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均衡解及转移动态结果出发,理论上提出: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扩大,不影响代表性家庭的最优私人资本积累选择;但是会挤出代表性家庭消费,造成当期国内生产总值的下降。通过应用计量模型及STATA13计量软件,实证分析我国1991-2011年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显著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这个国家培养或吸引的人才。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十几年来,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仍存在多方面问题。如今,政府重提4%的目标。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相似文献   

3.
稳定的支出责任划分是构建可持续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础。文章从规范和实证两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外有关支出责任划分的重要文献,以期为当前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选择合适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于“市场失灵”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市场失灵-国家干预”经济法理论模式对于研究中国经济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个人收入与其人力资本密切相关,公共教育支出可以通过影响教育投入来影响人力资本积累,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收入差异。文章试图对研究公共教育支出与收入差异关系的理论文献进行述评,并指出其对中国现阶段公共教育政策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中教育支出的理论,实证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学理论对现代经济法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和法律的经济法是现代社会才产生的,它以现代市场经济为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之法.对现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一直备受世人瞩目,特别是在今天,经济法的重要地位更是有目共睹.为此,中外学者对现代经济法的起源与产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有很多精辟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我国社会"二代"现象的现实背景,从公共教育支出的视角,依据代际收入流动理论,采用我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和生均教育经费数据以及"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多重门槛模型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机制与程度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当前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较低,各地区公共教育支出水平会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大小,加入公共教育支出变量后,代际收入弹性为0.548,公共教育支出对子代收入的弹性为0.154;(2)随着政府教育支出水平的提高,公共教育支出水平越高的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增加越显著;(3)各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并不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不同。因此,无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投入都应该持续进行,只有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显著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性,缓解"二代"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经济学理论看我国的教育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在20世纪50年代,以罗伯特·索罗(1956)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实证研究了资本和劳动力等有形因素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经济增长是不能得到解释的。这部分不能得到解释的增长被称为剩余效应。为寻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其它因素,以后的经济学家们对教育和科技进  相似文献   

10.
白芸 《经济论坛》2006,(5):105-107
一、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一)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进程中,不仅私人部门资本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用于教育方面的政府公共投资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Barro(1991),Chu等(1995)和Tanzi和Chu(1998)指出,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支出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促进公平。Aschaue(1993)对1960~1985年间107个市场经济国家的横断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剔除滞后效应),认为公共教育资本存量具有正的产出效益,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可以创造经济价值。Tanzi(1995)则认为教育支出提高了一国从它国吸收技术和发明新技术的能…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财政忽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究其原因,近年来实行的“大跃进”式的教育体制改革、财政投入规模和结构的不均衡等是农村教育支出短缺的制度性根源。财政支出向农村教育倾斜,不但可弥补农村教育资金的不足,而且还可发挥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为农村教育投入多元化提供前提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科斯“灯塔理论”给我国公共物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公共物品的收费困难,多年来,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提供还是企业提供一直是一个热议问题。本文从科斯的灯塔理论及科斯所提及的英国灯塔制度出发,结合中国公有物品的现状,探讨结合市场、政府双方两者的力量,并加入监督机制的提供公共物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扶贫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决策的扭曲,有待实证检验。本文采用回归间断点设计方法(RDD方法),实证分析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对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计划使国贫县获得了更多的财力支持,财政供养人口规模增长也更快;但其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较慢,生产性和服务性公共支出增长较快。上述发现说明:扶贫导致地方政府将较多财政资金用于有助于减少贫困的生产建设和公共服务,而非行政消费。  相似文献   

14.
政府干预经济的调控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狭义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市场难以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这时市场就失灵了。当市场失灵时,为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干预,这实际上已经明确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调控边界。不过现代广义的市场失灵理论又在狭义市场失灵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市场不能解决的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问题也需要政府出面化解,从而使得政府的调控边界突破了传统的市场失灵的领域而大大扩张。政府干预经济领域的扩张一方面说明政府…  相似文献   

15.
公共卫生支出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近两年的事情。特别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暴露了中国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支出领域存在严重"缺位"。2009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新医改)中明确规定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政府实现了在公共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中国省级政府教育支出比重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经济绩效为考核标准的官员晋升机制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展开标尺竞争,这种竞争和财政分权制度结合在一起,共同对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比重产生显著的负影响。而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给度对教育支出比重具有正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等则具有负效应。研究还发现,转移支付比重过高会扭曲地方政府的支出效率,形成预算软约束,从而对教育支出比重具有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外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评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的形成及演变 自1890年新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马歇尔首次提出外部性概念以来,经济学家们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外部性理论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政府行为外部性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基础。 最早将政府和外部性联系起来的是马歇尔的得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将实验方法引入到公共物品的研究中,对这一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观点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将公共物品研究从单纯的逻辑推演阶段发展到了实证检验阶段。  相似文献   

19.
王敏 《经济经纬》2007,(6):130-133
财政教育支出作为政府公共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支出量大,涉及面广.财政教育支出的绩效划分为支出的过程绩效(包括配置绩效和耗用绩效)、成果绩效和监管绩效.成果绩效的评价是整个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安玉雪 《生产力研究》2011,(7):110-111,146
中国经济在持续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尤为突出。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影响社会公正与稳定,不利于经济发展。应当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立足于基本国情,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完善配套制度保障,合理定位政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