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46年,40岁的本田宗一郎开办了研制摩托车所需的内燃引擎及工具机的本田技研所。到六十年代,本田公司的摩托车每月售出10万辆以上,同时进军汽车业。1967年,本田汽车销售量达11.4万辆,1968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223万辆,1969年达到最高水平26万辆,这在战后日本汽车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所以被称为“本田旋风”。1981年,第一辆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本田车问世,到1987年,本田在美国的销售量达到73.8万辆,超过了老大哥丰田和日产。“本田旋风”的秘密何在呢?人为兴企之本本田公司的创业者本田宗…  相似文献   

2.
本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也是世界十大汽车厂家之一。而本田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应归功于他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正是在这个天才发明家的带领下,本田才不断地前进,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才有了今日的光荣。而本田宗一郎则成为了整个日本的传奇人物,被称为“日本的福特”。  相似文献   

3.
本田美国制造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荣信岩田称,本田成功的原因是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 "本田公司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把专业知识、对员工的热情,以及认真参与的决心融合到一起,为客户制造出最好的产品。"本田美国制造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荣信岩田表示。尊重每一位员工1982年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俄亥俄州的马里斯维尔建厂,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制造汽车的日本企业。  相似文献   

4.
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用人问题。成功企业在人才任用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许多公司对员工都有这样的要求:个人志愿必须服从集团利益。然而,日本本田公司的用人策略则是“让员工感觉在为自己工作”。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先生说:“每个人必须为自己工作”。他认为,“人们不愿为公司牺牲自己,他们来公司工作是来享受,本田公司要对不同类型的员工予以区别对待,让喜爱钻研的人尽情研究发明创造。”这种为自己工作和在生活中得到享受的感觉导致了革新和创造,激发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本田公司创业不到半个世纪,就…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乃至世界,作为“本田主义”奠基人的本田宗一郎被称为神奇的企业家。1973年,本田与当时担任公司副总裁的藤泽武夫一起退休。本田从总裁的位置上退任,就任公司董事会最高顾问。1989年,因其卓越的革新业绩,本田宗一郎荣登汽车名人堂(Automotive Hall of Fame),成为第一位进入该殿堂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6.
日本本田公司比丰田、日产晚二十多年才涉足汽车行业。60年代的汽车业已成为被“执牛耳的大企业瓜分得未给来者留下半寸余地的全世界最难介入的禁地”。然而本田公司第一个在汽车王国—美国本土上建厂造车;第一个研制成功低公害发动机,先于通用,、福特、丰田和日产等超一流厂家通过“马斯基法”,获得“当今最优秀低公害发动机”荣誉。本田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它怎样在危机中找到出路?以下内容可为中国汽车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经营的出发点 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是1948年成立的“街道工厂”。当时仅有12名职工,生产战后急需的衣、食、住、行、中的行—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同时起家的还有日本的索尼公司。二十年后,“HONDA”(宏达—本田的日语拼音)和“SONY”(索尼)都成为世界著名商标,并被冠以“世界性大企业”的名称。他们的产品虽然不同,但是他们的经营出发点是一样的,这就是“不是生产和出售什么,而是考虑社会需要什么,要生产社会上需要的产品”。为此,本田公司的行李箱设计小  相似文献   

7.
本田通向世界品质之路□杨海美国的本田公司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出口商的地位。它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美国三个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仅1994年,它就向日本输送了52000辆在美国制造的标准小汽车和旅行车、货车,向37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以诚取胜     
70年代初期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发生了一场危机。当时 ,本田刚进入轿车市场不久 ,销路最好的N型汽车突然出现质量问题。由于设计不够精确 ,汽车加速到80公里 ,车身开始摇晃 ,方向盘不稳 ,并因此而引发了交通事故。此事被新闻界曝光后 ,N型轿车声名狼籍 ,本田也一下成为质量信不过企业。面对严峻的局面 ,本田公司没有去掩饰自己的过失 ,而是决定采取统一的方针 :对社会各界以“诚”相对。第一项内容就是 ,迅速采取措施挽回消费者的一切损失 ,以诚恳的态度向各方承认失误。第二天 ,本田公司就举行了一个大型记者招待会 ,并通过电视和报纸…  相似文献   

9.
在上个世纪中期创造了“经济奇迹”时代的日本,有四位企业家被称为“经营之圣”,他们分别是创建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京瓷公司的稻盛和夫。其中的前三位都已经过世,稻盛和夫是唯一在世的一位。年届70的稻盛先生,应邀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企业经营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了《关于“经营七条”》的精彩演讲。稻盛先生在南京接受记  相似文献   

