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钰 《新西部(上)》2010,(4):103-103,102
由于所处地域环境与历史背景差异,中西方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节日文化.本文论述了中西方节日文化在其产生历史背景,习俗特点和体现人民丰富情感世界方面的异同,并取最能代表中西方节日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作为论述对象.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在台湾和香港过“洋节日”的人愈发多了起来,而“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在两地的年轻人中尤为盛行,但最受台港同胞所重视的节日恐怕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了。春节期间,在大陆沿习了数千年的习俗如接神、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折射出各地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不同,句式结构、语言表达形式和视点也不同。语言学习者必须充分注意跨文化修养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留意东西方人思维差异以及应对策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完善,以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丹尼 《沪港经济》2007,(4):56-57
对于西方人来说,复活节和圣诞节就是庆祝的时刻;春节在中国成为了全家老老少少团圆的日子。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们,又期待什么样的节日呢?  相似文献   

5.
何萌  何江胜 《新西部(上)》2009,(6):108-108,110
本文分析了中西方饮食习俗的不同,认为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差异充分体现了饮食与文化的差异。在愈来愈频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掌握语言与文化差异有益于民族间消除误解,沟通顺畅。  相似文献   

6.
国际商务日益频繁和发展的今天,商标翻译越来越受到重视。商标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通过应遵循中西文化习俗的原则,站在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准确把握目标语和母语的文化传统,注意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习俗,使翻译符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比较中西方文化,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禁忌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种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不了解禁忌文化,就很可能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下面简要介绍了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下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禁忌文化中的几方面,以及禁忌文化对中西方交流的意义和影响,探索禁忌文化的内涵,以便人们更好的交流,避免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8.
王吕 《魅力中国》2010,(11):50-51
本文具体讨论了中国与西方在婚礼文化上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对中国传统婚姻观念,西方婚礼文化及其起源,以及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等方面产生的不同进行分析,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民俗差异.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避免文化冲突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及两种文化间的文化差异.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冲突,以案例分析说明中西方文化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以及文化因素在人们跨文化交际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障碍和误解,提出了减少交际冲突的可行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外语学习的本质要求,也是时代的需要。在跨文化教学中要坚持实用性、阶段性和适合性原则。充分利用《新时代交互英语》教材,采取发挥网络交互优势,分析语言异同点;开展课堂交际活动;多看背景视频材料,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指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本文通过实例讨论了在提供帮助方面,美国人、英国人与中国人的异同之处;在与外国人交朋友方面,哪个国家的人最容易成为中国人的朋友;以及不同国家教师、学生和课堂的异同点.在跨文化交际上,最重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12.
董芳 《理论观察》2012,(4):37-38
在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相互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下,人们对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间差异的认识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交际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运用文化对比的目的就是发掘出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根源,以求总结出规律性的特点并预见到在交际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对于不同的文化,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差异存在的合理性,消除“文化本位主义”思想并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并”的原则。其次,在跨文化交际中移情也是解决文化冲突.增进理解和了解的重要能力。此外,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念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实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彭富春 《上海国资》2005,(12):70-70
现代人的节日出现了虚无化、技术化、享乐化的倾向 岁末年初,往往是一年中盛大节日来临的时候,如西方的 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人们一般都忙于过节,吃喝玩乐, 喜气洋洋。当然也有人借此机会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但人们 大多不愿去思考节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涉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中西文化礼仪差异,会引起交际中的许多误区和不便,阻碍跨文化交际的进行.所以,我们应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提高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技能.只要注意调适,就能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5.
蒋兆凤 《黑河学刊》2012,(10):41-42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增加,中西文化差异越发明显,并且这些差异对不同文化的各个领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从中国礼仪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阐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因此,应重视跨文化交际在口语能力教育上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跨文化的意识,熟知中外文化异同与语言表达的形式特点,避免交际中出现语法应用正确却产生文化冲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周边邻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缺乏准确的理解,这一问题与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战略思想要求我们加强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播,英语学者和工作者责无旁贷,应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这为解决或缓解跨文化交际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薛涌 《中国报道》2014,(1):112-112
最近十来年,中国人产生了一种节日焦虑,其中以春节前的焦虑为最。每逢过节,大家总对节日有许多非议。比如,圣诞节、情人节一来,有关“洋节是文化侵略”的讨论就热起来。一到春节,关于央视春节晚会等的争论又生。  相似文献   

19.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时常会出现“文化休克”现象.规避“文化休克”要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文化整合;努力减少文化休克发生的次数,以期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促进和维护国际间跨文化交流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语言哲学观,是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对语言和言语的态度以及使用的看法。它是总体的世界观以及方法论的哲学派生。中西方语言哲学观上存在的差异因各自的宇宙观、认识论方面的不同而各异。但在某些方面又有相通之处。本文论述中西语言哲学观的异同,旨在消除文化分歧,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