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市域角度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安市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国土空间综合利用进行耦合协调度评价,为市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利用与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7年西安市"三生"空间综合利用水平整体持续增长,持续增长的生活空间指数贡献率最高,生产空间指数和生态空间指数虽在动态波动变化中也得以增长,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提升。发展度、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增长,"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不断增强,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从严重失调型逐渐稳定在临界协调型的态势。探究西安城市"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变化,主要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冲击、政策调整、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因素有关。因此,提出综合考量区域发展实际,协调衔接各类规划合一形成地方国土规划"一张图",建立健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律、产权和制度等对策,从而实现西安城市"三生"空间的合理规划布局与科学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上海、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新加坡1978-2007年的对外开放度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同时运用有关模型计算国内各地区的经济实力指数,并对开放度与经济实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测算评估和比较分析,文章认为,对外开放是中国各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重要因素,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陈熙 《科技和产业》2024,24(7):28-32
林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同时乡村振兴战略又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熵值法测算2011—2020年中南和西南地区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乡村振兴综合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林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具有高耦合性,且中南地区耦合协调度多处于中度协调水平,西南地区多处于基本协调水平。并提出扎实推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人才引进,保证资金流入等。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和发展引擎,其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引力模型、比较优势模型等,从经济引力协同度、产业结构协同度、人才比较优势协同度、和营商环境协同度4个方面创新构建了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综合协同发展指数模型(CDI)体系,对深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各相关城市的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利军 《世界经济研究》2005,(11):85-88,F0003
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和互补性指数等工具研究了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现状及发展、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证明中国与拉美主要国家存在越来越强的互补性,进而分析了中国对拉美主要国家在哪些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为进一步发展中拉贸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测算了东北地区各省高质量发展指数,识别了各省发展短板,量化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和收敛性。研究发现,第一,在高质量发展指数方面,东北三省的协调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是限制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耦合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阶段进入轻度失阶段;按耦合协调度均值大小依次为辽宁>吉林>黑龙江,辽宁发展优势明显。第三,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σ收敛、β条件收敛和空间β条件收敛特征,耦合协调度低的省份比耦合协调度高的省份发展更快,存在追赶效应,各省最终收敛于稳态水平。本文为促进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量化支撑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互动协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法及障碍度模型测算了科技创新指数、绿色发展指数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研究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性,最后分析了影响协调度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20年,科技创新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两者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均有所上升,增长趋势基本同步,且协调度数值低于耦合度数值;我国大部分地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省域间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协调度一般在相邻等级间转移,且向上转移的概率大于向下转移的概率,协调度越高的省份对邻近省份的促进作用越强,整体上转移类型较为稳定;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是影响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常常将"发展"简单地等同于"GDP的增长",从而造成诸多问题,例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改善不一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发展不协调和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等。虽然上述问题都有各自背后的深刻原因和具体环境,但对发展的认识不一致及评价体系的不合理、不全面、不科学,是重要原因之一。以"幸福指数"作为政绩考核补充标准,日益成为共识。本文将综述我国有关幸福指数的研究进展,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幸福指数的实践情况,并基于我国民生指数的研究,构建和测算中国幸福指数,将计算结果与人均GDP、HDI(人类发展指数)等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中美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洛伊德产品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产品分散度指数研究了1996~2010年期间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农产品贸易紧密程度加大,大宗农产品呈现越来越明显的产业间贸易趋势,高附加值农产品向产业内贸易发展;同时,中美农产品在出口市场、出口产品结构方面竞争激烈。未来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将以竞争为主,互补为辅,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分析韩国银行资产负债规模调控效率,特构建资产负债表、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资产负债规模的调控作用与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采用协调度模型科学有效的测算两系统的协调度水平。结果表明,2007~2016年,韩国银行资产负债扩张规模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两系统协调类型由失调转为高度协调状态,但经济系统发展指数自2010年后均低于资产负债规模调控指数,影响了韩国银行资产负债规模调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数字发展环境、数字产业化水平和数字创新能力4个一级指标,并选取19个二级指标构建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可获得性,采用熵权法对浙江省8个样本城市2017—201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对浙江省各样本城市间的发展差异程度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大部分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潜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强的头部效应。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presents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state of scientific and innovative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s of Northwest Russia. The dynamics of their main indicators has been analyzed. Scientific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ve activit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values of factors and their connection with the final results by region have been determined. The advisability of developing statistical accounting of process innov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potential of the region is noted.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高度一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在自主创新能力、能源发展战略、森林资源发展和湿地保护诸方面,仍面临着严峻挑战,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控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我们应立足国情,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碳汇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在工业化完成阶段尽快从相对减排走向绝对减排。  相似文献   

14.
谭涛 《科技和产业》2023,23(5):80-86
为探讨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构建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2015—2019年各省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全国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失衡问题依然突出;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仍有超1/3的省份处于失调阶段,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5.
交通优势度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观测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揭示区域交通与经济发展间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从而为区域交通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四川省183个区县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测算县域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可以观察到四川县域交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核心逐渐向外围减弱以及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段茜茜  张烨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54-260
从经济发展质量与潜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绿色政策与民生保障3个维度,选取31个二级指标构建中国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30个省区市2013—2018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同时对各省各区域间的发展差异程度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大部分省市发展速度较快,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潜力;省市间的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是区域间梯度差异明显,呈现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World development》1987,15(9):1225-1235
Conceptual and data problems make the sele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difficult. It has also proven hard to link measur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y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are obtained in regressing two “input” indicators: stock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nd expenditures in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with population size and income per capita. The models adjusted include non-linearities and are structurally different country groupings. Thus the practice of utilizing average coefficients, and of applying their values to both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does not seem justified. The econometrically established pattern tends to corroborate prior knowledge about highly qualified human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expenditures in R & D, in “outlier” countries performing both above and below the “norm”.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作用.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对山西省2014—2018年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指标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综合确立权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处于轻度失调状态.深化标准化服务体、创新科技服务、开发信息服务、推进品牌服务、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和创新金融服务将有助于提升山西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个维度,并细化为九个指标对上海市引进海外科技人才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了考察。经过分析得出综合结论,上海在执行引进海外科技人才政策方面,取得的成绩一是为人才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推动了海外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但是还存在着国际人才的集聚度很低、对海外一流人才吸引力不大、人才制度和发展环境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等不足。  相似文献   

20.
The measurement of development effor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generally focused on the growth of GNP per head and related concepts. Increasingly, development economists have become aware that growth of output or income by themselves are not adequate indicators of development, and that the reduction of povert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basic human needs are goals that should show up in a measure of development. There has been growing interest in designing better measures of development, including modifications of GNP, social indicator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of social accounts, and composite indices of development. A review of these approaches and concepts point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use of social and human indicators is the most promising supplement to GNP, particularly if work on social indicators is done in areas central to the basic needs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