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形式下高校外事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的跨国流动 ,跨国服务日益频繁。因此 ,有必要对高校引进的外国智利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和管理。本文从高校涉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方法等方面作一些创新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管理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目前全国各地纷纷通过各种举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归人才对地方科技与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文章分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存在的管理问题,针对留得住、用得好海归人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资源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长沙高新区抓住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历史机遇,大力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家创新型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近年以来,中央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企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绝大多数企业把招才引智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然而,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距离、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体制机制上的缺陷,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科技人才数量偏少,流动偏快,素质偏低.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把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作为保障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把建设人才强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顶层设计需要基层实践来呼应,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领和支撑。近年来,平原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千方百计引进、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走出了一条以人才广聚博纳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载体,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其素质和数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总体水平。福州市科技园区从1988年6月创办以来,始终把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作为启动科技园区建设的重点工程来抓。通过人才引进、人才交流、技术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企业自聘等各种渠道,园区企业高、中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吸收每年均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科技人才队伍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园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世纪,为吸引、培养、用好人才,超…  相似文献   

7.
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集聚高端人才是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始终把大力引进集聚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培养集聚一批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近几年,全区新引进集聚两院院士4人、国家"千人计划"8人、国家杰出青年1人,省"泰山学者"24人、省杰出青年3人,烟台高新区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成功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才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承担着学术研究、技术创新和文化发展的重任,对促进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国内外对高校人才引进的研究基础上,对辽宁高校高端人才引进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的引进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找出目前引进机制的不足以及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晶 《魅力中国》2014,(10):376-376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形势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党中央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领军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结构、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本文在分析陕西省属公办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水平的对策:建立"岗位管理"和"编制管理"并行运转人事政策;取消年度增人计划审批;建立灵活适用的人才政策;做好新旧政策衔接,解决人才引进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民族文化产业专门人才队伍存在民族民间文化传人及其技艺生存困境、文化创意人才奇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要突破文化产业人才瓶颈,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开展高层次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的教育、培训和资助,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民间文化经营人才、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2.
发展地方经济,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至关重要.做好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述充分说明科技-人才-创新已成为助力发展的关键因素。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国之重器。全球近40%的探明稀土储量在内蒙古,全球最大的稀土矿在内蒙古。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拥有国内最完备的稀土领域技术创新体系和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世界上每六项新技术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内蒙古稀土为中国制造贡献了内蒙古力量。本文建议以优势“稀土+”产业为“心”,多点引育人才,通过打造博士后流动站、校企人才共享、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非竞争定向项目支持等措施,发挥战略产业优势带动高层次人才引育同行,人才链与教育链融合发展,在全国形成稀土人才集聚高地,助力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才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本文在分析陕西省属公办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水平的对策:建立“岗位管理”和“编制管理”并行运转人事政策;取消年度增人计划审批;建立灵活适用的人才政策;做好新旧政策衔接,解决人才引进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充足的人才优势为支撑,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完善柔性人才政策,构建人才共享机制;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搭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承接力的高密度平台;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实施有效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人才政策体系的系统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优化人才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新区》2011,(12):7-7
12月6日,世界500强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与东湖高新区光谷生物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合作双方将通过加强技术交流.引进国际化、专业化创新人才,高层定期互访等合作方式,共同推进光谷生物城的建设。同时,赛默飞还将与生物医药园共同探讨在园区内打造试剂超市、备件仓库,择机建设示范实验室和医药仪器设备展示馆等。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预示着赛默飞将逐步把先进的技术、全球的资源和专业的服务带到光谷生物城。  相似文献   

17.
孙燕 《中国经贸》2014,(24):55-55
在社会生活中,人才是第一位的资源。医院在进行医院建设的时候,也要及时引进先进的人才,加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在引进下先进人才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人才培养工作,综合提高医院的人才队伍,让这些人才能在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效力。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医院人才引进及培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斌 《宁波通讯》2011,(23):52-53
近年来,镇海区委、区政府把人才工作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国家级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学科技园为依托,发挥周边高校、驻镇省部属企业和在非镇籍人才优势,着力创新工作措施,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到2011年9月份,全区共引进各类人才5004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67人,海外留学人才22名。目前每万人人才数量达到2700名,位居省市前列。同期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09.4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人才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人才第一资源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可持续高增长、防风险的重要保障,更是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重要支撑。各地为了能够高标准、低风险引进各类科技人才,需要不断优化评审体系。文章从科技领军人才政策、人才评价维度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了开展知识产权评议的组织保障、重点内容、操作路径,为各地在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中加入知识产权评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衰减,国内劳动年龄人口总量连续负增长,各地对人才的引进由注重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点上"个性化招引,逐步拓展为对符合学历、技能、紧缺专业等相关条件的基础人才"面上"大规模的争夺。笔者认为,在本轮"抢人才大战"中,宁波需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基础人才政策体系。宁波基础人才政策举措及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