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陶雪良 《经济纵横》1992,(11):49-51,32
<正>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近30年通过实行开放的、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使经济迅速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提出广东应力争用二十年的时间超过"四小龙".这无疑要求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出发,来吸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叫资借鉴.一亚洲"四小龙"从60年代初开始实行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经济.它们的成功经验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有着强烈的示范效应,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当前,关于在东亚地区开展金融合作的呼吁之声日渐高涨。理论界就这个问题积极展开了探讨,政府之间也在不断利用各种磋商和交流的平台,推动着整个地区合作的开展。一、东亚贸易与投资关系分析(一)东亚的贸易格局。按照大东亚统计框架(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省、中国澳门、日本、韩国、东盟10国),无论是采用出口、还是进口数据,本地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占世界贸易的比重都是逐步上升的。进入20世纪90年代,尽管遇到各种挑战,其贸易规模仍一直保持在世界贸易总量的20%以上。2002年大东亚地区总出口达16202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的25…  相似文献   

3.
于楠楠 《新经济》2014,(17):21-21
日本用不到100年的时间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亚洲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日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技术成熟产品的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我国和日本都实行东亚模式,即以实现出口为导向,因此探索日本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经验,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步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亚和拉美的外汇储备累积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全球产业转移所导致的贸易规模扩大和经常帐户盈余积累等实际因素是新兴市场外汇储备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的结论.东亚比拉美有更多外汇储备的原因是两个地区发展模式的差异所致.东亚依附于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战略不仅能够增加出口,且获得经常帐户盈余的稳定性也要强于拉美.但东亚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外汇储备积累上却表现出了一定的预防性动机.  相似文献   

5.
东亚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日本于20世纪初率先实现了近代化,20世纪60年代又再次崛起为现代化的世界经济强国;亚洲四小龙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现代化,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东亚的中国和东南亚的"亚洲四小虎"、越南也处于现代化的快车道上。东亚的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密不可分,是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全球化在东亚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东亚国家和地区也为其他后发国家树立了迎接全球化机遇和挑战的良好榜样。  相似文献   

6.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原本是传统的资本输入国和地区,但自60年代中期起特别在70年代以后,它们在大量引进外资和外技的同时,也日益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截止1985年6月,南朝鲜、香港的对外投资总额为4.65亿美元和22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2%和8.9%,这在它们的出口战略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拟就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趋势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一从总体上看,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始于60年代中、后期,而大规模地对外投资,则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的.这主要由以下一些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和东盟各国(地区)输美纺织品服装产业这一角度出发,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东盟主要纺织品出口国(地区)和中国的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优劣加以定量分析,并运用替代价格弹性和SMART模型量化研究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将对中国输美纺织品的影响程度。研究认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地区)纺织品出口美国市场的总体竞争性在加强、差异性在减小,而且双方的纺织品服装普遍存在替代性,因此,东盟各国(地区)加入TPP将有可能导致世界纺织品出口贸易格局发生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林杉 《经济纵横》1991,(5):50-52
<正> 一八十年代后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二战以来美国操纵世界经济的格局,代之而来的是世界经济形成了多个中心。其中引人瞩目的是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简称为东亚)经济的腾飞,在暂短的时间内渐渐形成了一个经济中心,特别是超速发展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四小”及“东盟”国家的奋起。中国改革后所带来的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使这一地区在  相似文献   

9.
史智宇 《财经研究》2003,29(9):75-80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域内自80年代中期以来到90年末之间的贸易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分析了制约我国与东亚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东亚和拉美新兴工业化国家(NICs)的比较研究一直在试图通过考察其宏观经济指标和经济政策来解释东亚国家相对突出的工业业绩。本文则通过考察一个特定的工业——汽车工业——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新的探讨。最后的结论是:就汽车工业而言,不能简单地把东亚和拉美两个地区用二分法来进行比较,它们之间并不存在象我们常常认为的那样明确的划分依据,但是“经济发展国家主义”分析却仍有助于理解各个国家工业业绩的差异。1 引言近年来,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它们的发展战略经验到底意味着什么,引起了人们的争论,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工业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1 导言近30年来东亚八国(地区)新加坡、香港、台湾、南韩、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先后步入工业化和快速经济发展的阶段。由于其地理、历史条件的不同,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相对比较优势。本文将从各国的特点入手,以几家电讯跨国公司的案例为主,讨论以下几个问题:跨国公司在东亚的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过程中起到了哪些特殊的作用?跨国公司是如何将东亚地区纳入其全球的发展战略?而这些来自本地区和外地区的跨国公司相  相似文献   

12.
由人口转变过程所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优势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转化为超出稳态经济增长之外的额外经济成果,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而收获人口红利的时期被称之为"机会窗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等)成功地把握了人口转变的机遇,利用了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也由此形成了有关人口红利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80年代,东亚在“雁行模式”下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同时,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萧条,从而导致了东亚“雁行模式”的终结。在新的世纪东亚经济发展中。日本和中国将以其资金和市场潜力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东亚经济“双引擎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宏 《经济纵横》1993,(10):50-52
<正> 一、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其投资的主要地区台湾省的对外直接投资可追溯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在岛内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出于寻求国外资源、保护出口市场的动机,被迫对外直接投资,但并未形成规模。随其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进入80年代,台对外进接投资的速度及规模都大幅度增长,使其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行列中处于领先地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往效率测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以及跨国研究中制度的异质性问题,本文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eta-frontier生产函数这一综合分析框架,在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APEC地区17个成员1980-2007年期间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对双重约束下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除了发展中国家群组之外,发达国家群组和东亚新兴经济体群组中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个别年份位于潜在最佳生产技术的共同边界上;各群组的共同技术效率(MTE)和共同技术比率(MTR)平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均依次为发达国家、东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工业化水平、人口密度、劳均资本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双重约束下APEC地区共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三大群组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及程度则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牛芳 《经济纵横》1992,(10):51-52
<正> 在本世纪50年代末期,台湾当局制定的进口替代战略的保护措施产生了愈益明显的负效果,为突破困境,台湾当局着手逐步推行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又称第一次经济改革).这些改革较之亚洲其它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来得迅速和及时,为台湾经济的初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日后的工业化起飞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改革的背景50年代初期,随着岛内经济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台湾当局意识到发展民族工业的迫切性,遂制定了进口替代的发展政策,希望利用岛内初级产品的生产及出口,赚取外汇,用于发展工业所需的机器设备及农工原料,并配合实施一系列  相似文献   

17.
外汇储备增长对一国宏观经济运行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基于Fukuda和Kon的模型,选取1990~2009年东亚12个经济体和拉美7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建立外汇储备与消费、投资、出口及总产出的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外汇储备增长在东亚与拉美两个地区、两次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宏观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东亚和拉美地区外汇储备增长对投资、出口具有显著的"扩张效应",而对消费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效应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Data)模型方法,对1991年—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省级出口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总体上对我国的省级出口贸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中、东、西三个地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三个不同的区域出口影响不同,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要强于中部地区,同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的省级出口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间的推移,澳大利亚的经济结构从农业和制造业逐渐转向了服务业,同时最近采矿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经济活动也转向到资源丰富的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以下简称"西澳洲")。经济结构的改变是由服务需求的上升、东亚的工业化、经济改革和技术变革等一系列因素推动的。近年来,在资源出口价格上涨和矿业投资增加的推动下,澳大利亚经济结构性变革的速度似乎加快了。  相似文献   

20.
一、一些国家社会事业科技投入新趋势 20世纪90年代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超级发达大国(如美国)、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如此,而且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和发展中大国(如印度、巴西等)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呈现出大幅度加大社会事业科技投入的趋势,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