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严重制约着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是解决地区经济不平衡的有效途径。该文认为苏南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但也有其阻力和粘性,因此政府推动是苏南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苏中和苏北接受苏南产业转移中也应当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培养好人力资本,以取得地方经济、企业效益和政府的"三赢"。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Lucas生产函数,对江苏省的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关系进行实证验证,结论是: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结构差异,高等教育对于苏南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其他两个地区都明显;苏中和苏北,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且苏中地区物质资本投资作用凸现。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点,选择"优势教育"重点予以投资。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测度分析——基于基尼系数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安宁  庄立  梁进社 《经济地理》2011,31(12):1995-2000
系统地计算了1978--2009年江苏省县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数,并将其分解为三个部分:区域内经济差异、区域间经济净差异和区域间经济逆差异。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扩大趋势。在小尺度县域单元上,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主要受一般县市经济差异的影响,市辖区的差异变化不大。在大尺度区域单元上,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的经济净差异决定着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随着区域间经济逆差异越来越小,苏北、苏中人均GDP高的县市逐步被苏南入均GDP的低的县市赶上和超过。要积极壮大苏中和苏北县域经济,实施有利于缩小经济差异的区域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长江以北、苏北灌溉总渠以南的3市21县为苏中地区,其面积、耕地、人口约占全省的1/3。改革开放促进了苏中经济的飞跃的发展,实现了传统农业、经济总量、规模经济、外向经济和科技投入等五个方面的突破。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经济运行由国内循环向国际循环转轨的重要阶段。面对这一形势,苏中经济如何实现历史的跨越?苏中襟海带江,具有较强的对外开放和综合发展的优势。加速苏中经济的发展,对江苏省,对以上海为龙头、开发长江流域经济的大战略都将有重要的辐射、扩散和带动作用。 一、战略位置和产业特点 苏中地区主要由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和海滨三个平原构成,地势平坦、河湖港汊众多,滩涂资源优越,盛产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水产、畜禽等多种农副产品。与上海、南京等江南名城仅一江之隔,有较强的对外开放优势。近十多年来,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生产有较大的飞跃,机械、电子、轻纺、化工、建材、船舶、工艺、食品等行业初具规模,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生长点。江苏已成苏  相似文献   

5.
发展苏北经济是“十五”期间全面推进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长江沿岸的 苏中地区培植增长极,正是带动苏北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培植增长极,充当上海及苏 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中介”,既有利于加强对苏中、苏北地区的辐射,又有利于抑制上海 及苏南的中心城市对苏中苏北的“极化效应”。目前,有三个可行的增长极,即南京增长极 、三江增长极和润扬增长极。通过在这三者之间形成合理的分工,可以充分发挥苏中地区的 带动作用,从而有力地促进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沈建红  张弘 《经济导刊》2009,(10):39-40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集群现象几乎遍及所有的城市或地区,这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其它经济繁荣地区一样,苏中四市镇江、南通、扬州、泰州集中了大量的传统制造业集群,在当前沿江大开发、打造江苏国际制造业基地的背景下,这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将成为推动苏中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文章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并引用国外的区域分离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即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城乡两大区域逐渐收敛趋同。通过各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得出江苏省城市、农村、苏南、苏中与苏北地区分别表现为向下收敛、向上收敛、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全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苏中三个中心城市南通、扬州、泰州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全面比较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经济复苏中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中国经济自2008年底触底以来,显现出十分强劲的复苏趋势,表明中国政府实行的一揽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从目前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从应对  相似文献   

10.
依据泰尔指数的分解方法,分析了2002—2012年江苏省48个县的存贷款额和FIR的差异,得出县域存贷款区域间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区域内苏南差异增加迅速,苏中和苏北相对稳定。FIR区域间差异小于区域内差异,区域内苏南差异增加,苏中差异减小,苏北差异不变。经济越发达地区,在2006年后县域金融多元化程度越高,中小企业等用户的信贷可得性增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金融市场集中度高,用户信贷可得性略低。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