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票据作为企事业单位最常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兼具结算和融资,对于节约财务成本、便捷日常结算业务、满足短期融资需求等有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票据失信行为也时有发生,影响了票据使用和票据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非现金支付领域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业务发展日新月异。本文从非现金支付服务市场主体、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使用渠道和功能领域等方面对目前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从加快完善基础性法规制度,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培育创新业务市场应用、提升管理效能、强化风险防范和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优化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     
《金融博览》2009,(20):13-13
第二季度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情况 第二季度.全国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523006.97万笔.金额1678922.21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7.8%和6.6%.增速比第一季度分别加快0.4个百分点和8.2个百分点。其中,票据业务20759.85万笔.金额635172.15亿元.分别占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量的40%和378%;  相似文献   

4.
《金融会计》2014,(12):14-17
2014年第三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支付体系平稳高效运行,支付业务量持续增长,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一、非现金支付工具第三季度,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2.07亿笔,金额457.9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33%和10.92%,笔数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5.84个百分点,金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14.9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金融会计》2014,(9):20-23
2014年第二季度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支付体系继续保持平稳高效运行,支付业务量持续稳步增长。一、非现金支付工具第二季度,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50.38亿笔,金额456.2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35%和17.42%,笔数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64个百分点,金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8.57个百分点。(一)票据。票据业务同比下降,实际结算商业汇票业务同比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6.
王琴  刘敏 《时代金融》2009,(4X):70-72
<正>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非现金支付工具作为现代化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诚信度的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单位和个人实现货币所  相似文献   

7.
个人支付结算业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辖区支付系统建设发展迅速,个人支付结算功能进一步增强,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推广,商业银行柜台资源得到整合,支付结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但商业银行柜台办理跨行转账及通存通兑业务尚需进一步加强,农村支付结算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因此,加强支付结算宣传,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仍是支付结算工作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金融业务的发展,现金结算的缺点日益显现,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势在必行。但由于我国现阶段现金管理制度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现金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支付方式,健全合理的收费制度,加大对非现金支付宣传力度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非现金支付已成为日常交易活动的主要支付方式。论文以欠发达省份宁夏为例,在分析非现金支付发展现状及对实体经济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VAR模型,从总量与结构两个维度考察了非现金支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依此提出推进欠发达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会计》2016,(4):51-54
2015年支付业务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支付业务量保持稳步增长,电子支付业务增长较快。一、非现金支付工具2015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943.22亿笔,金额3448.8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1.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使用,能有效地减少现金流通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社会信用水平.但由于支付工具的安全及受理市场等问题,致使非现金支付工具未能大量使用.本文就制约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的七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非现金支付交易工具的推广应用工作存在难度,现金结算应用十分广泛,电子支付结算方式的应用增长势头较高,使用银行卡现金结算占比较多,其转账支付功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要解决非现金支付交易工具推广难的问题,必须改善信用环境和支付环境,加强宣传,增强社会认知度,多方协调,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3.
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不均衡,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在农村地区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和使用,完善农村结算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非现金支付体系的逐步健全,非现金支付工具发展迅猛.但是MO仍然呈逐年增长的态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对于现金的替代表现为增量替代效应,非现金支付工具不可能完全替代现金.本文将从理论和国外的经验数据对此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宽带的日益普及以及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和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力度的不断加大,我盟支付系统和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受地域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暴露出一些地域性和差异性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浅析,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不断提高全盟金融支付服务水平,进一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社会中,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的特点,是一种现代化支付手段。在农村地区仍然以现金结算为主,为了改善农村支付环境,要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因素制约着农村地区推广和应用非现金结算工具。以县城为重点,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是人民银行的工作重点。为了改变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应用比重低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改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落实人民银行工作要求等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7.
付晓亮 《金融与市场》2015,(1):63-64,70
使用现代化非现金支付工具可以减少现金流通,节约社会交易成本,而且能有效防止偷逃税款、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但受各地不同主客观因素制约,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存在诸多难题。文章以锡林郭勒盟为例,从当前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现状入手,通过货币投放、农牧区支付环境变化分析了当前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2013年至2017年我国非现金支付发展情况及其规律性,建立了关于非现金支付工具选择偏好的模型。数据分析发现,在这段时间传统的非现金支付业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而新型的电子化支付工具迅速发展,特别是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出现爆发性增长。理论研究表明,非现金支付工具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安全性、便利性和使用成本,而这三项因素又受到交易规模的影响。交易规模越大,人们对支付工具的安全性要求越高,对便利性要求越低,也可以接受付费和较高的使用成本;交易规模越小,人们对支付工具的便利性要求越高,对安全性要求降低,也不可以接受付费和较高的使用成本;在交易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越安全、越便利、使用成本越低的支付工具越能得到使用。本文建议,应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账户余额纳入M1范围,加强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统计分析,加快开发中央银行主导的新型非现金支付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为大力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积极推动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普及和创新,实现“全面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缩小农村与城市在支付服务方面的差距”的工作目标,央行和各家涉农金融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改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推动农村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和使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巩固农牧村地区非现金支付服务作为金融服务的基础作用,发挥非现金支付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应进一步加快农村非现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步伐,提高农村资金流转速度,降低农村经济活动交易成本,大力推进非现金支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