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及农民筹资筹劳资金作用,控制农民筹资筹劳标准,确保不增加农民负担,凤翔县对列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项目统一到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项目投资预算评审,县综改办依据投资评审报告进行项目奖补资金审核审批,  相似文献   

2.
2009年,陕西省在高陵、蓝田等30个县区开展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2010年下半年全面推开。有效地带动和推进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发展,形成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也出现了群众筹资筹劳、项目管理以及资金管理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政府对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形式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行为给予奖励补助的一项财政支农新制度,是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又一重大举措。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村民委员会在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道路修建维护等村民直接受益的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时,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定,实行专事专议的办法筹集资金和劳务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丁元春 《活力》2006,(3):53-53
税费改革以来,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特产税后,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资筹劳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在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合法权益、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生事物,“一事一议”在具体运作中还有一些需要规范和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唐福华  梁家 《乡镇论坛》2010,(25):16-16
“镇上来人到小吃部小聚一下,开几个杂工签个字不就行了。”江苏省启东市在村级财务审计中发现,一些村级组织在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杂工使用过程中违反政策规定、虚造杂工支出用于请客招待、矛盾化解,甚至侵占集体资金等问题。为此,启东市作出规定,对村级杂工支出一律实行“一折通”打卡发放,封堵村级杂工支出漏洞。  相似文献   

6.
税改后农村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所需投入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解决,不再以村提留形式固定向农民收取。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议事决定难通过、资金筹措难到位、建设质量难保障"等问题。凤翔县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孔繁梅 《民营科技》2009,(4):105-105,5
针对面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同到的困难、问题和农村公益事业极速下滑的趋势,提出改变现有状况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强芳 《西部财会》2020,(1):26-26
宜君县扎实推进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运行工作,保障资金安全,加快资金拨付,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得到落实,这一民心工程深人人心,受到群众好评。截至2019年10月底,该县发放财政惠民补贴41项,已制作发放财政惠民补贴卡3.3万张,激活率为100%,涉及全县117个行政村3.3万农户;累计发放各类惠民补贴资金8.03亿元。全县投入使用助农“E终端机”和无线POS机185台,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  相似文献   

9.
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筹资筹劳建设村内集体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0.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指对村民通过规范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内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环卫设施和村容村貌改造等村级公益事业项目,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适当财政奖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必须把握三个前提、三条原则、一定的议事程序,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1.
铜川市坚持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民积极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紧紧抓住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机遇,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做法是:加强组织协调,扩大政策宣传;加强制度建设;构建科学高效、积极务实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是现阶段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澄城县作为省级首批确定的试点县,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实践,财政奖补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村民议事难、筹资筹劳难;票据、档案资料不健全不规范;补贴标准不符合实际情况等。为此,有必要从政策上、制度上、宣传上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3.
取消农业税后,乡村缺钱难干事,农村公益事业怎么办?甘肃省“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试点县的陇西县,采取公益事业靠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的办法,办了许多政府难以办、农户办不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韩秀高 《西部财会》2011,(11):61-63
横山县一些村根据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想方设法通过一事一议进行筹资筹劳,然后申请财政奖补,实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这种筹补结合的方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促进了村务活动的公开,融洽了干群关系,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有利于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话实说     
“文明办”还是“收费站”三年前,曾以“十星级”系列精神文明创建而闻名全国的某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县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要求全县统一评选“十星级”农户,不管得了多少星,每户都必须买一块由县文明办统一用铁皮制作的长不足一尺、宽不够五寸,而售价却3元的“争创十星级农户”的牌子,该县近10万个农户,收费大约30万元。两年前,此项活动延伸到街道、企业。个体户,收费多少不得而知。一年前,此项活动进一步延伸到“争创十星级村(场)”,牌子也大些了,价格也上涨到近200元一块,全县500多个村(场),又创毛…  相似文献   

16.
作为陕西省3个首批试点县之一,彬县在国家、省综改办出台政策之先就先走一步、率先实施,于2010年6月率先启动试点工作,列支1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债务化解,抢占先机,主动作为,在全省率先完成了2248.64万元(垫交税费1928.06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形成债务320.58万元)的村级公益性债务核查、村级公益性债务化解事业建设形成债务320.58万元)的村级公益性债务核查、清理、化解任务。该县村级公益性债务的化解,重塑了基层政府的形象,消除了基层干群矛盾和农村发展障碍,促进了全县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回顾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变迁的历程,剖析了其主要特征并提出制度再变迁的路径选择,认为应剥离筹资筹劳,将"一事一议"变为村民表达公共产品需求偏好、进行供给项目决策以及有效执行决策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8.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集体的财务收支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前村集体的收入主体是村提留、集体经营收入和其他发包性收入,改革后村集体的收入主体是国家财政对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加上为数不多的村级其他发包性收入。支出费用由原来的多项支出改为主要三项费用支出,即:村级五保户供养经费、村级干部报酬、村级公务费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费用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鉴于各种新情况的发生,应有效运用原有法规制度和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强化农村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审计月刊》2007,(6):63-64
监利县审计局加强对国家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和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审计力度,确保涉农项目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2005年开始,该局在“三补”资金(即粮食补贴、粮种补贴、农资补贴)发放过程中,在全县21个乡镇聘请了100名农民义务监督员进行现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派出多支审计调查组分赴各地,从财政到银行再到农户三级核对,使全县2005至2006两年近1.5亿元的“三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  相似文献   

20.
李建忠 《西部财会》2014,(11):31-31
一是调整财政奖补资金核定的办法和比例。为了充分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的集聚和撬动作用,减轻村上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压力,逐步引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转型升级。2014年,县农改办在既执行上级一事一议政策规定,又不完全依据筹资筹劳数确定奖补的前提下,根据地域、村人口、筹资筹劳能力、项目工程量等,经实地察看后,按实际情况核定奖补资金:平川按实际工程量的50%核定财政奖补(调整前为1/3);丘陵按工程量的60%核定(调整前为50%);山区的核定比例为70%(调整前为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