。结论 发展畜牧业应当坚持生产规模与资源环境相匹配,因地制宜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型体系,积极发挥好东、中、西部地区在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探索种养结合、草牧一体的现代畜牧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明确其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状况,对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2009—2020年30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西藏)面板数据测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区域差异和收敛性。结果 (1)2009—2020年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指数由0.354上升到0.416。(2)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区域内差异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逐渐扩大。(3)各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α收敛演变,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落后省域对领先省域的追赶趋势明显。(4)全国及各区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政府投资、饲料资源显著正相关,牧区发展水平还与产业结构相关,城郊农牧结合区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科技发展正相关。结论 建议加强畜禽养殖绿色技术创新、因地制宜采取行动、优化政策环境以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胥刚  任继周  韩建民  汪玺 《中国农史》2015,(2):131-136,122
我国进入畜牧业文化遗产整理时期,本文尝试对中国畜牧业文化遗产进行了区域划分并简要概述其整体特征,以利对我国畜牧业文化遗产的采撷与理解。从分布地域、经营方式、经济地位、畜禽品种、文化类型五个方面的差异,可将中国畜牧业文化遗产划分为农耕畜牧业文化遗产区和草原畜牧业文化遗产区两大部分。再依据立地条件、家畜种类、生产结构、民族文化等差异,划分出南方农耕畜牧业文化遗产区、北方农耕畜牧业文化遗产区和蒙古高原畜牧业文化遗产区、青藏高原畜牧业文化遗产区和西北内陆地区畜牧业文化遗产区的二级分类。  相似文献   

8.
兵团地处我国西部地区,是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区域。本文主要就当前兵团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以及兵团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提出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畜牧业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畜禽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要求,注重培育和扶持畜牧业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建立优质产业链;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大新品种、优育品种的更新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开拓畜产品销售市场,加快建设运转高效、信息灵通的营销网络体系;抓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快草产业发展,把壮大草产业作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是全国重点草原牧区,草地占国土面积的28.83%,全区超70%的畜产品来源于天然草地。 该文基于2002~2004年新疆草地调查数据、2006~2008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新疆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 展战略”考察和调研数据,研究新疆草地畜牧业背景、现状与问题,探索新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表明, 近半个世纪以来新疆家畜数量增加了3倍。1980年以来天然草原普遍发生退化,草地面积缩小10.77%, 草地生产力下降5%~10%,优质牧草产量下降30%~70%。在此前提下,提出新疆的草地畜牧业发展新思 路,即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协调山地—荒漠—绿洲复合生态系统关系,在绿洲及其 它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以优质、高产人工草地为基础的现代集约型草地畜牧业,逐步将畜牧业生产从 平原荒漠草地和山地草地向绿洲转移,最终使绿洲成为现代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心;使平原荒漠草地和山 地草地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区,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草地植被,达到人与自然的和 谐,同时实现放牧畜牧业到现代化畜牧业的战略性转型,建立具有新疆区域特色的创新性畜牧业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畜牧业现代化转型是未来发展方向,识别我国畜牧业及其各部门发展的优势区,对各地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采用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对2003—2017年我国畜牧业及其部门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总结畜牧业发展优势区域。[结果] 31个省(市、区)畜牧业增长主要依赖于全国畜牧业的发展,并且畜牧业发展兼具空间结构优势和空间竞争优势的综合优势区仅包含吉林、黑龙江、陕西、山西、内蒙古、贵州、宁夏、西藏和新疆,分布在东北区、黄河中游区、大西南区和大西北区。对不同畜牧业部门,因自然、资源、技术、经济等条件不同,各地生猪饲养、草食畜饲养和家禽饲养部门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表现存在差异。其中,生猪饲养没有综合优势区;草食畜饲养综合优势区省市较多,包括吉林、陕西等9个省市;家禽饲养综合优势区仅有陕西、云南等6省市。[结论]该研究认为各地应规划确定主导畜牧业发展部门,借鉴邻近地区畜牧业发展成功经验,发挥对邻近省市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性现代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事关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我省率先开始探索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畜牧业生产,形成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补短板、强弱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畜牧业全产业链。方法 文章基于产业链的视角系统阐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了上游(良种繁育、饲料生产)、中游(医疗服务、养殖体系)、下游(物流运输、畜禽产品加工)、资源化利用(氮养分贡献率、磷养分贡献率、钾养分贡献率)4个维度26个指标的畜牧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2019年湖北省各市(州、区)数据分析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同时测度了产业链视角下两两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 湖北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化特征,各产业间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较低,“中游—下游”系统间协调度最低,基本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各市(州、区)畜牧业产业链各环节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基本处于中度失调状态。结论 应重点建全湖北省畜牧业产业链,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向上游的育种、饲料延伸,向下游的加工后延,同时结合种养环节,构建生产、加工、环保一体化的全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思路周礼一、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和特点畜牧业增长方式即指畜牧业产出增长的方式。从产出而论,既包括产品的增长,又包括效益的提高;从增长方式而论,既包括资源配置的方式,又包括推动畜牧业实现增长的模式。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就是要寻求...  相似文献   