10.
日本经济崛起的秘密“魔方”何在?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日本企业成功的秘诀。日本企业的“人本管理”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种精神,即团队精神,也就是我们讲的企业精神。日本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团队精神。表现在口号上,如“顾客第一”(日本三菱公司),“好产品、好主意”(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等。表现在行动上,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敬业。员工把自己  相似文献   

11.
美国IBM公司:“IBM意味着服务。” 美国德尔塔航空公司:“亲如一家。” 美国波音公司;“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公司。” 美国电报公司:“普及的服务。” 美国百事可乐公司:“胜利是最重要的。” 日本三菱公司:“顾客第一。”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好产品、好主意。” 日本佳能公司:“忘了技术开发,就不配称为佳能。”  相似文献   

12.
微软的“职业阶梯”美国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的“职业阶梯”文件,其中详细列出了员工从进入公司开始一级级向上发展的所有可选择职务,并且列出了同职务须具备的能力和经验。这使员工感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乐观,因此很少有人跳槽。 东芝的重担子主义 日本东芝株式会社认为,要尊重人就应委以重任,谁拿得起100公斤,就交给谁120公斤的东西。东芝推行“重担子主义”和“量才适用”的用人路线,在企业实行“内部招聘”。让职员自己申报最能发挥专长的职位,从而使企业繁荣昌盛,历久不衰。 蓝色巨人的实事求是原则 著名电脑商美国IBM…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国摩托车市场又有新动态,颇为引人关注的是五羊—本田摩托车全面使用本田品牌发动机,这意味着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率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去年以来,有关摩托车国家将实行“欧洲一号尾气排放标准”的消息传出,各大城市随即纷纷出台各种政策限制和禁止尾气排放超标的摩托车行驶;由于油价飚升,节油型摩托车成为市场“宠儿”,而向来以“节油环保”著称的五羊—本田摩托车在有利的竞争条件下,狠抓产品质量,不断运用高精尖技术,使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准,被本田公司许可全面使用本田品牌发动机。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国摩托车市场又有新动态,颇为引人关注的是五羊一本田摩托车全面使用本田品牌发动机,这意味着五羊一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率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去年以来,有关摩托车国家将实行“欧洲一号尾气排放标准”的消息传出,各大城市随即纷纷出台各种政策限制和禁止尾气排放超标的摩托车行驶;由于油价飚升,节油型摩托车成为市场“宠儿”,而向来以“节油环保”著称的五羊一本田摩托车在有利的竞争条件下,狠抓产品质量,不断运用高精尖技术,使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准,被本田公司许可全面使用本田品牌发动机。 据有关方面透露,五羊一本田此举是为了迎接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个世纪中期创造“经济奇迹”时代的日本,有4位企业家被称为“经营火圣”,他们分别是创建松下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的本田宗一郎、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京瓷公司的稻盛和夫。其中的前3位都已经过世,稻盛和夫是惟一在世的一位。年届70的稻盛先生,应邀参加了日前在南京举办的企业中国经营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了《关于“经营七条”》的精彩演讲。稻盛先生还在南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入世后中国市场的拓展及企业在快速扩张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中国加入WTO,对所有的跨国企业来说都是特大的“利好”。伴随…  相似文献   

16.
爆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本田与雅马哈公司之间的摩托车市场之争,被称为摩托车行业的第一恶战,又被称为“近代日本工业领域最残酷的一次竞争”。尽管这场历时两年的恶斗以本田大获全胜而结束,但在这一“经典之战”中,  相似文献   

17.
刘志明 《公司》2004,(5):62-63
汉威公司是一家创立不久的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中白领居多。从日本回国创业的总裁顾尔特发现,汉威的员工常常是“心不在肝上”,心神不宁.精神萎靡.这与日本人分手时相互喊“加油干”的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8.
本田公司的多元化始终围绕着发动机展开,即使在世界500强中,像本田这样在同心多元化上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也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13,(20):38-39
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想,可以看做中国对美国“新丝绸之路”策略的反击。在“得能源者得天下”的未来,谁能够打动中亚各国,与之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主宰者?  相似文献   

20.
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本田宗一郎以对人粗暴而闻名。他一看见员工做得不对,拳头立刻就会飞过去。虽没有做错、只是照葫芦画瓢,没有一点创新的人和做错事闯大祸的人一样,同样会遭一顿好打。有的人挨打后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认为他大概是发疯了,但事后本田宗一郎还是会告诉员工挨打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