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是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之本.文章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分析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以期为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莉 《经济问题探索》2006,1(12):98-101,108
民族文化、民族地域分布因素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民族的文化吸引了中外旅游者,促进了西部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凸显出民族文化面临自身发展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危机两大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拥有大量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业应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先导产业,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的实现。本文分析了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障碍,并提出6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西部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会导致不同的社会后果,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该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但是西部地区又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所以,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是西部旅游选择,西部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生态旅游环境战略,生态旅游经济战略,生态旅游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旅游产业,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兼顾自然生态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是生态旅游与文化的有效融合,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宗旨。通过对昆明市团结镇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现有条件,以及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团结镇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输血式"救济型扶贫模式已不能发挥太大脱贫的效力,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模式向"造血式"的内源式扶贫转换是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机制带来了新机遇,西部民族地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各种资源,重新审视政府在扶贫过程中的职能,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内源式扶贫机制的构建,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感知两大层面,并探讨了实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最后将理论加以应用,以格萨拉旅游区为例,提出了发展当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并希望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略论"文化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的兴起源于西方人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生态旅游并不限于"纯自然生态资源",与大自然和谐一致又浑然一体的民族民俗文化构成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资源",成为"文化生态旅游"的对象."文化生态旅游"具有深刻含义和各种要求,对解决旅游活动与旅游地文化资源、文化环境的矛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探讨川、滇、藏三省共同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基本对策与思路,提出发展生态旅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寻求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平衡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因为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民族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城口县属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位于三峡生态经济区。该地区生态环境几乎未遭受任何破坏,拥有众多高质量、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具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文章根据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原理,结合城口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分析,提出了城口县生态旅游分区域开发构想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生态旅游业发展具有资源环境优势,基于生态功能区划可确定吉林省生态旅游不同区域单元:东部长白山地生态区、中部台地生态区和西部低平原生态区。而以生态旅游分区开发为基础,吉林省生态旅游资源分区建设应打造生态旅游分区特色旅游线路,推广宣传生态旅游资源分区品牌,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防止生态旅游环境恶化,保护生态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有效地改善了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恶化的自然环境、缓解了紧张的人地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合理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既有利于生态移民成效的长久维持,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的典型县——西吉县为例,在分析其生态移民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开发现状,探索西吉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以期对将来的生态旅游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输出和“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核心内容的开发战略取得较大成绩: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态脆弱地区普遍走出倒退困境,实现恢复性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能源资源紧张使西部突破引资难局面,生态旅游成为消费亮点,能源资源开发成为投资热点;重点地区和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新疆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老内容与新模式、特色与共性、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等关系。同时,应建立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增强生态旅游的科技含量,推出一系列具有新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共同推进新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谢莉 《生产力研究》2007,(23):82-83
文章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提出民族生态旅游是该地区保护性开发民族旅游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方向。在借鉴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实践与相关研究理论的基础上,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总结和分析我国陕南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区位和市场优势,并以安康生态旅游发展为例,从资源保护、游客需求和社区利益三者均衡发展的视角,构建了以生态观光、度假、体验、文化、养生与健身等多种旅游发展路径,最后对陕南生态旅游发展的保障条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与这一进程同步的是民族文化的演进--传统文化元素的弱化、削减和现代文化因素强化的过程.二者是现代化进程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只有从城镇化推进的规律出发,深化对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努力发掘、利用、提升多样化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城镇的各种优势资源,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才能尽早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