14.
草业是发展畜牧业的潜力产业。充分利用我省草山草坡资源,立草为业,草畜结合,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文章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9—2018年四川省21个地市州的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旨在测算和提高环境约束下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方法 区别于传统的DEA模型,该研究重点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都使用方向距离函数测算加入非期望产出后的效率值,也是环境约束的体现,且在第二阶段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干扰,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效率值进行测算和评价。结果 四川省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在逐步提高,分区域而言,攀枝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充等地处于纯技术效率前沿面上,成都、德阳、广元、遂宁、乐山等地处于规模效率前沿面上;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会改善粮食总产量、畜牧业劳动力数量和畜牧业资本投入相对过剩问题,增加畜牧业机械总动力有利于改善畜牧业劳动力和畜牧业投资额的过剩情况。结论 21个地市州之间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异质性较明显,部分地市州的效率较低且提升进程较缓慢,也有部分地市技术效率呈逐步上升趋势,且提升速度较快;在提升畜牧业经济发展效率方面,除了要参考目前的效率值,加大技术投入与推广力度或者扩大经营规模,还要注重环境因素对投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畜牧业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畜牧业产出的增长,包括畜产品的增长和畜牧业产值的增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对畜牧业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的分配、组合和使用方式,其本质内容是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从畜牧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式来看,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所实现的经济增长,属于粗放型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的增长,属于集约型增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对增长的需求拉动、技术进步、经济运行的外部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进牧区畜牧业产业化的探讨季磊牧区畜牧业产业化,是推动畜牧业体制转轨、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也是牧区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推进牧区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是广大牧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的实际,就此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即将来临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作为农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业 ,更要处理好与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的关系 ,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反思 :江西畜牧业连续 2 0年持续增长 ,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蓝子” ,明显地改善了人们的膳食结构。 1 999年 ,全省肉类总产量达 2 1 1万吨 ,禽蛋 4 0万吨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畜牧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是农民增收 ,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 ,畜牧业高速发展与资源配置不协调…  相似文献   

19.
新疆伊犁地区农区畜牧业的方针应贯彻:以草原畜牧业为基础,农牧结合,全面发展;牧区繁育,农区育肥为主;充分利用夏季草场放牧,春秋季则以种草养畜为主;以草食家畜为主,全面发展;以提高质量为主,数量与质量並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算2010—2019年全国畜牧业产业集聚度并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及渠道路径。[方法]文章利用区位熵指数测算畜牧业产业集聚水平,构建畜牧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模型,结合调节模型、中介模型来检验畜牧业产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制,并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1)畜牧业产业集聚具有门槛效应,只有超过门槛值之后,畜牧业产业集聚才能推动经济增长;(2)在畜牧业要素禀赋多的地区的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要素禀赋具有调节作用,畜牧业子产业具有中介效应。(3)内蒙古、吉林、湖北与新疆4省区位于产业集聚U型曲线右侧,畜牧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4)辽宁、湖南、海南、西藏、云南、贵州6省区刚过畜牧业产业门槛,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初步呈现;(5)广西、四川、河南和安徽4省区处于U型曲线左侧,需调整或改变他们的产业结构;(6)江西、河北、青海、黑龙江的畜牧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有倒U型作用,且这4个省畜牧业产业集聚度已超过最优点,需注意规模不经济问题。[结论]各地应根据本地畜牧业要素禀赋与产业集聚情况,采用对应的产业政策,推动畜牧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